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人民医院坚持党建引领,着眼人民健康,以“弘扬延安精神,办好人民医院”为宗旨,从质量和服务“双向发力”,在“特色”上下实功,在“改革”上出实招,在“服务”上求实效,持续推进高质量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人民满意医院。
坚持党建引领,突出文化铸魂,全力打造“特色”党建品牌。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党委及院级党组织发挥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医院坚持党建聚合力,筑牢“根”与“魂”,党建与业务同向发力、同频共振。一是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出台《领导班子常态化政治学习制度(试行)》等6项学习制度,举办专题培训班会、宣讲会及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等19次,持续强化党的政治建设,确保医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发展方向。二是以文化聚人心。大力弘扬延安精神、白求恩精神,继承和发扬部队医院优良作风,总结提升医院院训、理念、愿景,打造全国红医文化培训基地,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单位复审,全院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干事创业良好氛围。三是以基层组织建设固根本。推广“党建+业务”模式,打造“弘扬延安精神,办好人民医院”党建品牌。按照“要强支部,先强班子”的思路,党总支、支部书记分别由党委委员、科主任担任。推行“把支部建在科室上”,建立党支部参与科室重大事项决策机制,将党建纳入全面质量管理,推进党支部品牌创建,做到强党建,促业务。医技第一党支部被评为“全国公立医院临床标杆党支部”,2024年荣获“全国公立医院党建示范医院”。
坚持学科赋能,注重项目带动,全面深化“改革”体制机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强调,“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医院坚持抓改革、促发展,将改革贯穿到学科、人才、项目建设等各个方面。一是坚持学科强基。制定出台《2025-2030年学科发展规划》,重点打造国家重点专科2-3个,省级重点专科10-15个。骨科等待国家重点专科审批,获批省级重点学科5个,正在申报2个;获批市级质控中心8个,市级重点学科(专科)23个。二是坚持党管人才。制定出台《在职职工读取博士硕士学历学位管理办法》,先后选派4人攻读博士学位、38名业务骨干及管理干部进修学习。按照“不为我所有,要为我所用”理念,引进301医院、唐都医院等32名专家教授定期来院工作,引进硕士以上学历及高层次人才30名。建立廖万清院士工作站,引进凌峰基金会等专家团队9个,打出了“招才引智”组合拳。三是坚持项目支撑。实施高质量示范项目2批15个,争取资金1.42亿元,签订专家工作站10个,建设中心实验室,开展新技术、新业务177项;积极争取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省政府已与输出院签订协议,正在提前推进实施。四是坚持创新驱动。推动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实质运行。完成肾内科、影像科、儿科、急诊急救一体化,与宝塔区乡镇卫生院实现心电、影像一张网,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推进总院与分院市妇保院一体化管理。申报国科金项目10项,获批省级项目1项、市级项目28项,省级科技成果7项,科技成果转化1项。
坚持人民至上,扛牢主责主业,全方位推进“服务”质量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对卫生计生工作批示中强调,“希望同志们继续满腔热情为人民服务,钻研医术,弘扬医德,为人民群众提高更高水平、更加满意的卫生健康服务。”医院积极践行“人民医院服务人民”的理念,以优质的服务赢得群众的认可和信赖。一是优化就诊流程。设立“患者综合服务中心”,开通便民服务“一键通”,实施导航式服务,推行多渠道挂号、“一号管三天”、医护协同诊疗便民措施。开通云PACS系统,患者就诊等待时间降至8分钟,直接服务患者时间增加1小时。二是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内控管理办法》,出台《进一步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工作方案》《多学科诊疗制度》等50余项,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项目由59项提升至145项。三是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组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义诊服务队,成立“中国志愿者医生”医疗队,打响“白求恩医疗服务队”志愿服务品牌,开展志愿服务45次,服务群众8162人次,手术91台。设立院领导接待日,开通院长信箱;在延安首家推出无陪护服务,推行医护党员进病房、管理部门党员志愿导诊服务、“3+2”优质护理全覆盖、微视频进病房等,进一步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升获得感。
来源:延安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