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当历史课本上冰冷的文字,变成触手可及的文物,你会是什么感受?如果这些文物,还是被掠夺后失散多年的国宝呢?2025年2月23日,何超琼女士将四尊圆明园兽首铜像送归北京的消息,就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这不仅仅是几件文物的回归,更是一次民族情感的释放,一次爱国精神的生动诠释。
很多人可能觉得,这些兽首不过是些铜像,但它们背后承载的,是中华民族一段屈辱的历史。圆明园的兴衰,是中国近代史的一面镜子,照出了曾经的辉煌,也映出了深重的苦难。兽首的流失,是圆明园被焚毁的象征,是民族尊严被践踏的缩影。
何超琼女士的举动,之所以引发如此大的关注,不仅仅是因为她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更因为她选择了以一种令人敬佩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她没有选择将兽首留在澳门,为自己的博物馆增添光彩,而是选择了将它们送回北京,让它们回到属于自己的地方,让更多人有机会近距离感受历史,铭记历史。
在她的抖音平台上,她身着黑色休闲装,干练优雅,微卷的拖肩发更衬托出她的知性美。她娓娓道来,讲述着兽首在澳门美高梅博物馆展出时,吸引了60万游客,让人们有机会近距离欣赏国宝的故事。字里行间,透露着对这些兽首的不舍,但更多的是对国家文化遗产的珍视和对民族复兴的期盼。
这四尊兽首——牛、虎、猴、猪,当年是圆明园海晏堂外十二生肖兽首喷泉的重要构件。它们由意大利人郎世宁参与设计,融合了东西方艺术的精华,是乾隆年间宫廷匠师们的心血结晶。1860年,英法联军的野蛮入侵,让这些精美的艺术品流落海外,成为中国人心中的一道伤疤。
去年,这四尊兽首在澳门保利美高梅博物馆展出,60万人次的参观量,足以证明它们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但何超琼女士并没有满足于此,她深知,这些兽首的最终归宿,应该是回到祖国的怀抱,回到圆明园,回到它们被掠夺的地方。
将兽首送回北京,不仅仅是物归原主,更是一种精神的回归。它们将在圆明园被毁坏的原址修复成型,与其他已经回归的生肖铜像相聚,最终由北京市圆明园管理处收藏。这不仅是对历史伤痛的一种抚慰,更是对民族精神的一种凝聚。
何超琼女士的做法,展现了一位有识之士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她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爱国不仅仅是一种口号,更是一种行动,一种奉献。她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也为社会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激励着更多人关注国家文物保护事业,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然,也有人会说,这只是何超琼女士的一次“公关秀”,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形象。但即便如此,这种“秀”也值得我们肯定和赞扬。因为她选择了一种对国家、对民族都有益的方式来“秀”,这种“秀”越多越好。
更重要的是,何超琼女士的举动,也引发了我们对文物保护的更深层次的思考。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如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如何让那些流失海外的文物早日回归?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每个人都积极思考,并付诸行动。
我个人认为,文物保护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历史,了解文物的价值;可以通过参与志愿活动,为文物保护贡献力量;可以通过传播文物知识,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
当然,我们也期待那些尚未回归的龙首、蛇首、羊首、鸡首、狗首铜像能够早日归来,让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得以团聚,让历史的遗憾不再延续。只有当所有的国宝都回到祖国的怀抱,我们才能真正告别屈辱的历史,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而何超琼女士的这次行动,无疑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爱国并不遥远,爱国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国家、为民族做出贡献,我们就能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以后,我们国人如果想近距离接触国宝,欣赏国宝,可以在北京重修建的圆明园里看到国宝了。也让国人更加了解咱们的历史文化和以前的国恨,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参观,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历史性记载,在火烧圆明园的时候,咱们中国的国宝流失了很多,也希望以后都能慢慢回来!这不仅仅是我们的期盼,更是我们的责任。让我们携手努力,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