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中野和华野决定合力攻打洛阳。但在整个战斗过程中,华野的上将陈士榘却对中野的大将陈赓多有“不敬”。
战斗结束后,刘邓二人纷纷批评道:“陈士榘同志,为人实在太过傲气……”
事情传到陈毅的耳中,让他大为恼火。虽然此时他已经离开华野很久,但他还是不得不拿出自己的“老总架子”,对其进行了批评教育。
陈士榘究竟是如何对陈赓“不敬”的?这件事最后又是如何解决的?
洛阳战役前夕1948年3月,西北野战军突破重重困难,成功在陕西歼灭国军1个整编军,以及2个整编师。
此时对于敌人来说,整个陕西都已经变得岌岌可危。这让他们产生了巨大的恐慌。
胡宗南情急之下,只能选择“弃车保帅”。他为了确保西安不失,将驻守在潼关至洛阳一带的国军统统西调,仅留了一个青年军第206师驻守洛阳。
可以说,此时的洛阳就像是敌人亲手送上门的一样,不吃白不吃!
但凑巧的是,中野和华野同时发现了这一漏洞。两支部队都想趁机攻下洛阳,以策应西北野战军作战。
当时,陈赓与陈士榘的请战电报几乎是同时传到了毛主席的面前。
中央仔细考虑了一番后认为,既然中野和华野都想打洛阳,那就一起打吧!
毕竟两支部队以前就合作过几次,每次的战绩也都很不错。而且这样还能促进部队之间的团结和凝聚力。
就这样,中野和华野联合攻打洛阳的计划暂时定下。
但很快两军之间就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究竟由谁来做总指挥。
大多数人都认为,大概率会是陈赓做总指挥。毕竟他的资历较高,而且脾气也好。
而陈士榘虽然资质也很不错,但他脾气却非常大,和华野的几位领导都曾红过脸。
协同作战最讲究的就是要善于沟通,会处理人际关系。很显然,这一点陈赓要做得更好。
但令人惊讶的是,不久后中央便下达了一份文件,点名要陈士榘担任总指挥。
其实中央并未想太多,毕竟两人的军事才能不相上下。领导们只是考虑到华野打的攻坚战比较多,所以才会做这样的决定。
对此,中野的将士们虽然有些不满,但也没有多说什么。
而陈赓也没有丝毫怨言。收到命令后,他便果断地带着战士们听从陈士榘的安排。
但陈士榘接过指挥权后,不仅没想着和大家一起商量,反而一锤定音,自己敲定了作战计划。
而且他将大部分攻坚任务交给了华野,而中野则大部分都是负责助攻或者牵制。
有将士提出意见,陈士榘却全都驳回了。其实从此事便能看出,他除了对作战计划的绝对自信外,性子中还隐含着一丝傲气。
战事迫在眉睫,现在更改计划也来不及了,众人也只好听令行事。
战斗打响后,两军同时发起进攻。中野4纵迅速清除完洛阳外围据点后,华野3纵立即从正面突击城垣。
3纵8师担任先锋部队,以大炸药包实施连续爆破。在奋战了一个晚上后,战士们成功扫清15道防线并攻入城内。
之后,4纵也相继突破南门和西门,向敌人的纵深发展。我军激战了两个昼夜,终于将守城敌军206师全部消灭,成功占领洛阳城。
但老蒋收到消息后,立即从郑州调了两个兵团驰援洛阳。敌人大军压境,3、4纵只能主动撤退。
就这样,洛阳城再一次落到敌人手中。紧要关头,我军来了一招“声东击西”,以佯装攻打驻马店、遂平等要地的方式,将敌人引到了东边。
陈赓抓住时机,亲自率兵再次攻占了洛阳城。之后他又拦腰斩断了敌人的交通要道陇海路,成功将敌人阻拦在百里之外。
战役告捷后,毛主席立即发来电报表示嘉奖。在电报上,主席不偏不倚,分别表扬了两支部队的功绩。
事实也确实如此,战斗的胜利离不开任何一支部队的辛苦付出。
然而,两军之间的合作并未像表面那样和谐。
可以说,在整个战斗过程中,双方之间便一直矛盾不断,甚至在战斗结束后达到了最高峰。
陈毅的怒气战役结束后,中野司令员刘伯承专门邀请陈士榘到部队,为干部们做战斗总结,并讲解大城市攻坚战的经验。
原本这是一件有利于两军友好合作的好事。
但没想到,陈士榘在报告过程中却有些沾沾自喜。他只强调了华野利用火炮攻坚的重要作用,却将陈赓等中野将士们运动作战的功劳一句话带过。
这让中野众人大为不满。
而且要知道,当初在刘邓挺进大别山时,中野战士们扔掉了所有的重型武器,凭借着艰苦奋战以及协同配合,才艰难地完成战斗任务。
因此,陈士榘过分强调火炮运用,肯定会让干部们有异议。刘伯承当场虽然没说什么,但在陈士榘走后,他还是专门开了个会。
他鼓励大家,说各个部队有不同的打法。在一定情况下,没有重型武器加持,也是有办法拿下大城市的。这才没有让中野的士气继续低迷下去。
经过此事后,刘邓也不止一次说过:“陈士榘同志的性格太傲了……”
不久后,这件事便传到了陈毅的耳中。他此时虽然名义上还是华野的司令员,但实际上早就调走了。
即便如此,他听说了此事后还是大为恼火。作为他的老部下,陈士榘的一言一行,他都要负责任。
于是,陈毅不得不再次拿出他的“老总架子”,对其进行了严厉批评。
他给陈士榘发去电报说:“你们要讲大局,不能好大喜功,光讲自己的战绩是不对的!没有中野的全力配合,华野就是有再多重型武器也没用。”
这封电报看得陈士榘面红耳赤。他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主动向陈毅承认了错误。
之后他又亲自找到刘伯承与陈赓道歉。他表示自己确实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有些骄傲了,今后一定不会再犯。
陈赓非常大度地表示了谅解。刘伯承也笑道:“认识错误就是进步的开始,希望以后这样的大胜仗,你能再多打几次!”
从此以后,陈士榘便一直谨言慎行,时时刻刻关照着兄弟部队。
在淮海战役中,黄维被围困在双堆集,中野久攻不下,自身也受到了严重伤亡。
陈士榘二话不说,带兵疾行千里过去支援。
刘伯承知道他的作战风格,主动将主攻位置让了出来。在华野战士们的猛攻下,敌军被成功歼灭。
战斗结束后,陈士榘不仅没有再提自己的功劳,反而将收缴的物资和枪支弹药全都交给了中野。
陈毅看到他的改变后,特意打来电话表扬他,并开玩笑道:“陈士榘同志,华野的战士们也是做得很好的嘛,你怎么能一点都不表扬呢?”
陈士榘知道这是陈老总对他的认可,心中十分高兴。
经过这次淮海战役,两军之间的嫌隙也全部消除。部队也真正做到了亲如一家,不分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