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明宪博士演讲:中国台湾半导体产业2032发展与浙台合作展望(五)

芯榜有科技 2024-09-30 02:51:57

青“链”两岸、“甬”创未来,2024年7月9日,2024“浙江·台湾合作周”宁波专题对接活动启动,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宁波市委市政府、全国台企联的主要领导以及两岸的学者企业家、友邻台协等约300余名嘉宾参加。

浙江·台湾合作周是国务院台办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措施,也是深化“东引台资”、推进浙台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助力浙江“两个先行”的重要涉台经贸平台,“浙江·台湾合作周”宁波专题对接活动是浙江·台湾合作周的重要系列活动之一。冯明宪博士受邀参加宁波专题活动论坛,并作“中国台湾半导体产业2032发展与浙台合作展望”主题报告。

冯明宪博士在报告中提出:AI半导体是人工智能时代最重要的核心科技产业之一,是构建数字经济的底层基石,中国台湾则是全球AI半导体生态中枢——制造产业链主导。回顾中国台湾半导体产业发展历程,可以观察到浙江/宁波人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时至今日,这种影响力已基于台湾为纽带扩散至全球AI半导体产业。因此,浙江/宁波与台湾隔海相望,两地在地缘、人缘、商缘等方面的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为浙台/甬台半导体产业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浙江半导体业发展

浙江,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省份之一,近年来在半导体产业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从早期的技术引进到如今的自主创新,浙江半导体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蜕变。现如今,以士兰微、中天微、矽力杰、华澜微、中科微、立昂微电等为代表的优秀半导体企业正发展成为中国半导体产业的中坚力量,在AI时代绽放异彩。

1、浙江半导体产业发展历程

回顾浙江半导体产业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萌芽期、起步期、成长期。

萌芽期

1950年代,自首只晶体管于1956年研发成功后,中国第一次走入半导体发展史。在中国“一五计划”前后,苏联向中国转让了1100套工业企业及其他建设项目的资料,3500套制造各种机器的图纸,950套技术资料和2950个专题的各种技术说明书,而仅仅收取了文件复印费。中国的半导体技术和工业体系也由此建立起来。

1950年代末,自北京、上海半导体产业起步后,浙江也建立了单晶硅材料厂(开化601厂)。然而由于处在特殊历史时期及整体科技落后的大环境下,浙江省的半导体产业萌芽并未能顺利发展,后面仅有浙江大学继续单晶硅的产业研究,并在70年代在浙江大学校内建立了产业基地,直至1980年代,浙江省半导体产业才进入正式起步阶段。

起步期

1984年,甘肃871厂在浙江绍兴建设分厂,从此也拉开了浙江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序幕。1988年,在“531”战略下,871厂绍兴分厂改名为华越微电子有限公司,建起了规模化、现代化的集成电路IDM模式,是当时长三角仅次于无锡华晶的第二家集成电路制造企业,其集成电路产量曾多年位居全国第二。

成长期

自1990年代起,以华越微为人才技术摇篮,一批优秀的半导体人才独立创业,为浙江半导体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基础。进入21世纪后,依托浙江省政府的扶持政策与雄厚的民营经济实力支撑,士兰微、中天微、矽力杰、华澜微、中科微等企业快速发展成为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拥有话语权的芯片企业,尤其在芯片设计和半导体材料领域站到了全国一流。

2020年之后,在半导体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浙江省也密集出台了多项政策以支持半导体产业发展,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目前,浙江省依托其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同时也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体系,涵盖了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设备、材料等多个环节。

2、浙江半导体产业发展现况

根据《2024浙江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3年,浙江省集成电路产业链实现销售收入2390.4亿元,同比增长16.91%。其中,集成电路设计业、制造业、封测业、材料业和装备业分别实现销售收入684.2亿元、226.44亿元、290.18亿元、848.79亿元和340.8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33%、24.40%、160.70%、0.25%和19.75%。核心产业(设计业、制造、封测三业)实现销售收入集成电路产业链的占比首次超过50%,同比增长超过30%,表明近年来浙江集成电路产业在持续推进结构优化调整方面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省内区域产业布局方面,以杭州、宁波、绍兴、嘉兴为中心的环杭州湾是集成电路核心产业集聚区,并辐射带动金华、衢州、丽水半导体材料支撑产业区和湖州特色产业基地。

其中,全省85%以上的半导体设计企业和95%以上的设计业务收入集中在杭州,杭州四分之三的芯片企业都在设计领域。2023年,杭州集成电路设计销售额超过600亿元,排名全国第四,仅次于上海、北京、深圳。在杭州传统的半导体设计优势产业外,杭州又将芯片制造作为全新的突破口。在钱塘,2001年,杭州士兰微在当时的下沙建立起自己的芯片制造基地,这是国内第一条由民营资本投资建设的芯片制造生产线。时至今日,在集成电路制造领域,钱塘的比重已占据全省的25.1%。另外,在半导体晶圆材料“大硅片”领域,中欣晶圆已拥有2条成熟的12英寸大硅片生产线,年产量可达240万片。

宁波,是浙江省内除杭州外的另一半导体产业中心,根据宁波市经信局统计,2023年,全市集成电路及相关产业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约545亿元,同比增长10.3%。在产业链及区域布局上,宁波已初步形成涵盖半导体基础材料、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行业应用的全产业链条,并构建了以芯港小镇、集成电路创新产业园等为支撑的“一园三基地”产业发展空间格局。在优势产业方面,宁波是全球知名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拥有半导体产业发展两大宝贵资源——基础材料和产业链配套能力,其集成电路材料占全国市场份额约2.27%,位居全国第10位,以南大光电、金瑞泓、康强电子、江丰电子为代表的集成电路材料企业均处于国内知名龙头企业。

除杭州、宁波两大重点城市以外,近年来,嘉兴、绍兴等地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积极性高涨,并已取得一定成效。

20世纪80年代,原国家集成电路五大骨干之一的871厂落户绍兴(即华越微电子),多年的积累为绍兴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近年来,浙江省集成电路专项基金2023年入户绍兴,中芯国际、长电科技在绍兴建设国内重要制造和封装基地,晶盛机电成为国内半导体设备龙头企业之一,绍兴已经培育出了具有竞争力的半导体产业链。

嘉兴市集成电路产业主要集聚于南湖生命健康微电子产业生态园、海宁泛半导体产业生态园、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等载体,涵盖集成电路设计、封测、材料、装备等环节,集聚了斯达半导体、闻泰通讯、博创科技、赛思电子等一大批集成电路上下游领域企业,但总体而言,嘉兴半导体企业规模总体依然偏小,需要持续创新提升竞争力。

3、浙江宁波籍半导体发展关键人物

(1)王阳元

王阳元,1935年1月1日出生于浙江宁波,微纳电子科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微电子学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微电子学系主任。

王阳元于1958年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82年前往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做高级访问学者;1986年担任北京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所长;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0年作为发起人之一,创建了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2002年担任北京大学微电子学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微电子学系主任;2003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6年获得北京大学首届蔡元培奖。

王阳元主要从事微电子学领域中新器件、新工艺和新结构电路的研究。成功主持研究硅栅N沟道技术和中国第一块1024位MOS DRAM(MOS: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推动MOS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在国际上提出了多晶硅薄膜氧化动力学新模型和应用方程以及与同事合作在国际上提出MOS绝缘层中可动离子和电荷陷阱新的测量方法。率先开发成功多晶硅发射极超高速集成电路技术,推动中国双极集成电路技术发展。创建了SOI(绝缘衬底上的硅Silicon-On-Insulator)新器件研究室等机构,主持建设了中国第一

0 阅读:0

芯榜有科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