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是什么样子的?它的来到你意识不到,当你意识到之时却已经是深爱。
大概蒋英和钱学森便是如此,他们诠释了艺术与科学完美的结合,诠释了从青梅竹马走到白头这等只存在于故事中的爱情。一切都是水到渠成,一切也都是来之不易。
一、一曲《燕双飞》
对于蒋英,其实她还曾经短暂地用过一个名字——钱学英。蒋英的父亲与钱学森的父亲是同窗好友,两家又是世交,在蒋英幼年的时候,因为钱家想要一个女儿,蒋英曾经被过继个钱家,因此得了一个“钱学英”的名字。
而当时,蒋英不过三岁,生得十分漂亮,性格也很活泼,完全属于人见人爱的可爱宝宝。来到钱家之后,蒋英不仅深得钱家父母的喜欢,被当做掌上明珠,更是也博得了哥哥钱学森的好感。
当然,对于几岁的孩子来说,他们心中的好感大抵就是“我想和你待在一起”。至于更加深层次的感情和意味,他们一般体会不出来也发现不了。后来,在两家的一次聚会上,蒋英与钱学森合作了一首《燕双飞》。
旁边的钱家父母,蒋家父母听了,只是连连夸赞蒋英的唱得好听。大概,谁也没有想到这一曲《燕双飞》会成为这两人生活的写照。虽说蒋家与钱家关系不错,相距也不远,但是对于自己的女儿,蒋家终究还是不舍的。
蒋英去到钱家没有多久,蒋家便提出要将蒋英接回去,他们舍不得女儿。但这时候,钱家父母对蒋英已经发自内心地喜欢,早已经当做是自家人了,自然是不愿意的。于是,钱家父母便提出,如果蒋英不做我家女儿,那就要当媳妇。
二、为“哥哥”张罗相亲
蒋家是如何回答的,我们暂时不得而知,但是光从后来钱家对蒋英的态度来看,那似乎就是一家人。终究,钱家还是同意了蒋英会蒋家,一来,这是蒋英自己的意愿,她嫌弃钱家太闷,二来,毕竟蒋英是蒋家的亲生女儿。
不过,在蒋英的成长过程中,她几乎是和钱学森一起度过的。虽说钱学森大他许多,两人理当是没有太多共同语言的。但是蒋英一直叫钱家父母“干爸、干妈”,钱学森作为“哥哥”,他自然怎么也是要抽时间陪伴妹妹的,何况他本人对蒋英也是有好感的。
1935年,钱学森要前往美国留学,蒋英前往送别,为他弹奏了一曲莫扎特的D大调奏鸣曲,送给了钱学森一本唐诗。大概,钱学森就是在这时候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对蒋英的感情的吧,总是要在临别之际,才会明白心中所爱。
钱学森将那本唐诗放在了箱子中的夹层中珍藏,也将蒋英放在了心里珍藏。后来,蒋英前往德国留学,他们两人一个美国一个德国,联系也就少了。再次相见之时,蒋英已经留学归来,出落成了一个大姑娘,亭亭玉立,而钱学森也多了几分成熟。
虽然是出国多年,但是两人却依然是单身,钱学森的父母自然是想要撮合两个孩子的。殊不知,在钱学森的心中,早已经是暗流涌动了。钱学森经常以看望“蒋伯母”的借口去蒋家,然后和蒋英一待就是一天。
可能是蒋英于情感上反应有些迟钝,她觉得或许是因为钱学森缺乏一个女朋友,才会经常来看母亲,于是便为钱学森张罗起了相亲。
三、爱情最好的模样
当蒋英提出要为“哥哥”钱学森准备相亲的时候,钱学森抓住蒋英,说了一句:和我去美国。大概,这时候蒋英一时之间也没有反应过来,去美国?紧接着,钱学森没有给蒋英迟钝的机会,直接表白——和我去美国,做我的妻子。正常的表白都是从恋爱开始,而到了钱学森这里,跳过所有步骤,直接进入婚姻。对于钱学森,蒋英一直都是崇拜了,内心的感情几分崇拜几分爱几分依赖,她自己也不一定能够分地清楚。
但是可以知道的是,一年不到,蒋英与钱学森进入了婚姻殿堂,他们一起去了美国。从少年相识,到现如今,他们已经认识几十年,青梅竹马不足以用来形容他们的感情。在日后的生涯中,无论前路是何,他们都从未放弃彼此。
结婚之后,钱学森虽然很忙,但是依然会抽时间出来给蒋英做饭,甚至还会戏称蒋英是自己的童养媳。没有人真正知道,两人的感情于何时发源,但是发现之时就已经是一发不可收拾了。好在,他们没有错过彼此,结婚之后更是不离不弃。
钱学森在美国被限制的那段艰难岁月,蒋英也一直陪伴在身边。爱情最好的模样莫过于此,我不知道何时爱上你,你也不知道何时爱上我,我们却在合适的时候走到了一起,携手到老,不离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