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别说是外卖小哥跑腿了,就连老板也不得不亲自“出马”了!你以为点外卖能“白吃白喝”?
青岛的外卖商家决定“用行动说话”,老板亲自上门去取回那份“受屈的外卖”。
事情起因是有个女顾客点了外卖,觉着实物和图片不符,就跑去平台那儿投诉,最后还拿到9块钱赔偿。
这事儿对顾客来说,可能不算啥,但对商家来说,这9块钱赔偿简直就是“污名化”:自己用心做的餐,居然被怀疑实物和图片不符!商家可咽不下这口气,直接冲到顾客公司,要把那“无辜的餐”给拿回来。
当商家敲开顾客所在公司的门,顾客却突然“隐身”了!女顾客面对老板的讨餐,采取了“鸵鸟战术”:既不出面,也不回应,甚至还让同事来掩护自己。
这波操作让人忍不住想起偶像剧中的“猫鼠游戏”——只是这次的主角是外卖商家和女顾客。
而商家也毫不示弱,他不仅全程录像,还一并报警备案。
网友们看到这一幕不禁调侃道:“老板较真得离谱,但也让人不得不佩服这股较真的精神!”
女顾客觉得自己是“正当维权”,在她看来,投诉得到赔偿再正常不过。
但商家却始终认为顾客的操作是“恶意退款”,甚至觉得自己是“冤大头”。
这种对峙让事件愈发扑朔迷离,双方都坚持自己的“清白”都不愿意在这场9元风波中退让半步。
女顾客坚持认为商家上门取餐是“恶意报复”,对自己的人身安全造成了威胁。
不过商家则认为自己不过是想“讨回”被误解的尊严。
这场对峙,愈演愈烈,谁也不愿妥协,成为一场名副其实的“9元拉锯战”。
为了改善用户体验,平台一般都会采用“无理由赔偿”的方法迅速处理用户投诉。
可就是这个“省心”的举动让不少商家觉得有点冤。
只要顾客说一声“货不对板”,就能得到赔偿,商家却常常无法证明自己是清白的。
对平台角度而言,这种处理方式是为了提高效率,但商家却认为这种规则在鼓励一些消费者钻空子。
若平台对每个投诉都放松审核,恶意投诉可能愈演愈烈,而真正受损的,或许就是商家。
因此平台既要保护用户权益,又不能损害商家利益,这种微妙的平衡如何实现,成了问题。
其实这场9元纠纷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维权,平台的赔偿机制本意是为了给消费者维权带来便利,但也在无形中给一些消费者提供了“白吃白喝”的契机。
一些人认为,利用平台的规则漏洞,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薅羊毛”。
但对于那些辛勤工作的商家而言,这样的“白吃”行为无疑是一种打击。
他们不仅要承受经济损失,还要背负“货不对板”的污名。
事件曝光后,网友们迅速涌入评论区,“瓜”吃得不亦乐乎。
一时间评论区充满了各种“评论”:
不管是“薅羊毛”还是商家较劲儿,归根结蒂只有在相互信任的前提下,才能构建出一个健康的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