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楼吊庙(邯郸涉县娲皇宫)

黑风夜话吖 2024-08-22 09:57:05
活楼吊庙(邯郸涉县娲皇宫)

太行八陉

太行八陉是古代晋冀豫之间穿越太行山的八条咽喉要道,南北朝时的北齐以邺城(邯郸临漳)为都城,以晋阳(太原)为陪都,滏口陉就成为两地来往的必经之路。滏口陉古道上有一处中皇山,传说是女娲娘娘炼石补天的地方,汉代已有庙祀,北齐文宣帝高洋于此大兴土木,开建娲皇宫,并摩崖刻石、凿窟造像,累经历代迭次修建,华夏祖庙渐成规模,形成山上娲皇宫、山下朝元宫上下呼应的壮观场面。

娲皇宫

娲皇宫地处太行山东麓晋冀豫三省交界处的涉县索堡镇,是建筑规模最大、肇始时间最早的祀奉中华人文始祖女娲的古代建筑群,如今已辟有多个景点,进入游客中心后乘坐景交车的套路还是少不了的。

观光车沿着山脚下的道路穿行,新建的娲皇部落园、娲皇功德园等景点一晃而过,虽有凉风,烈日还炎,路上有一队队游客步行向前,行客大都以中老年妇女为主,她们穿着颜色统一的服装,手里大袋小袋,多为奉祀的祭品。观光车驾驶员说,娲皇宫求子特别灵,虔诚之客都步行上山,很少乘坐交通工具。

观光车停车场

观光车停在补天湖边的广场,此处已能遥看峭崖上的庙宇,只见层层楼阁悬壁而立,楼倚山势,山衔楼形,天工奇绝,开物美伦。自虑力难从心,便退求其次,乘坐一旁的索道迂回上山。娲皇宫索道并不能缩短时间,它的上站远在另外一个山头,好处在于可以沿着等高线行走,体力上不会很累。

补天台

无量

出索道沿路西行,不一会便临近一座壁立的山峰,此为补天峰。传说中女娲抟土造人,突然灾难降临,天塌地陷,人类陷于水火之中。女娲目睹惨状,决心炼五色石补天,五色五行,白青黑红黄对应金木水火土,也包含了东西南北中,女娲以其博大呵护人类。补天峰即女娲炼石处,鬼斧造山,神工设地,此峰与中皇山相连,登上补天台俯瞰,仙湾集云,幽谷拢翠,一侧苍岩有“无量”二字,如佛度众生无限,似道说德体无尽。

娲皇宫

钟楼

大殿

祭拜

女娲娘娘像前娃娃多

转过山峦,人声鼎沸,娲皇宫已在眼前,路上遇见的一队队祈福大军已达庙宇,不解她们行动会如此之快。她们动作熟练地摆设祭品,似乎还有专人指导,膝下有礼,口中有辞,按部就班,楼阁上下都是她们活动的身影。祭拜女娲必定灵验,因为她抟黄土造人,有时造得累了,偷点小懒,拿起藤条伸入泥潭,将泥浆挥洒到地上,竟也变成一个个小人,不知人类社会阶级的产生是否与此有关。

楼阁

娲皇阁内部楼梯

梳妆楼

拴马鼻

铁锁吊庙

默默地退于一旁,惊叹神来的楼阁。壁立于千仞之侧的明清建筑群由娲皇阁、迎爽楼、梳妆楼、钟楼和鼓楼组合而成,娲皇阁四层结构,有“倚崖凿险、杰构凌虚”之誉,高达23米的歇山琉璃瓦顶楼阁,建在北齐大石窟的洞顶之上,以条石拱券为基,上起重楼,层层相叠,每层三面设廊,渐次收缩,背面的墙体内有九根铁索和悬崖相系,楼阁似被崖壁绑缚,据说游客盈楼或大风刮起,铁索绷如弓弦,楼体前倾,内外晃动,“活楼”、“吊庙”之说不胫而走。以铁索挂阁的构造方式为华夏独有,百多年间经过多次地震的考验,楼体安然无恙,堪称一绝。不过如今已对楼阁进行了加固,铁索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否则还真的不敢往上爬。

娲皇阁壁画

造化

居高临下

娲皇宫第一层为大殿,以上各层分别以“清虚”、“造化”、“补天”命名,造化一层拜客尤多,仔细一想,造化弄人,自然最受追捧。站在狭窄的外廊上居高临下,青山如翡、绿水如玉,恍惚八卦图案正在旋转,好一片山水乾坤。

鼓楼

眼光洞

洞窟中佛像

石碑

娲皇古迹

天下第一壁经群

娲皇古迹北齐老,高洋当年“信释氏喜刻经像”,刻经六部于崖壁,多达十三万字,娲皇宫摩崖石刻有“天下第一壁经群”的盛名。崖壁的石窟称作眼光洞、蚕姑洞,均建于北齐天保年间(550-559年),残存的佛像损毁严重。

皮疡庙

小庙

望漳亭

吕仙祠

朝元宫

朝元宫

过牌坊出山门,便是十八盘山路,道路迂回曲折,途经多处庙亭,皮疡庙塑皮疡王和鲁班像,比较少见。中皇山下有朝元、停骖、广生三宫,各有神通,以朝元为首宫。朝元宫含天王、大乘,也有财神、关公、华佗、三官,停骖宫中奉娲皇圣母、紫霞元君和碧霞元君,广生宫里供广生奶奶、水痘奶奶、糠疮奶奶、眼光奶奶、忌风奶奶,包罗万象,昭示着古代社会的神祇空间。

补天广场

从八卦图案的补天广场回望,中皇山如一把巨大的座椅,状如椅背的山体翠黛两分,娲皇宫正嵌于分界线上,果然是风水宝地。安详的女娲还在抟土,此刻她抟的应该是五色土,正造化着古老民族的灿烂辉煌。

抟土的女娲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