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化石并不是什么特别新奇的事,但是发现一对正在交配的乌龟化石不得不令人震惊!在德国知名的“梅塞尔化石坑”,一种名叫“Allaeochelys crassesculptata”的乌龟,已经在大约4700万年前生物性死亡,突然以化石的形态出现在世人的眼前,而且还处于交配状态!
Walter G。 Joyce et al。 / Biology Letters(2012)
怎么判断这对乌龟化石正处于交配状态呢?科学家们发现,雄性将它们的尾巴夹在雌性伴侣的下面,两条尾巴对齐,这符合龟类求偶的状态。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发现古代龟处于交配状态的化石。
要知道交配属于瞬时行为,是最难被记录的。在众多的化石中,只有昆虫在交配时,突然掉落的松脂把它们封存,成为琥珀,才能被保存下来。
我国关于化石的传说很多,最有名的当属望夫石。“相传,曾有一对年轻夫妇带着刚出生的孩子撑船路经此地时,船不幸搁浅。眼看口粮只剩下最后一斗米,丈夫于是外出寻找食物久久不归。
妻子见丈夫久去不回,便背着孩子上山寻找,等啊等,就化成了石头。清代诗人李秉礼曾赋诗:江头望夫处,化石宛成形。两洗髻鬟湿,烟横黛眉青。 离魂悲壮宇,积恨感湘灵。何事远游客,征帆去不停。
望夫石的化石传说当然是假的,但化石给人的感染力确实存在跨越时间的厚重感。
在博物馆中,设计师们通过优秀的灯光效果,利用光与影的变化,还原展品的底蕴和造诣,重新让化石说话。
在博物馆的照明设计中,灯光本身的完美性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安全”“还原”“舒适”的照明设计理念。灯光师需要在最高程度保护文物的基础原则上,通过合理运用光与影的变化,营造出赋有生命、充满活力、感觉逼真、整体优化的照明效果,以呈现和还原展品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艺术造诣,并为观赏者提供一个舒适的优质光体验环境。
文物应该被尊重,合适的布光可以让观众与展品相遇时,触发它的艺术敏感性,让人们充分欣赏到它的美丽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