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5年,朱棣翻看囚犯名单时,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他意味深长地说:“解缙还在呀?”当晚,锦衣卫就把解缙丢到雪里,活活冻死了。
解缙在雪地里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当年,那个才华横溢的他,怎么也没想到会是这个结局?
解缙可是位才子。他自幼聪明好学,在科考中考取了进士,一时名声大噪,被朱元璋亲自接见。
刚开始,朱元璋对他格外开恩。
当时,胡惟庸已经案发,一下掀起了腥风血雨。牵扯人数众多,展开了一场大的杀戮。所有人都唯恐避之不及,只有解缙硬着头往上撞。
他向朱元璋上书,词语慷慨激昂,斥责他不应该有太大的杀戮,还呈上了《太平十策》,告诉他应该怎么做。
这时,大家都知道朱元璋的暴脾气,都为解缙捏一把汗。谁料,朱元璋竟接受了他的批评,并没有把他怎么样。
然而,解缙竟天真得以为没人能拿他怎么样。再一次上书替好友申冤时,被朱元璋赶回了家,并丢给他一句话:“十年后再用。”
1398年,朱元璋去世,朱允炆继位后,“十年之约”还未到,他并未得到重用。先是被调到兰州做卫史,后又调回翰林院做个小官。
1403年,明成祖朱棣登基后,解缙终于迎来了他的高光时刻。
朱棣交给他了一个艰巨的任务。让他编写《永乐大典》。朱棣对这项工程是非常地重视。给他派了5名翰林学士,外加20名学者,再加“帮手”姚广孝。
经历5年的时间,解缙终于完成了这部“巨作”。里面包括了天文、地理、占卜、戏剧、工业等知识,堪称经典著作。
看到这一成就,朱棣自然是高兴坏了,不止一次在大臣面前夸他:“得到解缙,真是上天垂怜于我啊!”
按理说,解缙如果认真做学问,安享晚年是没有太大问题的,可他偏偏卷入“继承人”的漩涡中。
在继承人的问题上,朱棣是有私心的,他想传位给朱高煦。在靖难之役中,朱高煦立有大功,他骁勇善战,战功赫赫,很像年轻时的朱棣。
而朱高炽是太子,立长是长期以来的传统,所以,朱棣犹豫不决。
他找来解缙问:“你认为该立谁?”解缙说“世子(朱高炽)仁厚,应该立为太子。”
朱棣一下阴了脸,他皱着眉头没说话。而解缙接下来说了3个字,让他瞬间露出了笑脸。
解缙淡定地说:“好圣孙。”
“好圣孙”指的是朱棣的孙子,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此人天资聪颖,智慧过人,深受朱棣的喜爱。
为了朱瞻基,朱棣愿意把皇位传给朱高炽这一脉。
朱棣这一笑,解缙放心了,朱高炽也放心了,而朱高煦则伤心了,他把解缙当成了“肉中钉”。
太子虽然立了,但是朱高炽的表现,并不令朱棣满意。朱高煦更受宠爱一些,所以在礼制上超过了嫡亲标准。
解缙低估了朱高煦在朱棣心目中的地位,他坐不住了,对朱棣说:“此事万万不可,这样成何体统。”
朱棣大怒:“你这是在离间骨肉啊!”一气之下,把他贬到广西当参议。
这对解缙来说,是个晴天霹雳。好端端的书不能编了,但他没有灰心、没有丧气。他相信还会东山再起。
但事与愿违,不久被朱高煦抓到了“小辫子”,给了他致命一击。
1411年,解缙获得了一个难得的机会,进京汇报督饷情况。这下可把他兴奋坏了,终于可以见皇帝,可以高谈阔论一番了。
偏巧,朱棣此刻正带着五十万士兵远征鞑靼,没在皇宫。闲来没事的解缙,竟然做了一件荒唐事。
在没被允许的情况下,他去私会了太子朱高炽。又没等朱棣回来,就返回了。
这下,被朱高煦逮住了机会,等朱棣一回来,他立刻去上报,免不了添油加醋,说解缙私见太子,图谋不轨。
就这样,解缙被打入了大牢,但他还是没有死心,等着某次大赦时,或许能出狱。还有一丝生机。
然而,事与愿违,他没有等到这个机会。
1415年,锦衣卫纪纲向朱棣上报囚犯名单,朱棣看到了解缙的名字,他皱着眉头说:“缙犹在耶?”(解缙还在呢?)
锦衣卫瞬间明白了。当晚,拿了酒让解缙畅饮,他一杯接一杯,想起了过往,不由得感伤,不久便酩酊大醉。
看他喝醉,锦衣卫打开大门,将他丢在外面。
此时,外面天寒地冻,大雪纷飞。不一会,他就被雪埋住了。天不亮,就停止了呼吸。
【秋萧浅读】
解缙无疑是有才华的,他编写的《永乐大典》,是一部宝贵的财富,也是他毕生的精髓,更是他智慧的体现。
但是,横冲直撞的性格害了他。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做事要三思而后行,而不是口无遮拦,这样做反而适得其反,甚至让自己丢了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