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南京唯一推荐区、江苏省两区之一迎接民政部综合评估实地督查,获得优异成绩;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养老产业发展再次获省政府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督查激励通报;在全市残联系统率先启动特殊困难残疾人探访关爱工作……时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在过去的2023年,南京市建邺区民政局、区残疾人联合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聚焦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残疾人关爱服务等六大方面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交出了一份与城市发展相偕而行的亮丽答卷,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健全分层分类救助体系
构建最具温情保障网络
“如果不是民政部门的救助,我们就无家可归了!”家住建邺区莫愁湖街道文体社区的张女士谈起去年的经历,感慨万千。去年11月,张女士和儿子共同居住的房子突遇火灾,损失严重。经过简易便捷的审核流程,区民政局及时给予了急难型临时救助,关键时刻帮助张女士一家渡过了难关。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建邺区民政局聚焦精准救助和创新发展,积极改革完善社会救助政策机制,构建以基本生活救助为主体、专项救助为支撑、急难救助为补充、社会力量同参与的救助格局。圆满完成全国社会救助领域改革创新试点任务,形成“六维”困难家庭综合评估认定指数,实现“按需救助”。研发区社会救助信息化管理服务系统,加强动态监测,做到“智慧救助”。通过收入豁免、支出抵扣、放宽车辆资产认定、落实“单人户”等政策举措,持续推进社会救助提质、扩围、增效。成立区级社会救助服务联盟,构建“资金+实物+服务+精神+机会”的多维立体救助体系。全年累计发放低保金1693万元、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保障金232万元,主动发现救助106户,临时救助477户,开展公益慈善救助340户。
打造建邺养老特色品牌
解锁老有所养幸福密码
建邺区认真贯彻落实民政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的《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建立覆盖全域、布局合理、共建共享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把助餐服务缩短到一个小区、一条路、一个电话的“距离”。“这里饭菜可口,环境干净整洁,价格也实惠!”一位老年人这样评价沙洲街道万科光明城市小区的“社会餐饮+银发助餐”服务点。建邺区提出了“适老化改造、多样化服务、智能化结算、可视化操作、合作化共赢”的办法思路,打造了一批“社会餐饮+银发助餐”餐厅。
健全探访关爱机制,完善“15分钟养老服务圈”建设,持续擦亮“‘建’证幸福、‘邺’养天年”建邺养老服务品牌。先后出台《建邺区养老服务业发展扶持办法》《建邺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文件,四级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首创高龄空巢独居老年人家庭智能水电“云守护”,为全区1698户老年人安装了智能水电“云守护”设备;开展失能老年人照护家属“一对一”上门培训服务,新建、改扩建和提档升级6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推动“银发经济”发展,率先发布“养老e购”线上服务商城;开展“养老服务+”创新模式探索,人脸识别技术在养老服务领域全覆盖。
托起“夕阳红”,加快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建邺区建强驻宁高校实习生培训基地,培育出1家省级示范性养老企业,联合区有关部门举办全区养老护理技能选拔赛,做好养老护理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积极开展“最美护理员”“优秀银发顾问”等评选,积极提升养老护理员社会地位和职业认同。区社会福利院先后获评“全国模范养老机构”“全国敬老文明号”,并获批江苏省五级养老机构。
提升社会事务新质成效
努力绘就民生幸福底色
“去年‘七夕’,我们在建邺区婚姻登记处登记结婚,选择了近年来比较流行的古典式颁证仪式,感受到了浓浓的传统婚俗文化。”说起领证结婚,吴婷印象深刻。自2021年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以来,建邺区联合莫愁湖公园和宪法公园等区域内的优质旅游资源,连续5年举办集体婚礼,开展个性化和特色化主题婚礼活动。全面落实婚姻登记“跨省通办”“结婚一件事”联办,婚姻登记办件量逐年增加,2023年突破2万件。建邺区还以促进婚姻稳定、家庭和谐为主线,将婚俗改革拓展到幸福家庭建设中,成立婚姻专家信息库,累计开展“情满建邺”婚姻课堂系列活动120余场,成功打造2个婚俗改革试点社区。区婚姻登记处先后获得“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江苏省巾帼文明岗”等荣誉称号。
为共同守护新时代的少年儿童茁壮成长,建邺区积极构建“1+6+N”未成年人保护三级工作网络,按照“四色分类”健全困境儿童档案,全区320个小区建有“阳光护苗”工作室,落实未成年人受侵害强制报告制度,高效解决辖区未成年人个案和临时突发问题。此外,建邺区还进一步完善三级救助服务体系,实现6个街道流浪乞讨临时救助服务点全覆盖。新建成1个省级精神障碍康复服务示范点,将康复服务延伸到居家,为行动不便的精神障碍患者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居家康复照护服务。
推动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全面打造公益慈善名区
社会组织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建邺区坚持管培并举、督育兼施,全面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严格按照《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依法登记,规范管理,把好社会组织“入口关”。目前,建邺区共有社会组织528家,获得评估等级的社会组织有185家。去年共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9个,成立志愿服务队伍15支,组织社工团建、社区活动、社工宣传周系列活动等35场,参与活动1013人次,在社会治理和创新发展大局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以提升基层民政服务能力为重点,建邺区推行“1+2+6”培训模式,打造社工站“实训基地”和“邺课堂”,设计社工赋能“加油包”,一揽子解决社工待遇、能力提升、晋升通道、关爱帮扶等方面问题。
公益慈善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温度与情怀,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建邺区民政局积极联合区慈善总会大力推进慈善救助,创设“阳光护航·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项目,开展肥胖儿训练、近视防控等。出台《建邺区特殊困难家庭慈善救助帮扶方案》,对民政临时救助对象给予配套救助。在24个社区开展社区慈善基金试点,搭建群众“家门口”的爱心平台。去年累计投入慈善资金590余万元,广泛用于“阳光护航·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特殊困难家庭慈善救助帮扶、春节慈善慰问等项目。此外,建邺区民政局还积极创建省级福彩示范区,专项拿出60万—100万元福彩公益金开展福彩公益救助,还投入450万元,开展公益创投项目。目前,全区已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制度健全、政策衔接、兜底有力的综合救助格局。
残疾人权益保障更加有力
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
“护师很专业,每次上门都会提醒我勿滥用药物和保健品,还会用红笔标注快过期的药品。”谈起居家照护,残疾人汪先生点赞道。为解决重度失能残疾人家庭康复护理特殊困难,2021年建邺区残联率先推出重度失能残疾人“邺康莫愁”居家照护特色项目。近年来项目不断优化提升,已从原有6项基础服务提升至医疗康复类、家政服务类、生活照料类、精神慰藉类四大类型16项服务。“一人一策”制定个性化方案,累计服务近万人,家庭医生签约5872人,签约率达89.53%,为残疾人家庭提供精准舒适的服务选择。
建邺区残联坚决落实“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总要求,联合区财政局出台了《建邺区残疾人托养、照料和辅助性就业服务区级绩效奖励办法(试行)》,修改完善了《建邺区残联关于完善“重度残疾”、“依老养残”、“一户多残”和“孤残”生活补助的实施意见》等5个文件;进一步规范、优化审批残疾人服务流程和权限,努力实现残疾人“两项补贴申领、残疾人证办理、按比例就业年审”等事项“最多跑一次”目标。去年投入40余万元,为辖区内持证残疾人全覆盖购买意外伤害综合保险,为就业年龄段非重度低保外残疾人返还城镇居民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费用。此外,建邺区残联还积极参与南京市“全国无障碍城市”创建活动。
倾力送岗帮扶就业
铺展幸福生活新画卷
冬日暖阳里,不少残疾人正在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进行技能培训。说起自己的未来,他们的眼睛里充满了光亮。建邺区残联围绕残疾人就业管理服务这一主线,依托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平台,以实用技能为基础,多渠道、多层次地为残疾人就业打基础、出新招。比如,采用定岗、定人、定培训内容的模式,与辖区内多家用人单位达成协议,确保南京市特殊师范学院附属学校中专班残疾人“毕业即就业”。再比如,鼓励有能力的残疾人参加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培训,给予相适应的培训补助,让他们运用学到的技能开展自主创业。在培训帮扶促业的同时,区残联还协同区、街、社区相关部门和人员,通过走访摸排、电话回访,全面汇集残疾人类别、择岗情况、企业空缺岗位等信息,通过“精准选岗+需求配对”,提供一对一的就业安置服务。
为鼓励企业吸纳残疾人就业,区残联协调区税务部门,为126家企事业单位进行了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年审,协助税务部门征收残保金4000多万元。近3年来向符合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发放按比例安置残疾人补贴和超比例安置残疾人奖励100多万元。在扩大残疾人就业面、提高就业质量的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支持下,建邺区开发了保洁员、文员、管理员、店长等就业岗位,成功推荐500多名残疾人就业。
鲲鹏展翅凌云上,筑梦扬帆再起航。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建邺区将持续加强基础民生保障,推动社会救助扩围增效,擦亮“‘建’证幸福‘邺’养天年”养老服务品牌,开创老龄工作新局面,提升民政事务服务水平,强化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作用,推进婚俗改革数字化建设,继续以政策支持为依托,一体化推进康复服务品质化、托养照护精准化、就业服务特色化、特殊教育均等化、文体活动多样化、法律服务体系化,把民之所盼作为政之所向、民之所需作为政之所为,不断刷新“民生温度”,以更实举措共同助力南京在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实践中走在前列。
(李爽)
图片提供:南京市建邺区民政局 南京市建邺区残疾人联合会
主编:潘瑞凯
责任编辑:段世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