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4月28日凌晨5时56分,昆明军区陆军第14军第40师炮兵群和步兵第118团炮兵群,按照预定计划向老山地区越军主要高地实施34分钟的炮火准备,以猛烈的炮击揭开了收复老山作战的序幕。14分钟之后,越军的炮火开始进行反击。他们射击的重点之一,就是118团1营的穿插路线。
这条穿插路线,本来是定在从80号、81号高地之间越过边境线,沿山脚的森林边沿直插1072高地。但是战前14军军长却对穿插路线进行了调整,他把高度提升了400米,提高到了山坡上,要求部队从80号、59号高地之间出境,沿着79号高地、1214高地、78号高地这条线向1072高地实施穿插。
正当1营的干部战士沿着军长选定的路线在丛林中艰难跋涉时,越军的炮弹如雨点一般从天而降。战前越军对我军可能实施的拔点作战作了深入研究,准确地判断了我军的穿插路线,并且为此周密地计划了火力。
为了增强杀伤效果,越军特别使用了空爆引信和瞬发引信,装了这些引信的大小口径炮弹要么碰到树枝就会爆炸,要么达到一定高度就会爆炸,弹片呈伞状从空中劈头盖脸地倾泻下来,造成了极为恐怖的空爆效果。正处于穿插途中,没有任何工事可供隐蔽的暴露的1营指战员,由此遭受了惨重伤亡。
担任营预备队的2连,位于整个穿插队形的腰部,他们的伤亡最大。在经过1214高地南侧、在78号高地东侧和51号高地东北侧时,2连三次遭到越军炮火拦阻。尽管连长王仕田和指导员高少林指挥连队不顾一切地朝前面猛冲,但是人又怎么可能在障碍丛生的山林里和炮弹比速度?在三次遭敌炮击之后,2连的伤亡已经高达50余人,损失了近半的兵力。
随着一发炮弹在树梢上爆炸,王仕田和高少林都负了重伤。负责战场救护的副指导员汪斌指派新战士陈文光和万建兴抢救连长。由于王仕田是胸部、腹部和大腿等多处被弹片击中,陈文光和万建兴把身上仅有的3个急救包都用上了,也包扎不完连长的伤口。
连长一边喘着粗气,一边用微弱的声音对陈文光说:“不要管我.....”可话没说完,他就昏了过去。陈文光赶紧把连长背起来,由万建兴在后面扶着,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山林里艰难移动,去寻找营救护所。
王仕田由于伤得太重,在他俩没走出多远就光荣牺牲了。陈文光和万建兴也因为过度的疲劳和伤痛晕倒在地。当他们苏醒过来之后,已经是正午时分,和连队失去了联系。陈文光、万建兴咬紧牙关,轮流背着连长的遗体寻找回国的道路。天色渐黑,又下起了倾盆大雨。二人在一棵大树下铺了一些芭蕉叶,把连长放了上去,又取下雨衣盖住连长,就这样在漆黑的雨夜中守护了一夜。
天亮以后,本来就饥渴交加、极度疲惫的两位战士背着连长继续在密林里赶路。老山地区昼夜温差大,白天气候炎热,连长的遗体已经开始腐败、发臭……但他们依旧百折不挠地坚持着。饿了,就吃芭蕉叶和草根;渴了,就舔舐树叶上的雨水。
到了第三天下午,他们终于找到了部队。当战友们把晕厥过去的他俩抬到救护所,在除去衣物时,发现他们的双脚已经苍白浮肿,伤口爬着蚂蟥,流着脓水……
陈文光和万建兴为什么拼了命也要把连长的遗体带回来?如此深厚的战友情谊是从哪里来的?因为陈文光记得,夜里自己发高烧,连长端来了滚烫的姜汤和鸡蛋面,并一口一口地喂他……因为万建兴记得,自己在烈日下的临战训练中体力不支,是连长接过了他的负荷,扶着他一步一步地继续前进……
融洽的官兵关系,不是大会小会动动嘴说出来的,而是通过日常琐事的点点滴滴建立起来的!有如此视战士为亲兄弟的好连长,自然会有这样不抛弃不放弃的战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