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重回“票房第一城”,做对了什么?

上海老林的房论 2025-02-12 12:29:32

今年春节,可以说是被哪吒霸屏了。

朋友圈随手一刷,都是小哪吒的迷妹。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每天一觉醒来最大的乐趣就是刷破亿海报,还有来自其他电影的贺喜海报,讲真根本看不过来…

一路高歌猛进、捷报频传,哪吒2正以现象级的姿态刷新世界认知——

截至2月11日 22:00,《哪吒之魔童闹海》总票房(含预售)突破91亿,位列全球影史票房榜第26名。这也是全球票房前30名影片中唯一非好莱坞影片!

这场票房神话的背后,是饺子导演的潜心打磨,亦是来自138家动画公司的合力托举。

1900个特效镜头构建的东方美学宇宙中,也藏匿着中国电影的硬核实力。

除了哪吒2的高开疯走,我还注意到一个数据:

今年春节档(初一至初七),上海以约3.2亿的票房数据超越北京,重夺全国城市票房冠军!

简单盘了一下,如果不算受疫情影响的2020年:

自2019年至2025年的6个春节档中,上海有5年都是“票房第一城”,票房收入遥遥领先其他城市。

01

国漫崛起中的上海力量

当《哪吒2》片尾字幕滚动出138家动画公司名单时,我们看到了138家机构共同托起国漫崛起的磅礴中国力量。

还有,尤为亮眼的上海元素。

比如魔童哪吒,有1/4“血统”在上海嘉定!

位于嘉定南翔“环球ACG产业基地”的上海红鲤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鲤动画),不仅参与了哪吒1的制作,此次也深度参与了哪吒2的全流程制作。

其CEO戈弋也在成都的可可豆动画驻场长达一年,亲自担任联合动画导演的工作。

可可豆工作场地,图源解放日报

据悉,红鲤动画完成了全片四分之一的制作量——从角色设计、山脉密林场景构建,到星云特效与鸟群动画的极致打磨,甚至耗时一年半仅完成“山中云”特效的渲染方案。

图源上海嘉定

除了红鲤动画之外,同样入驻嘉定南翔“环球ACG产业基地”的瑞云科技和幻马文化也参与了哪吒2的制作,分别担任影片整体渲染和立体(3D)转制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嘉定南翔正致力打造为“国潮第一城”。近日,嘉定相关领导接受采访时提及,计划将哪吒2的一些人物造型以IP的形式在南翔古镇进行呈现。这也有助于,实现“虚拟IP—实体消费—文化输出”的闭环。

截图自上海嘉定

出于好奇,我也查了一下嘉定南翔的环球ACG产业基地。

原来治愈人心的萌芽熊、励志网络动漫《上海故事》、洛丽塔圈内知名度很高的古典玩偶……这些知名原创IP都出自于这里。

图源上海嘉定

自2017年成立以来,经过7年发展,环球ACG产业基地已吸引了200多家动漫游戏相关企业入驻,在上海本地乃至长三角形成产业聚集效应。(数据来源:上海嘉定)

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未来环球ACG产业基地有望在国漫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持续为中国动漫产业输送新鲜血液。

而以哪吒2为契机,嘉定南翔与国漫IP的深度融合,或许将催生出更多新颖的文旅消费模式,带动地方经济与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

02

百年电影之城的传承与发展

从嘉定企业参与哪吒2的深度制作,我们可以感知到上海在电影产业的创新与先进;

当你纵观上海全市,也不难发现,上海对于电影产业的看重与扶持。

作为中国电影的发祥地,100年前的上海就是中国电影最繁荣的城市。

彼时,上海的电影制片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诞生了众多在中国电影史上熠熠生辉的经典作品,阮玲玉、胡蝶等电影明星更是从这里走向全国。

电影海报张贴在大街小巷,电影院内座无虚席,上海无疑是中国电影文化的核心阵地,引领着电影行业的潮流。

而在当下,电影产业,依然是上海布局的重点产业。

图源上海发布

去年上海发布了《弘扬城市精神 打造电影之城 上海市电影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

这份计划来之不易,据说是上海市电影局准备半年之久,经历120场专项调研,50稿修改,最终才得以重磅发布。

目标是,预计经过三年左右的持续推进,全面提升上海电影的综合实力,不断擦亮“上海电影”金字招牌,进一步打响“上海文化”品牌。

图源网络

在整个 “三年行动计划” 中,“电影之城” 成为贯穿始终的高频词与关键词。

计划中涵盖了上海电影当下最重要的五大方面,共计24项发展任务。

比如说,在影院建设方面,未来上海将着重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受众定位精准的主题影院。

例如,可能会出现以科幻电影为主题的影院,配备超高清大屏与顶级音效设备,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科幻观影体验;或是以经典老电影为主题的影院,还原复古的装修风格,让观众在观影的同时感受老上海电影的韵味。

在观影活动策划上,致力于打造 “周周有影展” 等观影品牌,通过差异化的优秀内容供给和高黏度、高互动、高频次的活动,让上海影迷成为全国最有幸福感、满足感、获得感的电影观众,也让各类电影在上海都能够找到知己,赢得共鸣等等。

去年6月,上海电影之城新地标——上海科技影都AI创制生态中心、FOD“电影艺术策源地”也与三年行动计划同步亮相揭幕。

图源上海长宁

其中FOD“电影艺术策源地”,坐落于上海长宁区新华路与番禺路交会处。

占地约6万方,是汇聚影城、艺术中心、酒店、俱乐部的沉浸式电影文化空间。

其内包含有2023年焕新升级的上海影城、上海银星皇冠假日酒店,还有去年亮相的上海电影艺术中心,以及CHAO酒店、国际电影人俱乐部五大部分。

图源上海长宁

上海科技影都AI创制生态中心,则是2024年度长三角文旅产业重大项目之一。

其落地于松江的上影昊浦智慧产业社区,由上影集团和上海松江区共同打造,由上影制作负责产业运营。

该生态中心首创以“算力池+应用场景”结合的模式,将加速AI与影视应用场景结合,辐射带动上海乃至长三角的全域影视拍摄、文旅目的地、产业链上下游各类企业。

除了上述提及的上影昊浦智慧产业社区外,松江还坐拥如上海影视乐园一二期、长三角国际影视产业园、星空综艺影视制作研发基地等影视产业园区。

位于松江车墩的上海影视乐园,是除了浙江横店全国人气排名第二的影视城;

以逼真的老上海街区等拍摄场景闻名,许多脍炙人口的电视剧和电影都在这里取景拍摄,如电视剧《情深深雨濛濛》《新上海滩》《还珠格格》,以及电影《建党伟业》《功夫》等。

上海影视乐园实景图,图源上海松江

静安,也同样在电影产业深入布局。

自电影传入中国起,静安区就与电影有着不解之缘,创造了诸多 “第一”。

天潼路上的徐园是我国最早公映 “西洋影戏” 之地,宝山路的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是我国民族电影产业第一个具有相当实力的摄制机构,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动画片《大闹画室》起源于天通庵路三丰里。

近年来,静安的环上大国际影视园区、迅达电梯厂宏慧・视界 BOX、治金矿山机械厂新业坊等影视载体陆续建成。

环上大国际影视园区规划示意图,图源复旦设计

截至 2024 年 11 月,环上大国际影视园区已吸引 340 家影视企业入驻,园区企业出品影片累计达到 279 部;

以现象级电影《我不是药神》《地久天长》《无名》为代表,一批票房与口碑俱佳的作品陆续涌现,还出品了引起现象级热议的电视剧《繁花》《人间世》等。

截图自上海静安

03

上海电影的复苏态势

而上海重回春节档“票房第一城”,也似乎让人觉得上海电影产业正在渐进复苏了。

我们不妨将目光聚焦于上海知名的国内老牌电影国企 —— 上海电影,深入探究其近年来的业绩表现。

由于2024年第四季度财报尚未公布,我们暂且依据去年前三季度的数据来一窥究竟。

从2024年前三季度来看,在众多电影公司之中,上海电影的总营业收入表现并不显眼。但从归母净利润的绝对值考量,却不容小觑。

若以前三季度来估算一下(5.6÷3×4≈7.46),上海电影2024全年营收预计约7.5亿左右,与疫情前巅峰时期11亿的营收规模相比,尚存约30%的修复空间。

目前上海电影主营业务主要包括电影放映、电影院线、电影发行、大IP及其他业务。

其中,电影放映是核心主业,营收占比维持在70%左右;

其次为广告+卖品+电影发行业务,23年其营收占比分别为4.8%/8.9%/4.1%;

另外上海电影自2023年收购上影元而正式布局“大IP开发”战略后,公司拥有60余IP版权,动画和真人影视IP几乎各占一半,且均享有较高的国民知名度,受众广泛。

比如大家熟知的《大闹天宫》《哪吒闹海》《葫芦兄弟》《没头脑和不高兴》《中国奇谭》等动画IP,以及如《巴山夜雨》《日出》《阿Q正传》《江城奇事》等真人影视IP。

图源上影集团官微

手握大IP,这两年上海电影也在IP授权业务上发力!

2023年授权业务营收0.41亿元,占总营收5.12%,2024年这一占比目测仍不断提升。

单看2024年第三季度,上海电影就与多家饮品类、游戏类公司开展联名合作。

如与瑞幸、古茗、肯德基等授权联名合作,与《几何王国》《洛克王国》游戏联动等等。

图源上影集团官微

除此之外,上影还有丰富多元的影片储备。

即将推出的影片有《千里江山图》、《猎狐行动》、《逍遥・游》、《我和我母亲的疼痛》、《燃比娃》、《归去来辞》等10余个项目。

图源上影官网

写在最后:

从国漫崛起中上海企业的深度参与;

到作为百年电影之城的传承与创新;

再到本土老牌电影企业的复苏发展;

上海不仅是电影票房的高地,更是电影创作、制作、人才培养以及产业融合发展的前沿阵地。

这座城市的胶片记忆,始终与中国电影史同频共振。

本号发布的原创数据、图表、文章等信息的版权由公众号运营公司独立所有,并受法律保护。转载必须注明出处,否则构成侵权,我司有权依法追究侵权方的法律责任。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