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2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电视剧盛典的舞台上,聚光灯再次聚焦于刘亦菲。
凭借都市剧《玫瑰的故事》中黄亦玫一角,她与宋佳共同摘得“最佳女主角”桂冠。
当颁奖词念出“用细腻的表演诠释了女性成长的史诗感”时,台下掌声如潮,而镜头中的刘亦菲只是微微颔首,一如她过往十八年荧幕生涯中的淡然。
这份荣誉背后,是观众对她“成年三部曲”《梦华录》《去有风的地方》《玫瑰的故事》的集体认可。
从古装剧到田园治愈风再到都市情感史诗,她在接受采访时轻描淡写:“没丢自己的脸,但演员还是该少说话多做更好。”
这份清醒,恰似她饰演的黄亦玫——既有玫瑰的绚烂,亦带着清醒的“刺”。
《玫瑰的故事》以黄亦玫的四段人生为主线,将爱情、事业与生死命题编织成现代女性成长图鉴。
刘亦菲所演绎的“玫瑰”并非传统大女主:
初入职场时与彭冠英的虐恋带着理想主义的天真。
婚姻破裂时的挣扎裹挟着现实的钝痛,而面对霍建华饰演的绝症爱人时。
她将克制的悲怆化作一场“向死而生”的告别戏,被网友称为“教科书级哭戏”。
剧组透露,为贴近角色,刘亦菲提前三个月学习艺术品策展,甚至在杀青后仍保留着黄亦玫每日清晨练字半小时的习惯。
“她怎么拿笔、怎么拥抱、怎么绝望……这些细节不是演出来的,是长在身体里的。”导演在盛典后台感慨。
这种沉浸式创作,让角色跨越屏幕与观众共鸣:豆瓣9.1分的成绩,海外播放量破亿的数据,皆印证了这场演技实验的成功。
回望刘亦菲的转型轨迹,2022年《梦华录》中的赵盼儿已初露锋芒。
她将茶坊掌柜的市井智慧与文人风骨糅合,打破古偶女主的扁平化设定。
次年《去有风的地方》更是以“零狗血”的治愈风开辟新赛道,许红豆在云南小院的烟火气中疗愈现代人焦虑,被央视点赞“重新定义女性题材”。
而《玫瑰的故事》则完成三级跳:从具象职业到抽象哲学,从个体情感到时代映照。
有剧评人指出:“这三部曲恰似女性意识觉醒的三重境界——谋生、谋爱、谋自我。”
刘亦菲却将成功归因于“沉默的力量”:“台词之外的留白,动作之间的停顿,才是角色最真实的呼吸。”
没有综艺刷脸、拒绝热搜营销,甚至连获奖感言都简短得让主持人接不上话。
但这份“冷感”之下,藏着更炽热的坚持:
为《梦华录》苦练茶道半年。
拍《去有风的地方》前驻村体验三个月。
面对《玫瑰的故事》中大量情感爆发戏。
她要求对手演员“真砸道具”——“破碎的声音比表演的尖叫更真实”。
这种匠人精神,让合作过的编剧忍不住调侃:“她总在问‘人物为什么会这样选’,问得我们连夜改剧本。”
或许正是这份较真,让她的作品经得起慢放细品。
某影视院校将黄亦玫离婚谈判的戏份作为教学案例,逐帧分析她手指摩挲婚戒的微动作如何传递出眷恋与决绝的矛盾心理。
如今手握三座重量级奖杯的刘亦菲,在盛典后台被问及未来规划时,依旧带着那份熟悉的疏离感:“先把眼前事做好。”
据悉,她已低调进组新电影,饰演一位文物修复师。
而在社交平台上,粉丝拍到她素颜逛美术馆的身影——那或许是为新角色做的功课,又或许只是她践行着“把生活过成表演素材库”的信条。
正如《玫瑰的故事》原著所写:“真正的高贵,不是优于别人,而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从神仙姐姐到实力派青衣,刘亦菲用二十年时间证明:
流量会褪色,热搜会冷却,唯有扎根角色的沉淀,方能成就荧幕上永不凋零的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