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3月15日,央视315曝光全记录,消费者早已沦为算法屠宰的羔羊。

一、爬虫啃食隐私,科技公司成“诈骗帮凶”云企智能、启科科技:精准定位+3800万用户标签=诈骗产业链• 用“火眼云”软件偷取公众号用户手机号,通过运营商后台实时定位,给用户打上“负债者”“医美意向者”等标签。• 涉事合作方:土巴兔、拜博口腔、美莱医美——你的隐私,早被明码标价卖给诈骗团伙。借贷宝、人人信:电子合同+区块链=6000%年化利率陷阱• 借款5000元到手仅3500元,7天利息高达1500元,电子签章和区块链存证竟成高利贷“合法外衣”。• 科技之耻:当技术为嗜血资本背书,“信任工具”成了收割韭菜的镰刀。二、维修、医美、婚恋平台的“合法抢劫”啄木鸟维修:算法推荐的不是服务,是宰客最优解• 开个水龙头收费100元,换20元点火器强收250元,平台抽成60%逼迫维修工造假。• 系统黑幕:10万技师数据库不记录技术资质,只计算“坑钱效率评分”。珍爱网、世纪佳缘:AI虚构“优质用户”诱骗天价会员• 用算法生成虚拟形象、伪造聊天记录,制造年龄焦虑诱导充值——你的“灵魂伴侣”可能只是代码。三、区块链防伪、AI监控集体失灵全棉时代、苏菲:区块链溯源防不住工业废料翻新• 梁山希希纸业回收品牌废料,徒手分拣发霉卫生巾,区块链系统竟显示“原料合规”。• 讽刺现实:上市公司用区块链写PPT,黑作坊用铁锤蓬松废品。蜜雪冰城、华莱士:AI监控识别不了“人脑作弊”• 隔夜水果藏监控盲区,蟑螂横行后厨——宣称“全链路数字化品控”的品牌,连杯盖清洁都未覆盖AI识别。四、智能制造沦为“化学魔术”尚方舟食品、宝辉水产:磷酸盐+70%包冰=科技增重骗局• 1斤虾仁解冻仅剩3两,超标145%的保水剂伪装“鲜嫩Q弹”,外包装只标注“虾仁+水”。• 行业黑话:“定制化生产”=按客户需求添加毒剂,“智能制造”=流水线造假。五、监管失语与资本共谋:谁在给技术发放“作恶许可证”?美团、饿了么:算法折叠“阳光厨房”,优先推送低价陷阱• 涉事奶茶品牌后厨直播入口被藏至三级页面,评分系统默认“低价权重>食安系数”。SaaS服务商:给蜜雪冰城定制“一键生成消杀记录”• 虚假消毒日志生成速度比真实消毒更快,品控App允许手动上传“无蟑螂”摆拍照片。
当区块链防不住废料翻新,当AI监控抓不住一只蟑螂,这场315风暴撕开了数字化最不堪的真相:技术从未改变人性,只是给了恶更高效的武器。 能拯救人类的不是算法,而是还未被代码驯化的良知。
互动话题你遭遇过哪些“高科技”消费陷阱?会因便利性继续使用被曝光平台吗?评论区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