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电影院看《哪吒2》的朋友们,估计没想到会在电影里看到大段“大翔”。
在玉虚宫的宴席上,哪吒的尿居然成了餐具,这一设计无疑让很多期待纯净神话的观众大跌眼镜。
电影中频繁的排泄物镜头让人不禁怀疑,这还是我们记忆中的那个美轮美奂的神话世界吗?
评《哪吒2》,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的意见就是因为这样情节的存在。
在他看来,这种“屎尿屁”的设定是不尊重传统美学的,甚至可以说是对文化价值的亵渎。
对于许多传统文化爱好者来说,这样的处理方式实在难以接受,打破了他们心中那个神圣且美好的神话世界。
电影中的战斗场面也是颇具争议的一部分。
海底妖兽攻城,虚空中法术光芒交错,这些场面极为震撼。
阎晶明表示,虽然画面宏伟,但也让人感到空间无限大、速度无限快,一切都显得不切实际。
当然,动漫作品的优势就在于它无限的想象空间,但这种天马行空的制作方式也引发了一些观众的疑问:这样的表现方式是不是过于脱离现实?
尤其是当传统神话被这种现代特效重新诠释后,带来的视觉盛宴是否真的符合传统美学的期待?
在阎晶明看来,《哪吒2》的很多细节处理得相当夸张,甚至超过了张艺谋的经典作品《英雄》和《满城尽带黄金甲》。
张艺谋也许没想到,这一次,他会因为这部动漫电影被拉下水。
张艺谋的电影往往以宏大壮观的场面著称,但毕竟是真人影片,受限于实际拍摄条件,而动漫则不受这些限制,可以更随心所欲地创作。
这样的创作优势,让《哪吒2》可以在特效上达到更高的水平,但同时也让人质疑,两种形式的作品是否有可比性。
影片引发的争议,不止在于画面和情节设计,还在于观众对文化解读的不同。
传统文化的爱好者倾向于保留原汁原味的美学,而现代观众更接受新颖的改编和创新。
就像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观众们对神话题材电影的期待也不尽相同。
普通观众看到《哪吒2》时,可能会觉得非常接地气,在现代的幽默风格中找到共鸣。
但精英审美者可能会觉得这种处理方式太低俗,无法接受。
两种不同审美观念的冲突,造成了电影上映后的巨大争议。
电影本身就是一种多元化的艺术形式,每个人的理解和感受都不一样。
在面对《哪吒2》这样的作品时,我们不仅仅是在看一部电影,更是在看一场文化与创意的碰撞。
无论是批评还是赞美,都是对文化表达的一种关注和参与。
而在这其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传统文化有时需要被重新诠释,为的是吸引更多不同年龄段的观众。
正如赵宝刚导演说的那样,"艺术的每一次创新,都是一次冒险",冒险总会有争议,但正是这种争议,让我们看到了多样化的思考和表达,这本身也许就是一种价值。
通过对《哪吒2》的讨论,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到,不同年代,不同观众对文化艺术的多样需求。
争议之下,也许正隐藏着新一轮文化创新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