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在完成招安事宜之后,便跟随朝廷的安排回到京城。此次回京,他获封了一个官职,乃是楚州安抚使。
有这么一个官位,那可是他凭借着梁山成千上万兄弟们的性命才换来的呢。就因为这样,不少人心里就挺好奇的,想着这付出的代价如此之大,那得到的这个官儿到底能有多大呢?这代价和官位的大小之间,是不是成正比的关系?
令人作呕的朝廷
现在有一种在学界等领域非常主流的说法,就是关于宋江接受招安的原因。大家普遍认为,宋江之所以会接受招安,其目的是为了能够获取更大的官职。也就是说,在很多人看来,宋江心里有着对仕途晋升的渴望,他觉得通过接受朝廷的招安,就有机会在官场中更进一步,得到比在梁山当首领时更为显赫的官职呢。
确实得说,这事儿真没什么可挑剔的。要知道,宋江以前那可是做过官的呢。一旦尝过了做官的滋味,那感觉就好像上了瘾似的。在这种情况下,换做是谁,也不愿意心甘情愿地去当那种被所有人都厌恶、人人见了都喊打的草寇。毕竟,做官好歹是个体面事儿,有地位、有权力啥的,和草寇的境遇那可真是天差地别呢。所以说,宋江有这样的想法,其实也挺正常的啦。
在与北宋进行一系列的交战之后,宋江所带领的队伍充分展现出了自身的实力。凭借着在这些战斗中的表现,宋江瞅准时机,顺势而为,最终接受了北宋朝廷的招安之举。
要知道啊,如果自身压根就没什么实力,那么即便接受了招安,那也不过是去白白送死罢了。毕竟招安之后面对的情况往往更为复杂,要是自身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应对,又怎么可能在那种环境里生存下来呢?所以说,自身具备相应的实力那可是相当关键的,否则招安之后的结局就只能是毫无意义地丢掉性命。
宋江确实有他自己的考量,其内心是想着能够重新回去当官的。不过呢,要是就此断言他完全没有为兄弟们着想,那似乎也并不准确。
实际上啊,宋江心里头明白得很呢。他手底下的这一群兄弟们,其中有不小的一部分人,可真不能把他们称作是好汉呐。说实在的,那些人简直就跟魔鬼没啥两样。
在那个时候,存在着各种各样犯了严重罪行的情况呢。有的人特别肆意妄为,竟然随意去纵火,而且还会伤害到别人;还有些人呢,专门干那种谋财害命的勾当,为了钱财就去夺取他人的性命,实在是太可恶了;另外,还有一部分人私自去贩卖食盐。要知道哦,这其中随便哪一件事情,一旦被揭露出来,那可都是要被处以极刑,脑袋都得丢掉的,可见这些行为的严重性可不是一般的大呢。
在宋江的眼中,他身旁的这一群兄弟们,那可真的是没什么大出息呢。宋江心里大概是这么想的,瞧瞧这些兄弟,做事也好,为人也罢,总是差了那么点儿意思,没达到他所期望的那种有出息的样子。
宋江心里想着,要盼着他们能有个好前程,能有大出息,思来想去,觉得对他们而言,最为理想的一条出路那就是去当官。可这官要怎么个当法呢?宋江琢磨着,很自然的一个途径就是接受朝廷的招安呗。
从这样的角度去看待的话,宋江乍一看好像确实是出于好心。然而,当我们静下心来仔细琢磨一番就会发现,实际上他的所作所为是在坑害自己的那些兄弟们呢。这又是为什么呢?
大家知道,有那么一些人,他们犯下的罪行极其严重,可以说是罪大恶极。就这么一帮人凑在一起,那就是一群乌合之众罢了。大家说说,朝廷怎么可能容忍得下这样的一群人呢?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那显然是办不到的。要是那种曾经在北宋当过官的人呢,情况可能还好一些。但像李逵他们这一类的,那可是本性极其顽固,很难有所改变的。就算是让他们去做了官,估计用不了几天,说不定就会因为惹出各种麻烦事儿而被抓进牢里去啦。
像他们这种老是捅娄子的人,不管走到哪儿,这爱惹麻烦、出岔子的毛病都是改不掉的呢。
要知道啊,即便是接受了招安,可到最后呢,大家伙儿的结局终究还是一死。
然而,宋江以及他的一众兄弟们怎么也没有料到,北宋朝廷所做出的一系列举动,竟然是那般的让人觉得恶心、厌恶,完全超出了他们此前的预想。
宋江等人接受招安后,北宋朝廷给他们安排了诸多任务,让他们去面对四大敌人。这四大敌人分别是谁呢?就是大辽、田虎、王庆以及方腊。当时宋江表现得极为识相,顺从地接受了招安,而北宋朝廷这边呢,便把对付这四大势力的担子交给了宋江他们这一伙人。
田虎和王庆说的话,其说服力或者说话语所蕴含的力量并没有那么强劲。对于这一情况,还是比较能够让人理解的,毕竟每个人说话的力度、效果等方面存在差异嘛,所以他俩这样的表现还算说得过去。
要知道,大辽那可是实实在在的一个国家。然而北宋呢,竟然做出了让人意想不到的举动,它让一群草寇去和大辽对抗。这情形就好比是蚂蚁组成的大军去围攻一群大象,两者之间的差距实在是太过悬殊了,真的是很不可思议呢。
在那个时候,大辽的情况已经和它之前的鼎盛时期不一样啦,实力已经有所下降,没有之前那么厉害了呢。不过即便如此,要是让它去和一个国家正面对抗的话,那也绝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儿,还是存在着不小的难度哟。
施耐庵的写作功力着实厉害,您瞧,在他的笔下,宋江带领的那伙人就好像神兵神将似的。他们在和大辽的对抗当中,那表现可不得了,居然直接把大辽给灭了国呢。而且更让人惊叹的是,梁山的108位将领,在这一系列的战事过程中,居然没有一个人丢掉性命,只是有部分人受了些伤罢了。
这可真的是太离谱啦。你要是了解情况的呢,就知道宋江他们是在和大辽作战,大辽那可是一个国家。但要是不了解具体情况的人,看到他们之间这场争斗,说不定还会产生一种错觉,以为宋江他们这群人所在的才是一个国家呢,反倒把大辽看成是一群草寇在和宋江他们对抗啦。
如此看来,这多多少少是带有一些现代爽文小说的那种感觉。而在其中,仿佛自带主角光环的那个人呢,便是宋江啦。
宋江带领众人在相继消灭了大辽、田虎以及王庆这些势力之后,就迎来了他们的终极挑战——方腊。在此之前,梁山好汉们经历的诸多战斗虽说也有波折,但总体还算顺利,所以大家起初都以为对付方腊也会和之前一样呢。可哪成想啊,这方腊一伙人可真是厉害得很呐,双方这一打起来,那战况是相当惨烈,梁山的将领们在这场战斗里损失惨重,竟然有将近三分之二的将领都被方腊他们给打死了。
从前啊,梁山的那些将士们出去打仗,那可真是厉害,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啥天气都阻挡不了他们作战的脚步。而且在战场上啊,那些将领们更是勇猛非凡,敌人射过来的箭矢基本上都很难射中他们呢。就算偶尔有箭矢射到了将领们身上,也奇怪了,他们就是不会死,一个个都跟有神奇的保命本事似的。
然而如今的情况可大不相同啦,那箭矢根本就躲不过去,并且只要被射中了,基本上就没活路了,只能是死路一条。这情况实在是太夸张、太离谱了。不禁让人疑惑,难道说宋江他们的好运气都已经消耗殆尽了吗?
进退两难
宋江等人最后确实是取得了胜利,不过呢,在这个过程当中,方腊的表现那可真是太突出了,突出到都把方腊衬托得如同战神一般厉害。感觉方腊展现出来的实力,甚至都超过了北宋王朝呢,你说这是不是挺让人意想不到的。
你知道吗,北宋那边给宋江他们安排了四大敌人呢。宋江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去接受这个安排喽。为啥呢?因为宋江向来是个特别爱面子的人,他把自己的名声看得可重了,之前既然已经应下了这事儿,那就得做到言出必行,可不能做出那种出尔反尔的事儿,不然这名声可就毁了,所以也就只能按要求接受下来啦。
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要是宋江不接受招安的话,那可就真的是把大家伙儿都给坑害了呢。也就是说,站在别样的视角来分析这件事,倘若宋江坚决不接受招安的安排,实际上就等同于把梁山众多兄弟都置于一种很不利的境地,这无疑是对大家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从正史的记载情况来讲,辽国与北宋这两个政权,它们先后都被那时候强势崛起的金国给灭掉了呢。金国在崛起之后,展现出了极为强大的实力,凭借这份强劲的力量,先是把辽国给消灭了,而后又将北宋也给推翻了,使得这两个曾经在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政权就此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啦。
咱们来设想一下这样一种情况啊,要是宋江他们没有选择接受朝廷的招安,而是就那么一直拖着,一直拖到后面金人把北宋给灭掉了的那个时候,大家可以琢磨琢磨,宋江他们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情形呢?
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宋江他们即便最终也没办法逃脱一死的结局,不过呢,在整个过程当中所产生的伤亡人数方面,那可是存在着差异的哦。
宋江选择接受招安这一举措后,其麾下的诸多将领命运各异,不过其中还是有几位获得了不错的结局,得以善终。就好比朱仝,他在接受招安之后,便在朝廷中担任官职,平稳度日。还有那李俊,更是有着别样的际遇,他后来竟当上了皇帝,开启了属于自己的一番别样历程。
咱们来分析一下哈,如果宋江不接受招安这件事,那后续的情况可能就会变得很糟糕哦。要知道,在当时的局势下,一旦金人打到了城边,也就是兵临城下的那种危急时刻,梁山的这108位将领,恐怕没几个能侥幸存活下来呢。说不定,情况严重的话,整个梁山的队伍就会落得个全军覆没的悲惨结局。
也许在这个时候就会有人提出这样的疑问:“那宋江他们难道就不能接受金人的招安吗?”
要是碰到金人的情况,那可就两难了,招降也不是,不招降也不是哦。先说不招降吧,这结局肯定是会被灭掉的,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呢。要知道,金人一心想着要一统天下,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怎么可能允许存在像这样相对比较强大的势力呢,肯定是不会允许的啦。
要是真的招了,那就越发不符合情况了,这是为啥呢?
宋江一直以来对宋朝那可是忠心耿耿,在他心里宋朝就是正统,是他要始终效命的所在。他满脑子想的都是维护宋朝的安稳,为宋朝做事,怎么可能会去攻打自己人呢?要是他真这么做了,等以后到了地下,面对列祖列宗的时候,他该如何交代?他的这份忠诚让他根本就不会做出对宋朝不利、去打自己人的这种事儿来。
要知道,金人可是极其暴虐的。就他们那种行事风格,就算别人帮了他们的忙,到最后他们也绝对会干出卸磨杀驴的事儿来。一旦他们真的下了杀手,那可不会留什么余地,肯定是要把相关的人全都给杀掉的,不会放过一个呢。
有这么一种情况,有些将领在经历招安之后,最终是能够得到善终的。这其中是有原因的,那就是他们在这之前是做过官的。不过呢,这里要说明的是,他们可从来没在金国当过官哦。那这就有个问题了,既然没在金国当过官,别人又凭什么能相信他们呢?这确实是个值得琢磨的事儿呢。
宋江本人呢,估计当时也没考虑到这么多方面的情况。就像很多人说的那般,宋江心心念念的,可能也就是想让自己以及身边的大部分人都能够重新回到官场去做官罢了。他,确实是有些天真了,把北宋王朝看得太过高尚,太过值得托付了,却没料到后来的种种变故。
低人一等
宋江可是梁山首领,在他心里呢,就觉得自己怎么着也得能当个三品官吧。毕竟自己统领着梁山一众好汉,在这一方也算是有不小的势力呢。可实际上,就像那齐天大圣孙悟空老是幻想自己能在天庭有个极高的地位,最后却发现不过是一场空一样,宋江这想法也是想得太美啦,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儿。
宋江得知自己所授官职乃是楚州安抚使,当下心里就明白了,自己这是碰上骗子啦。他暗自腹诽道:“哼,就这么个破官职,哪怕是给李逵那家伙,估计他都不会稀罕呢。”
这里说的楚州安抚使,其实指的就是楚州当地的最高军事长官呢。估计不少人听到这儿就会有这样的想法啦,心里可能会琢磨着:“这职位看上去已经挺不错的,那宋江为啥还会不满意呢?”
这里要讲的安抚使呢,是存在两种不同情况的哦。其中一种安抚使,其官职是四品,手里可是掌握着兵权的呢,有一定的实际权力。而另外还有一种安抚使,官职为五品,不过呢,和前面那种相比,这个五品的安抚使并没有什么实实在在的权力哦。
想当初宋江还在郓城做官的时候,要是他能得到一个五品官的职位呢,那他肯定会特别高兴啦。为啥这么说呢?因为这中间差距可着实不小,和他原来的官职比起来,那真的是差得太多太多了,所以要是能当上五品官,他不得乐得找不着北咯。
不过呢,到后来情况就发生变化啦。要知道,人家宋江那可是梁山的老大,身份地位摆在那儿呢,怎么能够用那种糊弄小孩的方式去对待事情呢?这可不符合他作为梁山老大的身份。
在旁人眼里,就宋江这人,那怎么着也得给他安排个丞相这样的官职当当才合适呢。大家都觉得以宋江的本事、威望啥的,担任丞相一职是理所应当的,仿佛只有这样才配得上他在众人心中的地位。
在《西游记》这部经典著作里,孙悟空原本美滋滋地当上了弼马温这个官职呢。可后来,他弄明白了这弼马温到底是个啥情况,这一下可就不得了啦,直接就急得不行,火冒三丈的。再说说宋江这边呢,他,当时那个心情其实和孙悟空知道弼马温真相后的心情差不离儿。不过呢,宋江可不敢像孙悟空那样跟朝廷闹掰咯,为啥?因为他心里清楚得很呐,要是真跟朝廷翻了脸,那他们这群人可就都别想活啦,全都得玩儿完。
北宋朝廷没有给宋江实权,想来应该就是为了防范他再次造反。你看,北宋朝廷这般做法,还真应了那句“姜还是老的辣”呢,确实有它的考虑在里头,就是怕宋江得了实权之后又生出什么事端,再次掀起造反的风波。
当然啦,假如能说宋江的官职在众人当中已经是最高的了,那或许他心里还能稍微平衡一些呢。但可惜,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哦。
就拿朱仝、戴宗、花荣这些人来说吧,他们都被授予了在各个地方担任都统制的官职哦。说到这个都统制的官职,在相关的介绍里有这么一句话呢,那就是“其权力是在安抚使之上的”。
这不明摆着是在搞“杀人诛心”那一套嘛。你瞧啊,宋江和卢俊义那可都是排名极为靠前的将领,在梁山那地位是相当高的。结果呢,他俩的官职居然还比不上宋清他们那些当弟弟的呢,这情况真的是让人挺无语的。
曾经,他们可是高高在上的,那气势、那地位仿佛凌驾于众人之上呢。可现如今呢,却变得比所有人都要低一等啦。想来这其中恐怕是北宋朝廷有意为之的安排哦。朝廷大概就是打着这样的算盘,想着通过这种方式,让梁山的那些兄弟们彼此之间产生矛盾,关系分崩离析开来。如此一来,他们即便聚在一起,也没办法形成什么大的势力,成不了什么气候,也就不足为患啦。
宋江所担任的官职并不大,不过呢,就那点俸禄,对他来说倒也足够花销了。哪怕以后再娶个媳妇,靠着这份俸禄来养家糊口,那也是照样能应付得过来,足够用的呢。
要知道,他们之前可是把高俅这个人给得罪了。为啥这么说呢?那是因为当初他们可是直接把高俅给活捉了呢,就因为这事儿,算是和高俅结下了梁子。
之后呢,高俅便开始对宋江他们展开报复行动了。宋江看到这种情况,心里也是特别无奈呢。毕竟之前双方虽说好了要把以往的恩怨都抛开,不再计较了,可这事儿得看在什么地方,如今是在高俅的地盘上,人家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自然就更加理直气壮些,宋江他们也就显得比较被动啦。
高俅此前待在梁山的时候那可真算得上是够老实的啦,为啥会这样呢?其实就是因为人处在那种寄人篱下的状况,就好比在别人的屋檐底下,没办法,只能低下头来行事喽,所以高俅在梁山也就只能表现得老老实实的啦。
当下的情况就是,已经轮到宋江低下头来了。
宋江心里很清楚,高俅那是铁定不会放过自己的。他心里明白,落到高俅手里,肯定没好果子吃,保不准会遭受各种折磨,最后落得个凄惨死去的下场。思来想去,宋江就琢磨出一个法子,那就是自尽。他觉得与其等着被别人百般折磨,最后痛苦地死去,还不如自己来个痛快的,一了百了呢。
宋江在准备离开的时候,心里还惦记着自己的那点儿面子事儿呢。他琢磨着,队里有个李逵,那可是个爱惹事儿的主儿,要是把他留在这儿,指不定又会捅出什么娄子来,到时候说不定还会牵连到自己,让自己面上无光。所以思来想去,宋江干脆就把李逵一起给带走了,也好把他放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省得他在外头惹出麻烦来。
这人啊,有时候真的挺让人难以理解的。你说都已经去世了,名声这东西又还有什么可在乎的呢?
为了能当上五品官,兄弟们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好不容易有了盼头,可这五品官的滋味都还没好好品咂够、没过上把瘾呢,就不得不被迫离开了那个位置。想想那些已经牺牲的兄弟们,他们的付出、他们的牺牲,到最后基本上可以说是都白费了,真的是让人满心的无奈与感慨。
原本想着,他们付出了牺牲,应该能够换来那种人人内心都渴望得到的东西。可谁能想到呢,到了最后,却依旧只是一个“死”字收场,一切的付出仿佛都没能够换来所期盼的结果,实在是让人不禁心生感慨与惋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