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的《我是刑警》掀起刑侦剧热潮后,最近的《沙尘暴》《借命而生》,总算又接上了这股劲。
刑侦剧,一直是观众最喜闻乐见的类型剧。
这30年间,刑侦剧,经历了三个巅峰时刻。
第一个,是90年代中后期到2000年前后。
这是国剧经典频出的黄金时代,也是刑侦剧崭露头角的时期。
当年一批以“大案纪实”题材为主的刑侦剧屡创收视新高。
《西安大追捕》《中国刑侦一号案》《12.1枪杀大案》等,均以真实事件为蓝本,成为刑侦剧留给一代人的光影记忆。
第二个,是2018年至2023年。
以《白夜追凶》爆火为标志,刑侦剧王者归来,重新在国剧中上桌。
《沉默的真相》《狂飙》《扫黑风暴》等刑侦热剧层出不穷,刑侦剧拍摄手法和叙事也突飞猛进。
第三个,是去年到现在。
《我是刑警》爆火,不仅令刑侦剧再上高峰,还让传统刑侦剧的魅力重新被观众看到。
刑侦悬疑剧,可以说进入一个新的高峰期。
今天,就让我结合豆瓣评分,为大家盘点一下,近三年口碑最好的10部刑侦剧。
让我们开始吧:
第10名:《白夜破晓》豆瓣评分:6.0/2024年
相比《白夜追凶》的8.9分,《白夜破晓》评分明显后退,但我认为,不能简单地说这是一部失败续集。
恰恰是这部作品,让我们看到七年来,观众审美的高速进化。
七年前白夜在那个网剧粗制滥造的时代横空出世,成为新一届国产刑侦的火车头,高评价背后,既有潘粤明潘粤暗的独特设定,也因为剧集从美剧中汲取了许多养分。
而续集因为各种阴差阳错难产多年,错过了诞生的最佳时机,当然也无法与第一部相提并论。
但除了高亚楠之外全员回归的续集,并非一无是处,比如第一部的摄影师执导下,镜头影像还是一脉相承的白夜味,主演也是熟悉的模样。
周巡依旧满脸“我办事,您就等着闹心吧”的小样,潘粤明一人分饰两角依旧层次分明。
新加入角色中王迅的角色堪称惊喜,开场像内鬼,最后令人刮目相看。
相比剧集质量的落差,巨大评分差距背后,更多是观众审美的进化。
当年观众对美剧风格的快节奏刑侦剧看高一线,但如今观众吃过见过,再看《白夜破晓》,当然会有落差感。
神剧续集的宿命,或许都是跌落神坛。
但不能因此就否认,神剧昔日的光彩。
第二季大结局,关宏峰被大火烧成了灰,但关宏峰到底是否还活着,取决于是否还有第三季。
豆瓣评分:6.3/2025年
这部剧最大看点,当然是孙俪。
《玉观音》22年后,这位国剧女王又在《乌云之上》里,演了一位命途坎坷的女刑警韩青,爱人没了,师父没了,姐姐没了。爱人还是被姐姐和师父联手弄没的。
也是从这部剧,观众看到了孙俪随着年龄不断变化的演技
故事以一桩碎尸案和罗晋饰演的钟伟失踪案开局,其后三案并查,构成一张悬案大网。
导演采用了克制而富有张力的视听语言,暴雨中的泥泞路面、蒸汽氤氲的老街巷、阴雨不断的城市,让压抑窒息的氛围感拉满,也暗合了人物命运的结局。
剧集最大胆的,还是对钟伟生死悬念的处理。
钟伟从故事一开始就已经牺牲了。
但角色生死,却构成了《乌云之上》悬疑感的来源。
虽然在节奏把控和情节设置上不算完美,但剧集仍有可取之处。
它向国产刑侦悬疑剧示范了,如何用一个核心悬念,牢牢抓住观众。
第8名:《三大队》豆瓣评分:7.1/2023年
《三大队》是国产刑侦剧中,很特别的一部剧。
因为张译的影版珠玉在前,剧集难免被比较,而影、剧版都是根据纪实文学改编。
一次审讯意外,三大队刑警程兵入狱服刑,队友受牵连脱警、降职,十年牢狱,程兵重获自由,但犯罪嫌疑人在逃,一场孤独漫长的千里追凶,由此开始。
相比影版基本遵循原作,剧版则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编。
相比影版,嫌疑人从普通罪犯,变成了持枪悍匪。
通过这个故事,导演将刑侦追凶、年代剧元素及人性的多重面相交织在一起。
陈明昊版的大勇很加分,秦昊版程兵则多了一份生活感。三大队的其他队员也个个都是好戏演员扮演,在《黄雀》中表现出彩的马吟吟当年就非常抢眼。
不过相比影版风格的统一,剧版多少有些在生活化叙事和强悬疑之间摇摆不定,后半段许多伦理剧剧情,更是多少有些扣分。
虽不完美,但剧集没陷入为悬疑而悬疑的窠臼,而是通过对主角命运的描述,创造了对人物更为丰富的解读空间。
命运的曲线谁都无法预测,但我们每时每刻都要面对生活,所以故事中人物与命运的搏击时刻才如此动人。
第7名:《借命而生》豆瓣评分:暂无/2025年
虽然还未开分,但我预计《借命而生》的豆瓣评分应该会在7.2到7.4分之间。
这部陆川联手秦昊的迷雾剧场新剧,对标的应该就是《漫长的季节》。
同样的刑侦悬疑类型,类似的时代背景,一个发生在白雪皑皑的大东北,一个发生在迷雾重重的巴蜀。也同样生不逢时。
很多人都忘了,豆瓣9.4封神的《漫长的季节》其实并未收获很好的流量,因为它和《借命而生》都生在快餐年代。
在经历多部大尺度刑侦悬疑剧洗礼后,观众已经习惯“感官刺激”的悬疑风格, 不放大招就觉得清汤寡水。
但《借命而生》的重点就不是大尺度,而是一场横跨20年的宿命纠缠。
杜湘东因未能查出真相救下姚斌彬背负愧疚,徐文国从逃亡到结局自首都在替弟弟活着,其实两个人都借了被枪决的姚斌彬的命。
故事悬疑感不浓,真凶要么是苏小玎演的厂二代,要么是张晶伟演的保卫科科长。
但正是这种反类型处理,让剧集摆脱了刑侦剧常见的爽感逻辑,转而引发观众对罪与罚、生与死的思考。
从原著小说到剧集,都是用刑侦悬疑的外壳,包裹了一个关于人性、时代与宿命的故事。
虽然不够刺激,但陆川的影像审美和秦昊、艾丽娅、韩庚、史鹏元等演员的出色发挥,让剧集拥有了极佳的质感。
尤其是秦昊饰演的杜湘东一角颇具层次感,将一个内心憋屈却又带着执念的管教形象诠释得入木三分。
可惜的是,在90年代背景、追逃悬疑和生活化剧情的交织中,剧集还是缺少《漫长的季节》那样命运与岁月交织迸发出的浑然天成的剧力。
但剧集依然在2025刑侦悬疑剧中,留下独特的一笔。剧情口碑足以为陆川回血,但佳作爆不爆,从来看命。
第6名:《太阳星辰》豆瓣评分:7.4/2024年
这可能不是去年最好的港产刑侦剧,而是近十年最佳的港产刑侦剧。
它并非出自TVB,却在港产刑侦剧越来越套路化的今天,成了港剧清流。
在国内平台、网飞和TVB先后播出,都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
剧集能成,不仅在于跨时空追凶这个美剧常见、港剧少见的题材。
更在于剧本和导演手法够扎实,在刑侦、悬念的氛围营造上重回港产刑侦剧巅峰。
透过1993年和2018年两条时间线,拍出了悬疑张力,和二十多年的时代变迁。
最妙的,是将一桩连环杀人案的侦破与男主命运的交织在一起,陈伟霆饰演的男主只有破案,才能回到自己的时空。
陈伟霆、刘雅瑟、冯德伦、谢君豪,都是观众的港星老熟人,演技没让人失望。
不过最精彩的角色,还是麦志鸿这个杀人狂,杀人时心狠手辣,却又带着巨大的脆弱,从受害者到加害者的心理转变,将人物的复杂性和反差感拉满。
虽然故事在两个时空之间跳跃,但导演黄国强在采用了多种影像和剪辑技巧,确保观众不会混乱。
除了制作精良,剧集还怀了一场香港文化黄金时代的旧。
霓虹街景、港乐、服装等文化符号,让人一秒穿越回90年代。
贯穿始终的《情人》以及结尾播放的《无悔这一生》都极有感觉,可以断定编导是beyond的粉丝。
总的来说,《太阳星辰》虽然故事新颖,手法美剧,但内核上,依旧延续了港味刑侦剧的内核,那淡淡的人情味,才是港味刑侦的王牌。
时光无法重来,但剧集的成功,证明了港剧还有多种可能。
第5名:《雪迷宫》豆瓣评分:7.4/2024年
优酷去年打造的“白夜剧场”目前为止口碑最佳的刑侦悬疑剧,就是这部张艺谋监制的《雪迷宫》。
剧集至少有两大看点,一是表,一是里。
表,是东北刑侦悬疑。
虽然东北背景的刑侦悬疑剧,观众见多了,但多半带着灰暗影像、冷峻岁月感。
而《雪迷宫》里的东北,却像主角团最爱的东北大鸡架,热腾腾的。整部剧的影像也充满明亮,带出了不一样的观感。
里,是刑侦悬疑中的兄弟情。
剧中三位男主,王子奇×黄景瑜×章宇,堪称一场大型混合CP大作战。
大结局黄景瑜的角色亲手击毙小马哥,更是超出许多观众的预料。
结局虽然惨烈,但剧集在刑侦缉毒剧情之外,加入了许多生活化的场景和轻喜剧元素,黄景瑜虽=演技变化不多,却演出了一个自带喜感的东北刑侦剧男主。
剧集没有神化主角也没有矮化反派,章宇饰演的姜小海,更是画龙点睛。
整部剧就像东北大鸡架配东北乱炖,既保留了刑侦警匪的紧张惊险,又带着生活的热乎劲。
东北刑侦悬疑剧除了《漫长的季节》,果然还有另一种可能。
第4名:《我是刑警》豆瓣评分:7.7/2024年
《我是刑警》不仅是去年最优秀的刑侦剧,更令老派硬核刑侦重回国剧主场。
正是这部剧,不仅让观众看到了30年前刑侦黄金时代的影子,更让业界发现,纪实风格刑侦,依然能通杀收视。
《我是刑警》的精彩,来自两大核心。
首先是带着古典风格的纪实刑侦回归。
从开场的“河昌市西山矿大案”到周克华案,剧中每个案件,都有对应的真实原型,甚至犯罪分子被击毙的过程,倒地的姿势,都是真实还原。
剧中的痕检、摸排走访,也都是出于对上世纪刑侦过程的还原,当绿警服狗皮帽子的公安干警坐一个屋子里讨论案情,那画面感一下就出来了。
真实的刑侦,是没有那么多神探推理的,靠的是漫长坚持、人海战术、无穷无尽的指纹排查。
二是借由一场场大案侦破,折射出中国刑警的发展,也可以说,这是一部中国刑警的史诗大剧。
剧集透过于和伟饰演的箭头人物,带出了数十年间,刑侦技术(传统摸排,指纹,弹道,DNA比对技术) 发展,各种制度进步,甚至查案手法的变迁。
于和伟的表演,为全剧奠定了成功的基石,既有大龄新人初入职场卑微又机灵的班味儿,又有人物的不断成熟变化。
配角中,马苏和宋小军的两场刑讯戏演技都可封神。
这些演员的出彩人物塑造,共同奠定了剧集的真实感。真实世界没有爽剧,但正义就是终极爽剧。
《我是刑警》把这层意思拍出来了,怎么评价它都不为过。
第3名:《三叉戟2》豆瓣评分/播出时间:7.7/2025年
5年后,《三叉戟》原班人马集结,不仅拍出今年评分第二的刑侦剧,甚至口碑超越了第一季。
成功关键,依然是由陈建斌、董勇、郝平组成“更年期男团”。
三个日渐老迈的小人物,却带出了最正宗的生活轻幽默,让人直呼还是原来的配方,原来的味道。
相比第一季聚焦刑侦大案,第二季的案件更触及现实,从AI换脸电信诈骗、以房养老金融诈骗到网红整容贷诈骗,老三位的插科打诨里,观众也经历了一场生动的反诈科普。
全剧既有传统刑侦剧的紧张破案,也有哥仨的插科打诨带出的喜感,大结局全员上阵的“富二代骗局”,更堪称精彩。
除了老三位演技一如既往,楚政委的角色也极出彩,卖房办案的段落,看的人热泪盈眶,以往习惯拖后腿的新人女警角色,也被李之夏演得非常讨喜。
这部剧也让观众看到刑侦剧的更多可能——有合家欢探案,有社会现实案例,有老兄唠嗑的喜感,还有老派警察的热血情怀。
剧集最后响起的“几度风雨几度春秋”,虽然与《我是刑警》是同一首经典老歌,却带出了截然不同的味道。
第2名:《沙尘暴》豆瓣评分:8.1/2025年
《沙尘暴》虽然热度平平,却成为今年国产刑侦的最大惊喜。
剧集开场就透出浓浓西北风,拍出了西北大漠的雄浑壮阔,又为角色命运增添了几分厚重悲凉。
开场的锅炉命案尺度拉满,与八年后的案件首尾呼应,两场密室杀人,引出了一场小镇里的人性罗生门。
剧中全员狠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秘密,大家都揣着秘密在善恶边缘游走,与案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故事抽丝剥茧的过程,最好看。
但精彩的不只是案件,还有把人性的复杂娓娓道来。
有观众挑剔段奕宏的演技,我却认为段奕宏这次的表演简直可以封神,他创造了国产刑侦剧中极少见的基层刑警形象。
角色像个老油条,但老油条有老油条的老辣,开场一场询问戏,嘻嘻哈哈好似闲话家常,其实每个问题都问到点子上。
这角色跟他之前演过的所有警察形象都不一样,完全找不到任何以往的影子,背后当然是演技。
剧中的女性角色,孙彩云,刘盈盈,甚至被害的程春,都十分精彩,每个女子都想走出去,但最终被命运永远困在原地。
这出人性的沙尘暴里,人性不是非黑即白的,人性的矛盾则是各种悲剧产生的根源。
故事虽然演完,却留下许多余味,我至今搞不懂的是,刘盈盈到底为什么在王良为她顶罪后说出一切?但最复杂难明的,从来是人,和人的选择。
第1名:《狂飙》豆瓣评分/播出时间:8.5/2023年
有种说法是,随着短剧崛起和长剧的逐渐低迷,或许《狂飙》是最后一部全民大热的爆款剧。
无论是否成真,《狂飙》都应该是史上热度最高的刑侦剧了。
随着时间推移,许多观众对剧集提出了很多质疑,我认为很多都说的没错,但要说《狂飙》是碰运气,我不同意。
很少一部国产刑侦剧,能把正反派的数十年对决,刻画地如此打动人心。
张译饰演的安欣二十年前眼里有光,生机勃勃。二十年后,人未老头先白,难以想象他到底遭遇了什么。 张颂文则演绎了一场高启强从被人欺负的鱼贩到涉黑大佬的崛起与坠落史。
观众对角色共情,是因为人物都有血有肉。
全剧分为2000年、2006年、2021年三条时间线,观众评价由高到低。
但从黄翠翠被害案、溺毙鱼塘案、安欣卧底案、沙石埋人案、安欣车祸案到谭思言、陆寒的遗体重见天日,安欣收网,诸多案件环环相扣,除了大结局靠养女反水破局略显草率,其它部分的刑侦剧情始终保持水准。
而全剧最精彩的,是对复杂人性的刻画,坏人也是人。
除了多个出彩反派,李健饰演的李响也成为国产刑侦中少见复杂的警察角色。
李响死于理想,安欣不再安心。
好的人物不一定是好人,但一定是立体的人。
正因为有这么多出彩人物,哪怕剧集有种种缺点,都无法遮挡它一路狂飙。
写在最后什么是出彩的刑侦剧,时间总会给出答案。
纵观近三年口碑最佳的10部刑侦剧,不难看出,国产刑侦剧的风格愈发多元。
有西北悬疑风,比如《沙尘暴》;有消失的他,如《乌云之上》;有回归经典纪实风,如《我是刑警》。
但无论形式如何变化,观众始终想看的是符合逻辑的故事,真实带感的破案,和带着人性黑白的角色。
大尺度不是刑侦剧的命,耐琢磨的好故事才是。
不错
👎
燃罪应该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