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光宗红丸案去世之后,国不可以一日无君,在光宗死后的第五天,他的长子朱由校就即位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就是明熹宗天启皇帝。
但这次即位却弄出了许多曲折。朱由校从小就死去了生母,由光宗的李选侍监护着长大的。李选侍能把握住光宗和后来的崇祯帝两个幼年丧母的儿子的监护权,说明她当初在太子宫中的得宠程度确实非同一般。
由于太子妃郭氏死得早,光宗即位之后,并没有人能够自然而然地成为皇后,李选侍就把这国母之尊看成了自己的囊中之物。
她因为得宠,晋升皇后并非没有可能性,光宗在生前也确实数次提出要封她为皇贵妃(在宫中地位仅次于皇后,由于没有皇后,皇贵妃自然要主掌宫壶)。
封号用以定后妃等级。
明代后妃的封号按等级依次为:皇后;皇贵妃;贵妃;贤妃、淑妃、庄妃、敬妃、惠妃、顺妃、康妃、宁妃;德嫔、贤嫔、庄嫔、丽嫔、惠嫔、安嫔、和嫔、僖嫔、康嫔;昭仪、婕妤、美人、才人、选侍、淑女等等。
没有皇后的话皇贵妃就是后宫一把手。
但礼部认为,新天子刚刚登位,连两位太后和元妃的谥号还无暇议及,晋封皇贵妃的事也只宜缓办。谁知光宗只一个月就故去了,李选侍不但晋身皇后的梦想成了泡影,就连皇贵妃的名号也没有捞到,又悲痛又懊恼,于是生出了小心思,想用手中把持着的小皇帝来作为同朝臣们讨价还价的资本。
李选侍
天启帝是一个晚熟,从小被娇纵坏了的孩子,直到当上皇帝的那一年,他已经16岁,在许多方面却仍然像个十来岁的儿童,毫无主见和独立意识。
小皇帝特别晚熟,这给了李选侍一个机会。她以为只要能继续监护着这位皇帝,就能从中得到好处。因此,在光宗驾崩的当日,群臣到宫中同遗体告别,她就把小皇帝藏起来不让群臣见面。后来朝臣同内臣联合起来,连吓带骗,总算把天启帝弄了出来,于是山呼万岁地朝拜了一番,既而不由分说,把那吓呆了的孩子簇拥到慈庆宫,断绝了李选侍和小皇帝的联系。
皇帝被劫持,李选侍乱了章法,只好赖在乾清宫不走。这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按当时的说法,是天子御天居所,只有皇后才能配太子在这里共同居住, 并非什么人都住得的。
李选侍先前因服侍光宗而住进乾清宫,现在光宗已死,实在没有再赖下去的理由。李选侍的心理,不过是希望朝臣们能有所妥协,大小给她个封号,也不枉辛辛苦苦监护小皇帝几年。只是在朝中得势的东林党人却不好惹,他们毫不妥协,今日一本,明日一本,还几次到宫中吵嚷争执,痛斥李选侍。
李选侍手中没有了皇帝,已自泄气,熬了几日,只得悲悲切切离开了乾清宫,搬进临时闲着的哕鸾宫,连行李也顾不上收拾。这一番混乱后来就被称作“移宫”。在“移宫”的那些日子里,一向宁静的深宫里接连出现了少有的喧闹,也惊动了宫中上下一切当事的和不当事的人们。
李选侍被迫搬出乾清宫标志着她的彻底失势,皇帝从此独立,不再由她监护,对皇五弟朱由检的监护权在同时也被宫中掌握着实权的大太监、东林党人的好朋友王安给剥夺了。
朱由检被从她手中夺走,转交给了光宗的另一个侍妾,也姓李。当年在太子宫中,地位最高的侍妾正是这两位李选侍,因为居住位置不同,宫里的人们分别把她们叫作“西李”和“东李”,在“移宫”中倒霉的是“西李”,后来被封为康妃,而这一次接手监护朱由检的则是“东李”,后来封为庄妃。
在以后的日子里,尽管社会舆论普遍给予东林党人崇高的评价,成为皇帝的朱由检却持强烈的保留态度。身为天子的天启帝在一群强悍的朝臣手中夺来抢去,除了哭天抹泪之外毫无办法,年幼而又没有一点权势的御弟朱由检自然更不能对宫中朝中的局势发展产生丝毫影响,只好听凭东林党人与他们在宫中的内应——大太监王安的安排。他跟着东李选侍老老实实地住进勖勤宫里,对外间的事情从不过问。而朝中的东林党人在“移宫”一役中得手之后,正在以汹涌澎湃之势迅速扩大战果。
在“移宫”和“红丸”之争中显示出来的政治实力使得东林党人的威望如日中天,几位在“移宫”中表现特别突出的东林斗士,如给事中杨涟、御史左光斗等人,都迅速得到提升;他们还把已经沉寂了好几年的“梃击案”也再度提出来议论争执了一番,最终大获全胜。经过对“三案”“梃击”、“红丸”和“移宫”的合称的争议和其他一系列公开或隐蔽的政治活动,东林党人在朝廷中的势力空前膨胀起来。但是,就在东林党人最志得意满的时候,他们也开始注意到,在宫廷深处正悄悄地发生着一些不那么令人高兴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于东林党人的命运,对于天启帝和御弟朱由检的人生命运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在最初是谁也没有料想到的。东林党成为了明末最大的祸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