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苦短,爱恨随意。
图/来自网络
01
元旦假期的最后一天,我先生家“爆发”了一场“内战”。
确切地说,应该是我婆婆家的事。
先生的姥姥得了重感冒、接连输了四天的液,担心她上了年纪(85岁),一个人在老家再出现什么意外,再加上大冷天的、吃穿行也不方便,先生的大舅便把二舅和我婆婆叫到了一起,商量着从今年开始,要轮流照顾姥姥的事情。
因为姥姥输液这几天,都是我婆婆在老家照顾的她,再加上我婆婆一直都住在小叔子家帮带孩子、很久没回老家,而且她又是嫁出去的女儿,大舅的意思是以后婆婆照顾姥姥十天,他和二舅则均是十五天。
大舅说完之后,首先站出来反对的就是大舅母,她称不应该和我二舅是一样的天数,姥姥从小到大都非常疼爱二舅,如今老了、需要人照顾,二舅自然就要多出一些力。
“别的不说,当年咱妈帮你们带孩子、养孩子,一直帮了十来年,我不求你们待妈,能像以前妈对你们那样用心,至少现在妈到了年纪,你们要多回馈一些!你们可都不要忘了,当初妈是怎么对她这个大儿子和大儿媳的!”
听到大舅母的这番话,二舅母顿时就变了脸,她觉得都是儿子、儿媳,要尽孝就一起尽孝,哪有一家多出力、一家少出力的道理?
“以前是以前,既然事情都过去那么久了,嫂子你就不能再揪着不放了,再怎么说,妈也是把大哥拉扯那么大,如今妈老了,你们再去计较她以前做得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是不是太不孝顺了?”
大舅母脾气直,听着二舅母咄咄逼人的口气,一时激动,不由得提高了嗓门儿,“以前,有什么好处或者是你们家有什么需要,就把妈哄过去、霸占着,可一旦到了需要出力的时候,你们就能拖则拖、能躲则躲,过去的事我可以不计较,但现在照顾妈,你们就得多出力,不然,我一点都不会再管!”
二舅母觉得大舅母说话不中听,毫不留情地怼了回去,就这样,两个舅母你一言我一语、谁也不让谁地吵了起来。
02
关于两个舅母和姥姥的事情,我先讲一下从我婆婆那里听来的声音:
大舅母是一个爽快人,说话直、嘴巴也不甜,她和大舅一样,人都比较实诚,属于话不多、但能老老实实干活儿的那种人,只是,因为她不太会说话,再加上个头儿不高、长得也不好看,自从嫁过来后,和姥姥的关系很一般;而二舅母就不同了,她逢人就笑嘻嘻的,嘴巴甜、很会说话,也会来事,个头高、长得也好看,常常一两句话就能把姥姥、姥爷哄得开开心心。
姥姥、姥爷本来就有些偏心二舅(二舅点子多、嘴甜),看到二舅母又那么讨人喜欢,他们的心思就更多地放到了二舅家,不管是两个舅找工作、结婚,还是养孩子,姥姥、姥爷都是帮二舅家比较多,甚至就连孩子,姥姥、姥爷也是更疼爱二舅家的。
为此,大舅母一直对姥姥姥爷有所怨言,她和两个孩子与姥姥姥爷的关系都很是疏远,但碍于大舅夹在中间,这么些年,她和姥姥姥爷面子上也算是过得去,尤其是姥爷过世以后的五年间,她在大舅“老母亲一个人在老家住,可怜又孤独”的不停开导下,对姥姥的态度也有所改观,有时逢年过节还会给姥姥买些衣服、补品,有几次姥姥住院,她还带着饭菜去医院看望了几眼。
至于二舅,可能一直习惯了索取,不懂得照顾人,平日里他对姥姥姥爷不是那么贴心,很少能想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姥爷过世以后,姥姥但凡身体不适、需要出钱出力,他也极少露面,亲生儿子对老母亲都是这个态度,可想而知,二舅母这个儿媳对姥姥也不是很用心。
按我婆婆的原话就是:大舅和大舅母是嘴笨心软,有时尽管对姥姥姥爷的偏心恨得牙痒痒,但见到老两口儿过不好或者遇到事情时,又狠不下心不去管;而二舅和二舅母,平日里话倒是说得很好听,也享受了姥姥姥爷的很多偏爱,但就是“不做实事儿、只是嘴上孝顺”。
也正是在这种巨大的“落差下”,大舅母心里不但对姥姥有一肚子气,对二舅母也是诸多看不惯。
所以,这一次,对于轮流照顾姥姥,大舅母才会那么“敏感”。
03
事情的最后,因为两个舅母闹得不可开交,轮流照顾姥姥最终没能定下,两个舅舅也是模棱两可地表示“谁平时有时间,谁就顺便去老家看一看老母亲”。
我婆婆对两个舅舅的做法是非常不满,但碍于她凭借一己之力又改变不了什么,回到家后,她咬着牙恨恨地说了这样一番话:
“我那两个嫂子管不管我老娘,我都不说啥,人家毕竟不是亲生的,可我这两个哥哥,是亲生的儿子,从小到大,还被爹娘极尽宠爱,如今却一点都不愿意管老娘,真是没一点良心可言!”
其实,我挺赞同我婆婆所说的:两个舅母可以不去管姥姥,但两个舅舅却不能不管,换言之,不管两个舅母同不同意轮流照顾姥姥,两个舅舅应该是毫不犹豫就得答应的。
可能会有人说,儿子想照顾老母亲,儿媳如果不同意,那是没办法去做的事,因为要是做儿子的一意孤行把老母亲接到家里照顾,儿媳肯定会把这个家闹翻天。
我认为能说出这话的人,要么是心里一点也不愿意管自己的父母亲,要么就是把照顾父母亲的责任全部推给了自己的伴侣。
为什么这样说?
一个男人,如果他真是发自内心地愿意赡养自己的父母,那么,纵然是他的妻子和他的父母有过不和,他也能想出一个相对较好的办法去解决,比如,自己尽心尽责地伺候父母亲、让妻子打个下手,或者是,有条件时,可以给父母亲就近租一个房子以方便照顾。
生活中,为什么遇到照顾老人时,夫妻极容易发生争吵、矛盾?其实,大多都是男人自己不履行一点责任,全部推给了妻子去做,认为儿媳照顾公婆天经地义,除此之外,男人非但没有一句感激的话,反而还会在妻子有情绪时,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强迫她。
当做子女的,都不愿意抽出时间、心思去顾及父母亲,都对父母抱着无所谓的态度,那么,旁人又怎么会替你去尽心尽力呢?
04
说到这里,我真是觉得因为照顾姥姥而闹得不可开交的两个舅母,其实才最是“无辜”。
她们本可以一声不吭地听着两个舅舅的安排,做好自己的本分即可,却没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擅自”替舅舅们做了主,而两个舅舅,因为“不忍心”舅母们闹得太难看,于是放弃了最初要照顾姥姥的决定。
这一场争执,看似是舅母们不通人情,实则是舅舅们太自私、无情。
很多人总是去讨论,儿媳应不应该照顾公婆,或者是公婆帮了儿媳,儿媳要负责公婆的晚年,其实,我觉得这真是太强人所难,因为,最应该对父母负责的永远都是自己的亲生儿女。
如果自己的孩子都不愿意孝顺你,那么,你的儿媳或是女婿,他能不能善待晚年的你,真的是看良心,换言之,他能不阻止你的儿子或女儿去给你尽孝心,已是最大的善意。
而若你的子女是真心孝顺、不只是嘴上说说而已,那么,他一定会想尽办法去善待你,不管他的伴侣和你是否有过矛盾,他也能尽力解决好这件事情。
我身边有一些年轻时与公婆不和,但年长时愿意和公婆同住、让丈夫尽孝的人,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她们的丈夫承担下了这份责任,而不是做一个甩手掌柜、把责任全部推给了她们。
就比如我家楼上的一个阿姨,她比我婆婆小两岁,今年57,即将是做奶奶的人,她的婆婆82岁,因为耳聋、腿脚不便,这三年一直由她家和她大伯哥家轮流照顾。
她以前也被婆婆苛待过,和婆婆也记过多年的仇,原本她是不愿意让她老伴儿把婆婆接到家照顾的,但最终她纠结了一番后,还是点了头,一是,她老伴儿这么多年待她还算不错,她不想因为自己让老伴儿背上“不孝”的骂名,二是,她老伴儿曾信誓旦旦地表示,老母亲接到家后,一定会亲自伺候,不会过多麻烦她。
她的婆婆住到她家后,她老伴儿就提前办了退休,全天在家陪着老母亲,做饭、洗衣,很少让她做,偶尔她觉得过意不去,想要有所表示时,她老伴儿还会急忙去阻止她。
她曾这样说,“人家孝顺自己的母亲理所应当,又没麻烦过我,我还有什么理由去阻拦呢?这个家也有他的一份力,我心里纵然对婆婆再有气,终究也明白不该干涉他尽孝心的。”
所以,你看,如果一个男人,是真心为父母尽孝,愿意力所能及地去做一些事情,那么,女人是不会有怨言的,毕竟对自己的父母孝顺,是为人子女最应该有的责任。
很多时候,女人排斥的往往是“嘴上很孝顺,但实际上并没有一点行动,或者是把孝顺父母完全建立在伴侣痛苦上的”男人,因为,男人自己都不愿意做的事情,凭什么就认为自己的妻子能做得好呢?
有一句话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所有看似因婆媳问题而产生的纠纷,说到底,就是男人不作为、不担当、不负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