辽沈战役林总唯一遗憾:杜聿明一个师逃脱,跑路技术一流

亦融评历史 2023-06-06 07:51:00

在1991年8月1日,一部在如今看来也是经典的电影《大决战之辽沈战役》于大陆上映。这部电影讲述了近代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之一的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是三年内战中最关键的一场战役,可以说是完全改变了我军与国民军的处境,这场战役历时52天,歼灭国民党军队四十七万余人,一举解放了中国东北全境。

但是,就算是这么成功的战役,其中也会有一些小瑕疵:狡猾的国民党军队于葫芦岛大幅撤退,人数甚至达到了14万。

那么,这场战役到底发生了什么,解放军又是如何作战的呢,国民党的军队又是如何在解放军严密的部署下,逃出生天的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仔细了解一下这场大获全胜的“辽沈战役”。

1945年9月2日,日本在南京签署投降书,但是,抗日的胜利并没有完全的将中国从水深火热彻底救出来,当时中国有两种势力:一是中国人们解放军部队,二是国民党。

而中国接下来的命运发展究竟是彻底解放,还是换个统治者继续被压迫呢?毫无疑问,为了中国的光明前途,中国人民解放军必须去抓住机会,解放全中国。

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等不及率先在中原部分抢先发起攻击,这一举动标志了中国内战的彻底爆发。

但是,战役先在哪里打响呢?解放军的眼睛不约而同的望向了中国的东北三省地界。

由于当时日本在东北盘踞多年,有完整的一套设施,并且物资充足,而且东北的地形也极具优势,不仅是进可攻,退可守,而且与华北的解放区都接壤。

如果占据这里,对于己方的助力是巨大的,也因此,此地成为了两军争抢的地方。

到了1948年8月所属中国人民解放军其中一支的东北野战军,此时已经控制了全东北绝大部分的土地和人口以及几乎所有铁路,人数甚至已经达到了100余万人。

而在东北的国民党军队却只有解放军的一半,而且经过种种原因,国民党的“站位”极其分散,在三个不同的地方。

兵力不及我军,分布还很分散,这一点给解放军取得这场战役的胜利,给予了很大的助力。

但是,国民党“蜷缩”在沈阳、长春、锦州三个地界,那这场战役最好是从哪里开始打呢?

对此,毛泽东与中共中央军委制定了有关这场战役的作战方针,决定首先拿下极其关键的地区—锦州,断了他们的后路,形成“关门打狗、各个击破”的局面。

但是,当时任司令员的林彪却产生了不同的意见,他认为,应该先攻打长春,牵制住蒋介石,然后再逐个击破锦州与沈阳。

其实,林彪之所以有这个提议是因为锦州的地理位置,被称为“咽喉”的锦州,地理位置十分危险,如果贸然攻打,很可能会被后方赶来的敌军援军包围。

最后可能锦州没攻下来,还可能面临“无人生还”的危险。而且就算军队可以逃出,但是所把握的重型武器就会全部损失在锦州,结果也是得不偿失。

但是,如果攻打长春的话就不一样了,成功概率比锦州大了不止一星半点,也因此,林彪致电毛泽东表示先打长春。

之后,在4月,解放军拟定了对长春的围剿方案,而林彪打仗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谨慎,尽管当时中央下达的命令是尽快结束战争,但是林彪还是决定先摸一摸长春的“底细”。

5月24日,东北野战军趁着国民党外出之际,分散进攻各个部位,打击敌军。

可是,这一次尝试性作战带来的是“惨败”的结果,国民党驻扎长春多年,对长春的理解远远超过了当时的解放军,敌方对地形过于熟悉,就算我方搞清了地势,但那时候已经太晚了。

于是,林彪连夜改变了作战计划,尝试是否能通过硬攻的方式,拿下长春,6月5日,林彪将计划致电给中央,在中央表示战争持续时间不能超过四个月后,便开始对长春发动进攻。

但是,围困长春已经长达一个月,却没有任何进展,这时的东北野战军呈现“骑虎难下”的局面,但是,再等待下去,时间太长,万一等到了敌方的援军,解放军面临的可就是“被咬”的局面了。

方法不行,那就变,经过几次对长春的进攻让林彪彻底改变了计划,终于决定攻打锦州。

1948年9月12日,林彪对敌军发动进攻,彻底打响了辽沈战役。

切断了当时的北宁铁路,占领了附近的主要地区,让锦州彻底进入了“孤岛”的局面。

但是,由于锦州的位置太过重要,为了挽回锦州,蒋介石马上召集人马组成了两方军队:东进兵团与西进兵团。

两方军队由不同的军官带领,任务只有一个,就是势必将锦州地区夺回来,而单独“择出来”的一支军队—52军,可谓是“功力高深”,这十几万人从如此严密的包围里,逃出生天。

但谁知,这两个军团在援助锦州时,却不显得那么“尽心尽力”。

可是,在林彪得知国民党派来了两支军队时,也是微微的心急,自己就制定了一套计划,这倒好,来了“两桌菜”。

但是,过段时日,静下来的林彪发现,由廖耀湘率领的西进兵团在彰武徘徊不前,似乎是在等待着什么时机。

这两只军队分别在两个方位援助锦州,呈现了一种东西“包围”的局面,而在这条线路上就有一处重要的防线—塔山。

也就是在此处,我军与东进军团第一次交火,是的,只有东进兵团。

那有人想说了,当时不是两支军队吗?西进兵团呢?

当时的西进兵团在观望,由于塔山的地形实在是难以防守,于是,廖耀湘便想让东进兵团拿下塔山,突破防线后,再前去锦州。

于是,在10月10日开始,对于东进兵团与我方的东北野战军进行激战时,西进兵团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

也正是因为西进兵团的“退缩”,让当时作战的东北野战军并没有太多压力,同时的,我们没有压力,东进兵团也就没有助力。

所以,在几天的苦战之后,塔山防线未破,蒋介石的锦州计划全数泡汤。

在与东进兵团战斗的同时,我们对锦州的“围困”也一直在继续,很快便发动了进攻,抢占了锦州的外围,确保能安全的对锦州内部发动进攻。

14日上午,东北野战军正式对锦州发起进攻,各部门分工明确,快速并火力全开的向前推进,到次日凌晨,锦州内的大部分主力敌军几乎尽数被围剿。

当天的下午六点,东北野战军的战线已经到了锦州城内,经此,锦州城内敌军已经全部歼灭,一举拿下了锦州。

因此,锦州这一“咽喉”已经被东北野战军彻底占领,宣布解放。

在之后,林彪就将下一步计划定在了长春。

因为在之前6月的时候,东北野战军就已经对长春进行了围困,当时的长春已经前无路,后无守,又因为我军彻底拿下了锦州。

在我军各方的形势压力下,第60军军长曾泽生率兵起义,部分敌军投降,自此,长春和平解放。

而之后的战役要在哪里打响呢?这时,中央致电林彪,下达进攻锦西与葫芦岛,歼灭敌军,并且动作要快,在11月最好就拿下这两个地方。

当时林彪已经就这个计划开始准备了,但是在第二天,林彪突然回电给中央,计划先搁置对锦西与葫芦岛的进攻,首先先歼灭廖耀湘率领的西进兵团。

林彪认为,如果我们前去攻打葫芦岛的话,基于那里的地形,不耗费较长时间是攻不下来的,而这段时间里,西进兵团很可能继续向锦州推进,形成“包围”我军的形式。

综合考虑,这种情况下,歼灭西进兵团是最好的选择,没过多久,中央就做出了回答,全力支持林彪的决定。

这时的西进兵团却仍然一直在原来的地方徘徊,而当时锦州被夺,卫立煌就曾建议马上退居沈阳,其次也可占据营口,但是,蒋介石却下令继续“援助”锦州,打算将锦州夺回。

敌方的举动正如林彪所想,于是,在10月20日,东北野战军正式发动对西进兵团的进攻,21日,西进兵团在指挥下,向南方进军,23日攻打黑山与大虎山等地区。

但是,持续了三天时间,西进兵团一点收获没有,还被前来的东北野战军彻底截了路,当即廖耀湘便下达撤离的命令,但当时的退路已经被东北野战军的第六纵队拦截。

于是,西进兵团就在东北野战军的围攻下彻底被打散,在26日,东北野战军发动了对西进兵团更加猛烈的攻击,只过了短短两日的时间,西进军团就已经溃不成军、彻底惨败。

西进兵团尽数被灭,使卫立煌心慌逃窜,在他加强了对沈阳的兵力以后,自己却在30日逃出了沈阳。

东北野战军一鼓作气,根据中央下达的指示,为了切断敌军的逃跑路线,调取四支军队彻底包围了国民党军队。

在11月1日,东北野战军第九纵队抵达了营口,之后等待与大部队集结,迅速对营口发动进攻,11月2日,在东北野战军的强烈进攻下,正式占据营口,歼灭全数敌军。

这时杜聿明深知已经不能再等,便率领残留的52军队,趁着东北野战军解放营口与沈阳时,悄悄的撤离到了葫芦岛。

在撤离之时,杜聿明还进行了一次“声东击西”,装作军队向外进攻的样子,让铁路运作起来,“做戏”给当时的东北野战军看。

而当大部队在解放了沈阳、营口之后,转头想攻打锦西、葫芦岛的国民党军队,却发现在杜聿明的指挥下,于11月9日,已经有将近14万国民军逃走。

最后只歼灭了来不及撤离的国民军两千余人,而这件事,也成为了林彪心中一直的遗憾。

之后的几日,东北野战军轻易的就占领了仅剩的锦西、葫芦岛,随着这两处的解放,也正式宣布东北全境解放。

这就是辽沈战役的全部经过,只是令人没想到的是,杜聿明在如此严密的夹击中,却如泥鳅一般溜走了,不得不“佩服”。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