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国平:新四军领导人之一35岁举枪自尽他的后代子女如何

你若安好如初见 2023-03-05 14:52:14

引言

说起新四军,我们会想起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在抗日战争时期,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军,提出无理的要求,强硬让在黄河以南的新四军部队开赴黄河以北。我八路军总部对于国民党的要求给予了强烈驳斥,但为顾全大局,仍然决定将皖南新四军开赴长江以北地区,但蒋介石对此依旧不满,下令让顾祝同等人解决皖南新四军。

1941年1月,皖南的新四军在泾县茂林地区遭到国民党大部队的袭击,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由于皖南的新四军力量薄弱,再加上国民党有大量人马先前安排完毕,新四军部队虽然激战了七天,最终因弹尽粮绝大部分壮烈牺牲,其中包括项英,周子昆,袁国平等人。

袁国平是新四军的四大巨头之一,在新四军与叶挺、项英、张云逸齐名。在皖南事变中,他年仅35岁。袁国平在突围途中,身受重伤,为了不拖累新四军队伍突围,他举枪自尽,绝对不做俘虏。

新四军的政治部主任

袁国平出生于湖南邵东县,从小家境贫穷,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当地一所师范学校,在学校里接受了新思想。在学校期间,袁国平受徐特立等爱国人士的影响,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

立志报国的袁国平,在1925年考入了黄埔军校,开始从军了,与此同时,袁国平还加入了共产党,成了我党的一员。在黄埔军校经过系统学习,毕业后袁国平从事宣传工作,干得非常出色。

土地革命时期,袁国平为红军壮大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先后参加了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坚定了革命立场,锻炼了革命斗志。在1930年,红三军团成立,袁国平担任该军团的政治部主任。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袁国平也经历了长征,在长征途中,袁国平是红一方面军政治部代主任,与毛主席之间接触较多。在长征途中,毛主席对袁国平各方面的能力很是认可。

抗日战争爆发,1937年新四军成立,在组建新四军领导班子的时候,政治部主任一职务一直没有确定,毛主席得知此事后,他主动找来项英,向他推荐了袁国平,称赞袁国平能力强,适合担任新四军的政治部主任。在毛主席的推荐下,袁国平顺利上任。

坚决不做俘虏

“如果有一百发子弹,要用九十九发射向敌人,最后一发留给自己,决不做俘虏”

这是袁国平的诺言,他做到了宁死也不做俘虏。在皖南事变爆发后,新四军9000余人在遭到了国民党军的包围。那时候新四军军长叶挺冒死请命被顾祝同扣押,副军长项英以及副参谋长周子昆被叛徒出卖暗杀,新四军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危险局面。

在那种危险时刻,袁国平站了出来,他收拢新四军部队,指挥部队向北突围,在突围的途中,袁国平不幸受重伤,他身中数颗子弹,身体从山坡山栽倒在沟底的草丛中。新四军战士在突围途中,看到了一个血肉模糊的袁国平后把他叫醒,带上他突围。

在突围途中,新四军战士们遭到了敌人的伏击,袁国平在百余名战士的护送下,成功渡过了章家渡,可惜的是,在渡章家渡前的一百多名新四军战士,在渡过章家渡后,仅仅剩下了二三十人,袁国平在众多战士的掩护下,侥幸渡过袁国平。

看到战士们一个个为自己牺牲,袁国平自己也受了很重的伤,他感觉到自己已经很难突出重围了,对战士们说:“你们别管我了,赶快突围出去,替我向组织报告”。战士们落泪了,他们不愿意抛弃袁国平。

为了不拖累突围的新四军战士,袁国平在战士们不注意的时候,掏出了手枪,对着自己的太阳穴开了一枪,选择了自杀,那一年,袁国平才35岁,英勇就义。

袁国平后代如何

袁国平的妻子叫邱一涵,也是经历长征的一位红军女战士,邱一涵与袁国平在1929年结婚,两人自由恋爱,是军中的恩爱夫妻。结婚后,邱一涵为袁国平生下了一个女儿,一个儿子。

由于袁国平和妻子都是参加革命事业的革命者,因此为了革命事业,袁国平与邱一涵决定将女儿送到乡下寄养,不幸的是,袁国平的女儿殁于贫病无医。袁国平的儿子早年也没有受过教育,皖南事变后,袁国平在突围途中牺牲,他的儿子才两岁。

袁国平牺牲后,他的儿子受到组织照顾,与自己的母亲邱一涵生活在一起,在邱一涵的照料下,袁国平的孩子顺利长大,最终考上了一所军校,成了一名解放军少将。

结语

皖南事变中,无数优秀的革命同志被残害,这对于我党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损失。皖南事变后,我党看清了国民党的真实面目,吸取了教训。

袁国平不愿意做敌人的俘虏,也不愿意拖累自己的战友,他选择自尽结束自己的生命,他的死,是我党的巨大损失。在革命的道路上,像袁国平一样为革命牺牲的同志们成千上万,他们为了自己心中的那份信念,为了革命的胜利,付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值得我们尊敬。

0 阅读:22

你若安好如初见

简介:阳光洒满大地,却没有洒进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