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几年美国为了打压中俄两国制裁不断,手段用尽,并且利用自己在太平洋的一众盟友小弟组成一道又一道的岛链企图对中国进行封锁打压。
这就不禁让人感到疑惑,为什么美国和欧洲、日韩等国家能够通过结盟来扩大自身势力和军事影响力,那中国和俄罗斯现在被美国逼的抱团取暖,为何不选择结盟呢?
关于这个问题,俄罗斯有一名专家说出了三个原因,这三个原因又是什么?
唯一的一次结盟1945年二战结束后,苏联和美国为了争夺意识形态影响力的主动权,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分起了蛋糕。
对于美苏来说,欧洲作为两国的基本盘算是比较好分,根据地缘政治把欧洲从中间一分为二,西欧归美国,东欧归苏联。
反观亚洲则成了两国主要的争夺地区,朝鲜被分成了意识形态不同的南朝鲜北朝鲜,越南也被分成了南北两个国家。
甚至当年美苏还想让中国以长江为界分为南北,还好在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未能得逞。
不过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整个国家一片荒芜、百废待兴,工业能力几乎为零。
面对美帝国主义的虎视眈眈,毛主席在那个时候认为,新中国的外交活动第一步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该如何保障国家的独立自主与领土安全,只有在这一基础上,才能进而发展经济和工业。
而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苏联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一来两国同属社会主义国家的兄弟,二来相较于我国需要苏联,实际上苏联更需要我国。
为什么这么说?
从地图上能够看到,苏联的远东地区有日本和韩国,东南亚则有菲律宾,这些国家不光是美国的小弟,甚至在国家里还有美国的军事基地。
苏联面积大,但人口少,且多数都在欧洲,顾头就顾不上尾。
所以说苏联不为别的,就为自己在亚洲的安全以及势力范围不受到损害,不等中国先说也要主动与我国结盟。
不过,毛主席在两国结盟前就向苏联讲明了,苏联对中国的援助只能仅限于提供经济以及建议,其最终决定权不得由苏联干涉。
中国当了一百年的半殖民地,毛主席深知国家主权的重要性,所以一开始就让苏联断了想要“遥控”中国的念头,毕竟“你需要我”远大于“我需要你”。
这一点早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毛主席就曾提过,毛主席对于新中国未来的路线选择的是对苏联“一边倒”。
毛主席是这么说的:
“一边倒,是孙中山先生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
所以中苏两国的同盟并非对一方有着绝对利益,而是两国之间的互补,各取所需。
通过《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向我国提供了大量的经济、基建、工业等项目援助。
整个五十年代基本上都是中苏的蜜月期,那个时候的苏联的确能够称得上一声“老大哥”。
不过这种蜜月期随着赫鲁晓夫的上台,也戛然而止。
五十年代末期,苏联在赫鲁晓夫的领导下道路越走越偏,为了达到自身的利益目的频频向东欧的小国施压,甚至出兵进行侵略,以达到“远程遥控”的目的。
赫鲁晓夫就曾向我国提出过两个要求,第一个是希望能够同我国一起修建长波电台,第二个则是与我国组建联合海军。
赫鲁晓夫的提出的这两件事,从表面上来看似乎并没有什么不能接受的地方,甚至还有助于中苏两国之间的同盟关系。
但赫鲁晓夫可不傻,随后又表示长波电台要建造在中国的领土上,联合海军的指挥权要在苏联手里。
赫鲁晓夫想的什么,到这里一目了然。
赫鲁晓夫认为苏联作为社会主义阵营中的老大,理应有控制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权力,当时的越南、朝鲜无一不是对苏联唯命是从。
唯独中国是个例外。
这就让赫鲁晓夫对中国持有了不满态度,而对于苏联的这两个要求因为涉及到了国家的主权,并且还干涉中国内政,毛主席毅然决然的回绝了赫鲁晓夫。
这两件事就成了中苏两国之间的导火索,短短几年的时间苏联对我国态度大变,甚至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扬言要用核武器对我国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毁灭性打击。
虽然最终两国并没有爆发战争,但从苏联这里我国也吸取了一个教训,那就是一定要确定国家的战略自主性,不用成为任何国家的附庸以及被利用。
中苏两国之所以结盟,一个是出于共同的意识形态,另一个是在当时的环境下各取所需。
苏联却走上了“苏修”的道路,彼时,我国的工业水平也发展了起来,在各行各业也能够完成自给自足,《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此时此刻早已经名存实亡。
其实在很多时候两个国家之间的结盟,看中的都是结盟能给自己带来哪些利益,当无法再从中获取利益或者胃口更大的的时候,结盟的条约就如同一张废纸。
第二个原因,反对冷战思维苏联解体后,虽然宣告着冷战的结束,但美国却一再联合西方国家对俄罗斯进行制裁打压,这也就说明了经过四十多年的冷战,给西方留下了丰厚的“遗产”,“冷战思维”。
这种思维直到现在也是美国通过不断和其他国家结盟,用来打压其他国家的一种方式。
中国曾经因为和苏联结盟吃过亏,在中苏关系破裂的那段时间,导致中国的国家方向从“发展”而转向了“备战”,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中国发展综合国力的时间。
结盟也就意味着“集团性对抗”,在这方面苏联比我们吃的亏还要多,苏联在当时为了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将国家90%的经济全部投入到了重工业,从而忽视了民生。
让苏联的经济走上了一条弯路,为后来的解体埋下了伏笔。
以史为鉴,从本质上来说,结盟的本质原因就是“对抗”,盟友之间虽然密切合作,但却以更大反围的对抗作为前提。
所以对于现在的国际局势来说“同盟”已经不符合当前国际关系发展的潮流,更不符合我国追求世界和平的国情。
即便中国现在和俄罗斯属于一条绳上的蚂蚱,中国也只会与俄罗斯经济等方面的贸易合作,而非军事上的同盟。
美国的一名学者在自己的书中这么写过:“我们生活在一个相互依赖的时代。”,的确如此,现在的国际形势和几十年前相比早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大变化。
各国之间的经济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牵一发而动全身。而“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国家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是现在中国所追求的。
中国和俄罗斯的贸易额在2024年已经到了2448亿美元,并且还在不断增长,这样一来两国人民赚的钱也越来越多,这难道不比结盟带来的集团性军事对抗要好的多吗?
从另一方面来看,现在俄乌冲突还十分胶灼,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已经不止一次在联合国污蔑我国向俄罗斯提供武器装备,想要利用这一点在国际舆论上对我国大做文章。
如果我国真的与俄罗斯结盟,岂不是正中了美西方的下怀。
所以说,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无论怎么看,与俄罗斯加强合作关系远好过结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