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激烈的争吵后,福福和妈妈又闹掰了。这一回,是因为福福的妹妹。
2020年因为疫情形势严峻,妹妹的学校采取了网课教学的方式。一直名列前茅的她,成绩就像坐了滑梯一样,直接滑到了班级倒数十名。
福福百思不得其解。在她的眼中,妹妹聪颖、懂事,语言天赋高,成绩也非常优异,一直都是邻居口中的“别人家孩子”。
询问之下福福才得知,那段时间外婆外公相继去世,给了妈妈很大的打击。她不断向前来慰问的亲友诉苦,而这些话都被呆在家里的妹妹听了进去,学习也受到了影响,成绩一落千丈。
妈妈为此大发雷霆,责怪妹妹不够自律;福福则认为是妈妈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对妹妹过于严苛。福福的袒护引起了妈妈更大的不满,两人吵得不可开交。
这场与妹妹为核心的战争,以妈妈一气之下将福福拉黑而告终。日常生活中,这样的场景时常发生。哪怕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会在两代人之间发酵成一次又一次无解的“大战”。
谁也没有料到,妈妈经常在朋友圈里刷屏的“鸡汤文”,竟成了这次大战的“转机”。这些文章谈人生、谈理想、谈工作、谈情感、谈养生……内容看似包罗万象,实则空话连篇,“就跟读中学时,为了标榜自己是文艺青年写的那些青春伤感文学差不多。”
可偏偏就是这种不靠谱的文章,被妈妈视作了人生信条。既然自己的话不管用,那索性就用让妈妈趋之若鹜的这个套路试试。福福决定“以毒攻毒”——开一个微信公众号,用横行朋友圈的“中老年之道”,劝妈妈学会宽容。
01 用魔法打败魔法福福是山东德州人,1997年生,今年正好是本命年。毕业之后,她成了北漂,从事游戏编剧工作。对一个文字工作者而言,做一个“高仿”中老年公众号并不是什么难事。
既然妈妈热衷于转发“鸡汤”,那福福就来成为那个熬“鸡汤”的人。不过,既然要做能骗得过中老年人的公众号,就必须得用中老年人喜闻乐见的话语体系和形式风格。
首先是公众号的名字。开号之前,福福特地做了一番调查:“我看了我妈、我婶、我姑她们这些中老年妇女喜欢看的公众号,都是些国学、八卦、风水之类的内容。”
福福发现,父母这一辈人多少都有点“国学”情怀——只要公众号带上“国学”二字,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关注。于是福福立刻拍板,自己的公众号就叫“国学爱生活”。
有了名字,还得配个头像。点开“调查对象”的朋友圈文章,福福看到了各式各样的葫芦。“葫芦属于文玩,在风水里又象征福禄。她们就信这个。”正好福福有一个葫芦,只有大拇指那么大,地摊上买的,一个五块钱。她拿起手机,随手就给葫芦拍了张照片。
还别说,头像一换上自带老年人属性的葫芦图,公众号立马就有了点国学的“意境”。屋子搭好了,往里填点什么好呢?
福福回忆起那场因妹妹而起的“大战”中,自己最后对妈妈发起的“灵魂质问”:“你为什么就不能宽容我们的错误呢?成天在朋友圈发那些宽容的文章,但自己根本就做不到。”
就这样,“对孩子宽容”成了第一篇文章的核心内容。为了迎合妈妈的喜好,福福决定对标最受中老年人欢迎的文风。“我研究了一下他们的用词,基本上就是深度好文、看后秒懂、轰动全国、抓紧收藏、越读越震撼、全世界公认、不看后悔五百年、男人看了受不了女人看了沉默……”
于是,公众号“国学爱生活”的第一篇文章——《刷爆朋友圈的深度好文:如何做一个好母亲》就此诞生。
02 “深度好文”的诞生福福把这篇只有六百多字的“深度好文”转发给了妈妈。虽然“高仿号”做得像模像样,但妈妈还是很快识破了福福的“花招”。
因为没有经验,第一次写推文的福福犯了丢三落四的毛病:摘要里明明写的是“一个好母亲的三种特征”,她才写了两种,就把文章给发表了。妈妈指出了福福的失误,又把文章拉到底部看了一眼,一共只有两个阅读量,“那不就是我和你?”
虽然没上当,但这个“假”公众号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对妈妈有所触动——她认定福福怀有一个成为“国学大师”的梦想,于是开始在朋友圈里为女儿的公众号“推销”。经过妈妈的一番宣传,《刷爆朋友圈的深度好文:如何做一个好母亲》拥有了36个阅读量。
未能如愿用“深度好文”劝服妈妈,福福“用魔法打败魔法”的作战计划只好暂且搁置。两个月后,“国学爱生活”才迎来了第二篇文章。
刚考完研的闺蜜阿宅向福福抱怨,自己在家躺着休息,被妈妈没完没了地念叨。想要劝劝妈妈吧,又无法好好沟通。听了闺蜜的吐槽,福福灵机一动:“我有个公众号,你等着。”
为阿宅定制的《中老年人们,躺下吧!放松你的心灵!》应运而生,写的就是躺在床上的三大好处。阿宅把这篇只有138个字的文章转发给了妈妈,没想到真的起了效果——“那你躺着吧”,阿宅的妈妈看完文章后说。
0133一次成功再次点燃了福福的创作欲望,她决定继续写下去。《不能不看:一个事业有成的男人给的忠告》,劝的是爸爸要多做家务,不要动不动就否定孩子的观点;《一定要警惕:损害大脑的那样东西!》,劝的是长辈外放短视频时,记得要把音量调低……
为了让“国学爱生活”看上去更具“权威性”,福福还琢磨起了文章的排版。字体要花花绿绿、大小不一;重点语句要着重标红,并选用公众号后台最大字体;背景要用最浮夸的颜色,配图也要多用福字、财神、莲花等吉利的图案。
文章的开头出现了欢迎订阅的温馨提示,结尾也被加上了“转发到10个群,好的内容就要分享,关注支持中国人”“为了你最在乎的那个人,转!”这样让中老年人难以抗拒的转发语。
至于怎么转发效果最佳,福福也做了“研究”。她的结论是,比起直接转发,“把文章转发到朋友圈,让家长自己上钩”是更好的选择。
03 “唤醒”那些不听儿女劝说的长辈从福福的公众号中“受益”的闺蜜阿宅,把这个故事发上了豆瓣。短短几天里,公众号里就涌入了近两万粉丝。
福福通过后台数据发现,粉丝中的中老年人只占两成,剩余八成都是年轻人。许多人在后台留言,哭诉自己与父母之间难以跨越的沟壑,希望福福也能写几篇文章,劝父母别催婚、别催娃,别逼自己考公务员,别扔自己养的小动物……
眼看关注的人越来越多,福福有了“做公益”的想法。她决定帮助这些年轻人,照他们的需求来“定制”文章:“只要我觉得你的声音是合情合理的,你的问题在我看来是需要被解决的,并且你需要一个渠道去发声,我就会帮你写。”
粉丝们的需求五花八门。最常见的大抵有两类,一是希望父母不要过多干涉自己的生活,二是希望家长不要被假中医、卖保健品的微商所蒙骗。
还有的需求特别具体,比如希望长辈不要在篮球场跳广场舞,希望妈妈不要强迫自己扔掉绿色的球鞋,希望家人的口罩不要一连带三天都不换,希望父母知道螺蛳粉不等于粑粑……
通过形形色色的需求,福福多少也能勾勒出这些父母亲的画像——“父亲大多都爱抽烟喝酒、不做家务、多管闲事、老爱管教;母亲呢,爱催婚、爱催娃、爱攀比、爱教育子女、没有自己的生活。”
为了让这些父母听儿女的,福福没少花心思。
饭桌上说话,会破坏财运、有损福报,所以儿女吃饭时父母应该减少唠叨;睡眠受惊扰,会伤肝、影响养生,所以父母不要强行把被子掀开、催儿女起床;在篮球场跳舞,会犯弓背煞、带来厄运,所以长辈就别在篮球场上跳广场舞了;干涉婚恋,会给孩子带来负能量,还容易导致孩子一生孤寡,所以做父母的千万别催婚……
反催婚的那篇文章名为《子女一生孤寡,只因父母做了这几件事情》,以6.2万次的阅读量创下了公众号的最高纪录。被福福的妈妈也把文章转到了朋友圈,配文是“咱们要做聪明的父母,不能耽误孩子”。
“拜托了,教育父母的重任就交给你了”——粉丝在后台留言,并配上了双手合十的emoji表情。福福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一开始,福福以为关注这个公众号的年轻人,都是冲着玩梗的心态来的。但事情的走向却出乎她的意料,“这个公众号,让我看到了世界的参差。”
除了定制文章,很多粉丝也把“国学爱生活”当成向福福倾吐心声的“树洞”。在这些留言里,福福看到了被父权控制、被家庭控制、在无助与无奈中挣扎的一个个具体的人。
粉丝里就有许多现实版的“樊胜美”,被重男轻女的家庭吸血压榨,成为家庭的提款机。有女孩在公众号里哭诉,父母不断向自己伸手要钱,还理直气壮地要求她给哥哥弟弟买房买车。
福福为此很不理解。“女生明明比男生更柔弱,怎么这些家庭反而在保护男生呢?女生在外面辛苦打拼无所谓,但儿子在外面受点挫折就是了不得的大事——我觉得特别无语。”
让福福感到无语的,还有那些被养生骗局蒙蔽的老人们。一位生病的妈妈,听信了假中医的“放血治疗法”,于是每天拿着刀在身上划,给自己放血;还有一位奶奶,认识了不知哪里来的营养师,于是再也不吃饭、成天只吃芝麻丸……
“都是些性命攸关的事,一刻都不能等。”福福能做的,就是赶紧为这些求助的人写一篇文章,希望真的能派上用场,“唤醒”那些不听儿女劝说的长辈。
04 从对抗到破冰“做公众号最大的感受,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通过粉丝的各色需求,福福也窥见了当前社会所有的家庭代际矛盾。而这大部分的矛盾,同样发生在福福自己的身上。
也有媒体在采访中问福福,这个公众号是否真的改善了她和妈妈的关系?福福承认,一开始做“国学爱生活”,的确是为了改善自己和妈妈的沟通问题。但她渐渐发现,“其实这个问题是没有办法根治的。”
“国学爱生活”没有完成它的使命,但“树洞”里的声音却让福福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和父母的关系,思考自己和父母的沟通究竟存在什么问题。
“大部分的父母都不会听子女的话。”在福福看来,沟通的鸿沟来自两代人对话的不平等。父母觉得自己是长辈、是权威,而孩子没有和他们平等对话的资格。就算意识到自己错了,父母也不会道歉,顶多说句吃饭了,就代表冷战结束。
“所以讨论和父母的沟通,根本就不成立。”想让父母对儿女敞开心扉,首先要考虑的是怎么让他们开心。想通这一点后,福福反而变得更平和了,她似乎找到了和妈妈的“相处之道”。
福福开始体恤、迎合妈妈,“平常,就多附和她、多夸她。”妈妈乐此不疲地给女儿转发“鸡汤”,但福福的态度不再是指责和反抗,而是“嗯嗯,真好”“学到了,妈妈真棒”“妈妈,还有吗?我还想看”……
过往的“怼”成了现在的“夸”,效果显著。“我妈现在什么事都跟我分享。”前不久,福福的妈妈开始写诗,还把写好的诗歌在微信上分享给了女儿。福福没来得及看,就先回了一句“真棒,特别厉害!”
万一母女俩真有了矛盾,福福也能见招拆招、有效“破冰”。“要是我跟她说话,她不理我,怎么办?那就给她发个红包。”
只要妈妈点了红包,母女俩就算破冰了。听上去多少有点儿势利,但福福内心很清楚,这不过是给彼此一个台阶,让矛盾得到缓和罢了。
“但是,红包里千万不要只放10块以下的钱,要不她会越来越生气。”福福笑着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