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座玉雕匠心独运,一个个作品巧夺天工。玉雕无论是瓶塑、摆件,还是人物、动物都精巧绝伦,令人惊叹在重达几吨的巨型玉料上,巧借材质,随形就势。玉石文化源远流长千年不断,大众对其的关注与喜爱亦从未断过。玉不能言最可人,代表着真善美与文化传承的玉石,在当下正处于百花齐放的鼎盛发展时期。作为一名玉雕师,冯帮进有着自己的理解与坚持。
冯帮进,1976年出生于广东阳江。自幼喜爱绘画玉石雕刻,于1992年入行翡翠玉雕学习,学习传统工艺美术和翡翠雕刻技艺。他不仅有专业的技术,更是掌握玉器雕刻理论知识,对玉石雕刻的钻研和不断创新等。在扎实的技术上于2001年创办皓翠玉雕工作室,并担任各协会之间的委员会长等名誉头衔,获得国家一级美术师的职称,也是非遗(玉雕)传承师。冯帮进的作品题材丰富擅长圆雕,以人物,山水为主,多年来创作出众多优秀作品深得业内人士赞赏和藏家爱好者好评。现为深圳工艺美术协协会员;深圳古玩行业协会副会长;云南省盈江县珠宝玉石联合协会会员;云南省珠宝玉石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单位。
2008年,深圳晶报对冯帮进进行了深度采访,刊登了冯帮进在室内进行创作的一组照片。当时的冯帮进玉雕技艺已经得到海内外的一致赞誉,已经远近闻名遐迩,很多慕名者络绎不绝前来求玉。在冯帮进看来,玉雕的每一道工序都马虎不得。每一件玉雕作品的创作背后,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艰辛,每一件作品背后的辛劳,也只有参与其中的人才能体会。
2012年深圳市副市长吴以环釆访冯帮进,在关于玉雕行业,玉雕作品上他们进行亲切交谈,吴以环深切肯定冯帮进的雕刻技术,并且在玉雕传承问题上,二人一致认为匠人需要专注于每一个规定的工序和细节,带着心去做,最终做到极致。它并不局限于制造领域或手艺行当,而关键在“精神”二字。
冯帮进作品《茶马古道》被刊登在云南昆明国际航空《影响力》杂志上。既是云南珠宝玉石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又是知名玉雕大师的冯帮进认为,玉雕必须走出中国传统工艺题材束缚,激发行业创新源泉,形成新题材新思维。而《茶马古道》所表现的漫漫古道,也隐约回荡着马蹄鸣啸,穿过苍茫峡谷,谱写一段触及灵魂深处的故事,留下了自己独特的生命印记。这是冯帮进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响应,也是初到瑞丽给云南的献礼。
2018年,冯帮进在玉石标场和玉雕界最出名的玉雕师马崇仁一起选料。马崇仁被称为“翡翠王”,同时还是中国地质专家,著名珠宝专家。传统的玉石雕琢,一般是原料为先、技艺为主、创意其后。冯帮进则认为,当代玉雕艺术创意才是主导。他说,如今玉石资源越来越稀缺,玉雕师不可能对玉料有太多的苛求,对于那些有瑕疵的玉料,玉雕师更要在创意上下功夫。他们交流玉石经验,雕刻艺术,马崇仁对冯帮进的玉料观点和技艺赞不绝口。
冯帮进说:“在我眼里,玉是有生命的。对于玉,要以真挚的心与之交谈。” 打造至真、至美、至善之玉,最高的艺术它是无形无相,不是说你为了要表达个什么就能成为艺术。 艺术它要的是创作,真正的艺术,也必须是舍离一切分别,舍离一切构思,把所有的思想全部扔掉,在没有思想的状态下创作。当你有意要体现你的思想的时候,那就是做作,而不是创作。
针对玉雕界的浮躁心态,冯帮进也深有感触,“真正的艺术家在赢得影响力和社会声誉后,只有更应该静心,回归本心,也只有回归创作,才能赢得尊重,才能对的起自己的玉雕艺术生涯。”在玉雕的艺术探索中,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捡芝麻丢西瓜,半途而废。一个人的成功要抵挡外在的各色诱惑和干扰,是要付出几十倍的努力,而不可能有任何捷径的。
匠心,只为至臻完美,敬畏,只为心意入魂,在冯帮进的玉雕概念中,“匠人精神”是不可忽略的存在。此刻便需要手艺者,屏心静气,秉承传统,将玉之生命活力体现出来,在此过程中,冯帮进一直在努力寻找自我,以期达到艺术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