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在这个科技时代,芯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很多智能产品的生产,都需要用到芯片,但我国的半导体产业发展较为落后,所使用的芯片大多都是从其他国家进口的。中芯国际来自我国大陆,排在全球第四位,但和前几位相比,都有着非常大的差距,这主要体现在技术实力和营收规模方面。
在去年,台积电的营收业绩非常不错,甚至是中芯国际的10倍,而在技术方面,中心国际现目前只做到了14nm的芯片制程,但就算是这样,中芯国际还是对台积电造成了一些威胁。最近有不少人开始讨论,在被砍单430亿颗芯片之后,中芯国际又抛出了重磅炸弹,将要投资505亿来建厂,台积电又是否会因此感到慌乱?
中芯国际和台积电的相似处
其实,台积电和中芯国际有着非常多的相似处,首先,这两家企业的创办者都是美籍华人,甚至曾经还在同一家公司共事,张汝京作为中心国际的创始人,曾在美国德州仪器工作了20年之久,而张忠谋是台积电的创始人,也同样在这家公司工作了27年。
其次,中芯国际拥有非常多的人才,很多都是从美国半导体公司回国的,甚至还有一些人才曾就职于台积电,就比如王宁国和邱慈云,他们都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大学的博士,王宁国甚至在美国应用材料公司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成为了执行副总裁,而邱慈云在台积电工作了五年。
有着如此相似的背景,为什么中心国际会落后于台积电呢?其实这主要是受到了美国封锁政策的影响,为了打压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发展,美国不允许一些公司向大陆出售EUV光刻机,这直接导致中芯国际的芯片制程研发受到影响,从而落后于台积电。
台积电丢失部分大陆市场
在全球范围内,高端芯片市场占比非常小,除了PC和智能手机等行业会使用到5nm和7nm的芯片之外,大部分的行业只需要用到28nm和14nm的芯片。在美国对芯片规则进行修改之后,台积电就遭受到了巨大影响,在大陆的市场份额不断降低。
而就在不久之前,刘德英直接表示,来自大陆市场的营收占比已经低于10%了。台积电之所以会丢失较多的大陆市场份额,首先是因为失去了华为这个巨大的客户,其次国产新片不断崛起,已经逐渐取代其地位。
在华为和中兴被制裁打压之后,美国并没有停止围追堵截的脚步,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对某些软件进行禁售,还有不少公司被列入实体清单,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很多企业被迫减少对美国企业的依赖度,这反而为大陆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机会。
在进入今年之后,从芯片的进口数据就可以看出,我国的半导体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今年前六个月当中,芯片进口量减少了290亿颗,而在七月的当中,进口量减少了140亿颗,综合来看,在前七个月当中,已经达到了430亿颗芯片的砍单量。虽然芯片进口量在不断减少,但国内的需求却愈发旺盛,这样一来,中芯国际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受益匪浅。
中芯国际迎来发展机遇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在今年上半年,中芯国际实现了245.92亿的营收,同比增长率达到了52.8%,而反观台积电,上半年的营收增长率仅为39.6%,从这可以看出,中芯国际在营收增速方面远高于台积电,从订单来看,在4月到6月期间,大陆地区和香港地区的订单量占比高达69.4%,而在去年同期,仅为62.9%。
这也说明,越来越多的大陆企业开始选择中芯国际。我国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市场,人工智能和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在不断发展,进一步抬高了芯片的需求量,中芯国际对此也做出了重大决定,将要投资505亿人民币,在天津地区修建代工厂,据说代工厂主要生产的是28nm到180nm的芯片,每个月能够实现10万颗芯片的量产。
有些人或许会感到奇怪,为什么不着重生产14nm芯片,反而不断加大28nm及以上的芯片产能?这无非就是市场问题,在诸多领域当中,都会使用到28nm芯片,并且这种制程的芯片有着非常稳定的技术,根据相关数据来看,28nm芯片在去年为台积电贡献了54亿美元的营收。
其实台积电去到美国建厂发展并不会得到太多的好处,首先,在美国地区,有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因为英特尔和三星等巨头企业在当地已经占领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其次,接下来的发展将会进退两难,如果没有享受到美国承诺的补贴,那么就会支付较高的运作成本,如果拿到了相关补贴,又要被限制,无法生产高制程的芯片,这样一来,将会对台积电的发展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结语:现如今,台积电在大陆地区的市场份额正在不断下降,中芯国际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随着芯片需求的不断增长,中芯国际将会受益匪浅,这就轮到台积电慌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