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说三国:曹操的佩剑是倚天、青釭剑?历史上记载的却是这两把刀

以史为鉴说 2018-10-02 23:39:59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墨上桑,最近打算把三国的一些文章汇总一下,形成一个《墨说三国》的小专题,希望大家喜欢。

今天的墨说三国,我们聊聊曹操佩剑的故事。

因为《三国演义》小说和影视剧的影响力,曹操做佩戴的两把宝剑倚天剑和青釭剑知名度都相当之高,特别是赵云杀掉夏侯恩,夺得青釭剑,在长坂坡七进七出的故事非常脍炙人口。

赵云更不打话,直取那将。交马只一合,把那将一枪刺倒,从骑皆走。原来那将乃曹操随身背剑之将夏侯恩也。曹操有宝剑二口:一名 “ 倚天 ”, 一名 “ 青釭 ”; 倚天剑自佩之,青釭剑令夏侯恩佩之。那青釭剑砍铁如泥,锋利无比。当时夏侯恩自恃勇力,背着曹操,只顾引人抢夺掳掠。不想撞着赵云,被他一枪刺死,夺了那口剑,看靶上有金嵌 “ 青釭 ” 二字,方知是宝剑也。云插剑提枪,复杀入重围。--《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

但是在历史记载上,曹操自己佩戴的倚天剑和青釭剑却不见记载,倒是曹操另外持有两把宝刀的故事非常有意思。

以史为鉴把曹操亲自打造宝刀的故事分享给大家:

建安年间,曹操逐渐稳定了大后方,于是打算更新士兵和将领的武器。也顺便给自己铸造几把神兵利器出来。

汉代最著名的刀型就是环首刀,得名于刀柄后部有一个圆环,环首刀单面开刃、厚脊,直刃长刀。是由是由钢经过反复折叠锻打和淬火后制作出来的,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杀伤力最强的近身冷兵器,也是人类历史上具有非凡意义的一种兵器。

根据推测,曹操所打造的宝刀极有可能也是环首刀的刀型。

于是曹操任命工匠、搜集矿石,花了三年时间终于造出了五柄宝刀。

五柄宝刀为了区分,曹操就分别用龙、虎、熊、马、雀五种动物作为宝刀的纹饰加以区分。

这五把百辟刀打造成功后,曹操把第一柄宝刀先赐予五官中郎将曹丕,并发布声明说:曹家子弟中有不喜欢武功而喜欢文学的,将有机会获得剩下的四把百辟刀。

以史为鉴墨上桑认为:百辟刀可以看做是曹操对于曹二代们的一个试炼,曹操虽然说不喜欢武力而喜欢文学的才有可能得到百辟刀,但实际上曹操更希望的是曹氏弟子能够文武双全。

如果只能马上打天下,而不会马下治天下,肯定不会作为曹魏的继承人来培养,这恐怕才是曹操赐刀的真实意图,而曹丕第一个获赠宝刀,也说明曹丕地位还是相当稳固的。

后来曹植、曹林分别获得了一柄宝刀。曹植还因此写了一首宝刀赋,夸赞百辟刀的锋利陆斩犀革,水断龙舟。超过古代的巨阙、太阿两柄神兵。

除了送出去的三把百辟刀,剩下两把宝刀被曹操亲子佩戴,这才是曹操真正佩戴过的神兵利器!

以史为鉴墨上桑也正是由于曹植的大作才得以知道如此神兵。

建安中,家父魏王命有司造宝刀五枚,以龙、虎、熊、鸟、雀为识。太子得一,余及余弟饶阳候(曹林)各得一焉,其余二枚,家父自仗之。有皇汉之明后,思潜达而玄通。飞文藻以博致,扬武备以御凶。乃炽火炎炉,融铁挺英。乌获奋椎,欧冶是营。扇景风以激气,飞光鉴于天庭。爰告祠于太乙,乃感梦而通灵。然后砺以五方之石,凿以中黄之壤。规圆景以定环,摅神思而造像。垂华纷之葳蕤,流翠采之晃养。陆斩犀革,水断龙舟。轻击浮截,刃不氵流。逾南越之巨阙,超西楚之太阿。实真人之攸御,永天禄而是荷。--宝刀赋

后来曹丕继位之后,把曹魏锻造百辟刀的传统也继承了下去,造了三柄百辟宝剑,分别起名为飞景剑、流彩剑、华铤剑。

三柄宝剑长达四尺二寸,重一斤十五两(汉制一斤十六两),用玉石、犀角等名贵装饰。

可以看到曹魏时代铸造名刀名剑自配是有传统的。

曹丕《典论》:“选兹良金,命彼国工,精而炼之,至于百辟,以为三剑:一曰:飞景,二曰:流彩,三曰:华铤。俱长四尺二寸,重一斤十有五两,淬以清漳,励以,饰以文玉,表以通犀。”

我是以史为鉴,每天都有有趣的历史故事,欢迎关注!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