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开局,赵国妥妥的C位选手。分晋分到的蛋糕最大,邯郸、中牟这样的富庶地区唾手可得。加上地缘优势:北靠安全地带,南有晋阳肥沃平原,魏韩还得忙着解决“四战之地”的生存难题。赵国怎么形容?“天时地利人和”齐了!可惜,他们对这块蛋糕的吃法完全跑偏了——人家魏国先搞改革,赵国却直接开扩张外挂。
初期扩张:野心膨胀的代价赵襄子去世后,赵国的宫廷政变就像热播连续剧,每一集都很刺激。赵桓子、赵献侯、赵武公,这些名字轮番登场,剧情总离不开“争位”。虽然没有爆发大规模内战,但你家天天换皇帝,基层百姓还能有信心干活?这些内耗直接让赵国错失了改革窗口期。
战略迷失:为何执着于卫国?赵魏大战时,齐楚根本没想着救赵,反而是坐山观虎斗。他们希望赵魏两败俱伤,自己好上去捡便宜。最终,赵国不仅没等来“救兵”,还把自己活生生耗成了弱鸡,邯郸甚至被魏国攻破。所谓的“围魏救赵”,齐楚的算盘比赵国精多了!
赵武灵王:改革中的救赎相比魏国的李悝变法,赵国从头到尾都没搞出一套能支撑国力的改革。你能想象吗?分晋时的“首富”,最后穷得连中山这样的中等国家都打不动了。军事可以速成,但经济发展却是个马拉松。赵国这点,输得心服口服。
错失的三晋红利历史不会撒谎,赵国的起起落落写满了“战术勤奋,战略懒惰”的字眼。从分晋时的“天选之国”,到战国中期的“人见人欺”,赵国最大的敌人不是魏国、中山或齐楚,而是自己。或许,这正是给今天的我们一个最好的提醒:好的开局,不代表一劳永逸;选对方向,才是真正的致胜之道!
赵武灵王改革没能解决赵国最根本的农业问题,长平之战爆发后,赵国缺粮,找齐国借,齐国不借,一些列因素导致赵国战败
战国末期赵国成为秦最强大的敌人,若非长平一战中输光了家底,赢政的统一之路将艰难得多,而韩魏两国早已成了秦砧板上的肉,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
赵国还弱?战国里面除了秦国就是赵国和楚国争第二强了[横脸笑]
韩国才是最弱的好不。
秦始皇能统一六国最该感谢的人是赵武灵王!秦武王举重摔死了,赵武灵王亲自派兵把一个人质从燕国护送到秦国,立为国君,这个人就是秦昭襄王,也就是秦始皇曾祖父,赵武灵王和后来的赵国又不断的失误给了秦国可乘之机,长平之战后,燕国出兵赵国想趁火打劫,赵国好几次出兵燕国,没有安抚百姓,修补城池,训练军队,秦始皇父亲出兵占领了赵国在山西绝大部分领土,赵国罢免了廉颇,杀死了李牧,他们都是战国四大名将,秦王派兵灭赵,李牧好几次打胜了,后来买通郭开反间计杀了李牧,不久赵国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