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事:为何中医几十年来推不出顶级的创新经方?仍然沿用古方治病

景子聊娱乐 2024-12-31 17:52:44

文|小雅

编辑|小雅

前言

中药的名气那么大,为什么连吃几天没效果,还不如西药见效快?

这些年新型西药一款接着一款上市,中药始终没大动静。

到底是西方医学太强,还是中医药跟不上时代了?

中医药发展与外来冲击

中医药学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瑰宝,它有治病救人的属性,但也暗合古代哲学以及玄学的诸多思想。

西晋史书《帝王世纪》里记载,神农尝百草,有时候一天遇到70多种毒草。但是神农没有放弃,逐渐将中原的诸多植物进行分类,形成了初步的草药资料。

《淮南子》里也有记载,岐伯与黄帝一起创立了岐黄之术,并将它记录在《黄帝内经》里。

我们都知道,古代凡是能称作“经”的典籍,必然是在某一方向大有造诣的内容。

通过《黄帝内经》这部书,我国中医药的发展也真正走向系统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扁鹊,华佗,张仲景,李时珍等中医药,不断补全中医药理论,让这门医学随着中国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强大。

而针灸、推拿等分支的出现,更是中医药渗透到生活中的体现。

中医药之所以历经数千年依然能顺利传承下来,得益于它的理论是建立在五行之术上的。

五行之术玄而又玄,既可以用于中医药之中,也是占卜算卦的基础要点,更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基于这点,可知中医药并不只是单纯的医学,还与我国传统文化有诸多呼应之处。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文化逐渐传到亚洲,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碰撞出强烈的火花,最终在民国前后孕育出了一代学贯中西的知识青年。

而中医药在西医的冲击下,也走上了变革之路。但在这条变革之路上,中医药遭到了诸多刁难。

民国时期,一个叫丁文江的知识分子曾表示,科学家不能毁掉信仰,所以一生不看中医药。

除丁文江外,梁启超和鲁迅等也都对中医药持质疑态度,不过梁启超被西医误诊,在1926年做了一起摘除肾脏的手术。

1929年,从日本留学回来的余云岫和褚民谊等人又声称中医药没有科学依据,到处鼓动政府废除中医药。

虽然这件事最后不了了之,但是在当时,中医药面临的压力非常大。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摆脱了战争之苦,各地各阶层人民开始努力建设家园。在这期间,西医逐渐形成了一定体系,但由于价格因素,还无法走近基层。

而作为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中医药,则成为普通人看病的首选。

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医药的发展刚步入正轨没几年,又被打为四旧,很多书籍焚毁,也有些老中医药的生活也受到了影响。

与我国对待中医药的保守态度相比,韩国则在这方面十分积极。

韩国申遗端午节成功后,又打起了中医药的主意,并将一本400年前的韩国医书作为依据,试图宣扬自己对中医药的主权。

这本名为《东医宝鉴》的书,其实是糅合了我国诸多古代医书内容的拼凑书籍,虽然在韩国国内名声很大,但与我国中医药的悠久著书历史和广博的资料相比,有很大差距。

虽然韩国对中医药的申遗没有成功,但是也侧面暴露出我们对传统文化保护工作并不到位。

2003年后,我国的中医药才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下,逐渐被人们重视。

虽然中西医孰优孰劣的口水战没有消失,但是开始有人用辩证和客观的眼光看待这一现象,并认为这种争论没有实质性意义,不管中医药还是西医,只要能治病就行。

目前,这个观点正逐渐被更多从业者接受,所谓的中西医之争,其实已经没有多少人较真了。

不过我们不得不承认,西医是有科学依据支撑的,可以量化和通过科学验证。而中医药虽然能治病,但是无法用固定的数据量化,不能直观的体现其价值。

如果中医药想发展,就一定要推陈出新,研制出新的配方,让人们看见中医药的进步与变化。

然而中医药的原理又与西医不同,想要研制出强效的新配方谈何容易。单单《本草纲目》中就有一千八百多种药材,就算通过“君臣佐使”这类传统分类方式,将药材划分为几大类,但是其中的阴阳调和,五行理论又极其复杂而无法通过科学验证。

可见,中药甚至是中医药领域的创新,远比想象中复杂的多。而中医药的发展之路,也注定比西医更加坎坷。

那么到底要怎样做,才能让中医药发扬光大,与时俱进呢?

中医药的发展之路

202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相关论坛上发表看法,认为中医药的未来关键有两点:人才和创新。

陈可冀院士曾经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他在谈到中医药时表示,传承上千年的中医药是一座丰富的宝库,等着我们去挖掘。

也就是说,中医药的发展空间很大,远没有达到瓶颈,等到真正有能力的人站出来,就能推动中医药的发展。

目前,我国已经培养出200万左右的中医药专业型人才,从中出现了不少国手级别的中医药。比如屠呦呦便在中药中发现了青蒿素,一举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这是我国中医药领域的重大突破,其实也反映出我们不该一成不变的使用现有中药,而是借鉴西药工具和一些手法,挖掘中药里潜在的宝藏。

同样的,中医药企业也在努力发掘中药的更多可能性。

就在前几年,有中医药企业通过嫁接的方式,在红豆杉上种上了铁皮石斛。与传统的铁皮石斛相比,这种新型的培育方式,可以增强药物的抗逆性,药效也有大幅度提升。

目前,这种新型铁皮石斛已经得到国家标准化认证。未来的中药革新将越来越频繁,中药的效果也会越来越好。

这是优秀人才引领中药发展的重要案例。

不过只是如此还尚且不够。历史在发展,想要跟上历史的脚步,还要接纳更先进的思想。

中国文化兼容并包,中药也需做到这点。于是中医药管理部门倡导尝试将中西医结合。

目前监管部门认为,中医药的发展在近几年已经在加快步伐,但是仍有很多事情要做。

中医药的总体投入还没有达到预期,下一步需要加大资源投入,为建立完整的中医药体系提供动力。

目前,中医药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级产业,是政策层面的利好。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对于培养中医药人才方面还需要加把劲。与西医相比,我国中医药人才确实少很多。

此外,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不够多,也不强,这是任何人都能感受到的问题。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激发出中医药的潜力,是所有从业人员需要考虑的事情。

总结:

目前,中医药的很多治病单方依然沿用古方。就像前面说到的,中医药的发展具有一定限制,不是说变就能变的。

不过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医药一直随着时代的发展,被历代名医不断完善,不断改良。

如今科技在进步,中医药也不是真正与时代断层,中医药依然在发展,而接下来广大从业人员需要做的,是扛起中国传统中药走向现代化的大旗,为这门国术的未来之路做出贡献。

参考资料:

《中医药传承创新前瞻论坛直面创新难题》经济参考报

《王琦:中医药文化面临的三个问题》广东省中医药局

《实现中医药高质量发展需补齐哪些短板》中国青年报

0 阅读:62
评论列表
  • 2025-01-06 23:40

    [静静吃瓜] 古代一直用的叫经验方。 [doge] 现在创新的叫临床试验。 [哭笑不得][哭笑不得] 临床实验被西医卡脖子。

  • 2025-01-04 00:28

    我也奇怪,葡萄糖维生素各种营养成份都已经发现并可以工业制备了,发达国家还在吃原始的农作物牲畜肉奶禽蛋鱼类海鲜,所谓白人饭也只是加工简单些并不是不需要加工,为什么呢?

    游方郎中 回复:
    [点赞]你这提醒我也顿时恍然大悟:为啥我几乎每天早上还要喝稀粥,中午晚上还要吃米饭?
  • 哇.中医好历害的。药決定能不能治病。药量更是決定病好的快慢。但中医连決定病好的快慢這么重要的因素都说不出來自己如何定药量还在说能治病。 现在把问题拿出來。中医回答不了恼羞成怒 只能说些什么汉奸、造谣、日本人.收钱、帮外国人、黑中医之类。來安慰中医那顆脆弱的玻璃心(比如小和尚、andy、中医是道西医是刀、梦幻、用户13xxx92、雪尘、390155483、用户70xxx16、依然像昨天)。 中医己经做啦5000年的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己经上瘾啦 认为做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那才叫医者父母心。中医还想把这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的医者父母心再传承5000年.当然啦。中医这种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的的心态是如何来的 难道中医们小时候生病啦 中医们父母开心的开酒庆祝才导致中医们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的

  • 用西医的药理学去研究中药非蠢即坏,中药讲究的是四气五味,药性归经,而不是有效成分……

景子聊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