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军战斗机的发展历程是一部生动的创新史,从最初的对外学习借鉴,到后来独立自主研发出比肩甚至超越国际先进水平的机型,见证了中国航空工业的崛起与蜕变。
尤其是在三代机和四代机的研发过程中,中国深度汲取了俄罗斯苏霍伊系列战斗机的经验和技术,其中歼11战斗机堪称这一合作交流的重要成果。歼11是中国对俄罗斯苏27战斗机进行国产化改良后的产物,它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具备了自主研制高性能战斗机的能力。
在歼11的基础之上,中国空军进一步拓展研发路径,打造了歼11B和歼11C等多个衍生机型,不断通过技术创新和系统优化,提升了战机的各项性能指标。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歼11家族序列中,还有一个未曾投入量产的神秘型号——歼11D。这款战斗机曾承载着超越前三代产品的雄心壮志,意图借助更为先进的技术,打造出一款凌驾于国际同类战机之上的“终极侧卫”。
歼11D的研发初衷旨在打破原有性能壁垒,欲以全面超越的姿态站在全球顶尖战斗机之列。然而,项目的进展并非一帆风顺,尤其是在五代机技术研发的冲击下,歼11D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此同时,中国空军另一款基于歼11平台深度开发的多功能重型战斗机歼16横空出世,凭借卓越的空战能力和多样化的任务执行功能,尤其是其强大的挂载能力和战术灵活性,使得主打空战优势的歼11D相比之下显得有些黯然失色。
德国航空界权威专家鲁普雷希特在评估歼11D设计方案时,曾对其寄予厚望,认为其有可能超越俄罗斯苏35,成为当时最为先进的战斗机之一。然而,随着歼16的成功研发和投入使用,歼11D的生产计划最终未能付诸实践。歼16以其更加综合全面的表现,不仅在空战领域与歼11D不分伯仲,还在多用途作战方面展现出无可比拟的优势,尤其是其出色的载荷能力和空中支援能力,使歼11D在其面前显得较为单一。
歼11D虽未走出图纸变为实体,但其设计理念和技术创新为中国后续战斗机的研发积累了宝贵经验。随着中国空军装备序列中的歼20隐身战斗机和歼10D等新一代机型相继登场,中国空军的装备体系日趋完善,形成了高中低档机型合理搭配、层次分明的格局。在这种背景下,即便是性能优秀的歼11D,也只能归入“锦上添花”的范畴,而非必需之选。因此,将歼11D的设计资料妥善保存,不再投入量产,无疑成为了最具战略意义的选择。
大家说呢?欢迎评论区留言交流。
感谢您的阅读,创作不易,记得点赞收藏关注,每天更新精彩内容。
德国专家算老几?
还以为歼11D和歼15D一样是电子战飞机呢[呲牙笑]
因为这个技术验证罢了,石榴姐比她更均衡,更符合现阶段的战术需求
j11d空优 你再厉害有j20厉害 只能说生不逢时
集中精力搞好歼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