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软件谷核心区,发现4块“禁碑”,这可是文博好宝贝!

文化洞见有话聊 2024-07-18 05:34:47

文章来源:铁心e点通

多年前发掘于铁心桥东庵遗址的4块“禁碑”,因为南京师范大学2022级文博专业研究生卢凝的“博物馆社区化”课题,被赋予更多新的表达。

经过深入的文献考证,这组“老物件”对研究清代中后期的社会背景、民风民俗等具备珍贵价值。马家店社区迅速让出“C位”,为之办起“微型展览”。传承碑身上古老的村规民约,社区制定了现代居民公约,还组织辖区少年儿童开展传拓、篆刻等文化课程。更令人期待的是,南京视觉艺术职业学院的学生正在此开发“马家店文创”。

过去的马家店可没有这般“潮”。它曾是铁心桥乡最落后的穷大队。伴随雨花由郊入城、“两桥”更新改造,郊野乡村变成了科创新城,小小社区混居着洗脚上楼的农民和创新创业的菁英。渐渐地,普惠式服务难以满足新老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怎么办?2022年以来,结合南京市“共学共建”“共学攻坚”等部署,马家店社区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在校青年。“他们有专业知识,头脑活、善沟通,能带着社区治理一起飞跃。”社区党总支书记包道富说。

在团口的牵线下,南航自动化学院、三江机电学院等7所院校的青年学生向社区报到。他们以“科技”为突破口。“智能学习社”开班,两个月8堂课,老年“学生”越“按”越起劲。“机电小创客”同步上线,借助绘本阅读、模型展示等,在孩子们心中播下“航天梦”的种子。相关做法入选全市首批60个“一社区一案例”清单。

时过境迁,社区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把短期互动变成长期项目,如何把单向输出变成多方赋能,如何让“点子多多”的青年与社区碰擦出更多火花。

社区要对青年有帮助、有价值,这是马家店唤起青年走出校园、走进基层的基本思路。这两年,社区想方设法与辖区科技企业建立联系,为在校学生创造进企参观、实习锻炼的机会,还邀请企业HR、法律顾问等专业人士,为他们提供面试辅导、心理关爱、法律咨询等服务。从最初零星十多人到如今超过150人,这支“生力军”还在壮大,多所院校、企业最近主动找上门来。

推动青年学生从治理的“跟随者”向“主导者”转变。马家店社区组织他们走进网格,发现难题。将居民的实际需求与青年的专业特长高效匹配,马家店连续两年举办青年观察员微治理大赛,青年带着方案前来路演,社区筛选后提供一定资金保障。今年,大赛共征集到文明养犬、健身健心、美学美育、“禁碑”文创等15个课题。

“当前,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逐步转向精神层面。马家店的特殊实际是,既有原住民也有外来户,让他们和谐共生,文化是最好的黏合剂。”社区党总支副书记梁培说。基于此,“马家店口述史”这一课题被众多院校“接力”实施。南师大聚焦“红色榜样”,社会发展学院采集了十名老党员故事,新传院将为其拍制短视频。而三江学院关注的是“风土人情”,他们正在对新马家店人进行“村居之变”微访谈。

一帮年轻的“合伙人”,创造的是一个充满烟火气的“新马家店”。暑期里走进社区,节气植说、留声机DIY等课程场场爆满,博物馆研学、模拟联合国议事会等项目也是供不应求。不但人数翻了几番,覆盖面也从最初的拆迁安置小区扩到全社区,甚至隔壁社区。

另一数据同样让社区惊喜。近两年年底开展的民意调研中,居民的满意度提升了10个点。

让更多有为青年投身社区服务和基层治理,马家店的探索继续走向深入,不只是在学青年。今年,马家店社区党总支以26℃党建家品牌为引领,以“民生

微实事”项目为抓手,推动在职青年、在住青年“青”力相助,共同打造融入式邻里团聚场景,让他们在发挥所长中感受“家”的温度。

0 阅读:2

文化洞见有话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