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深秋,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在陕西清涧县与胡宗南的国民党主力部队展开激烈交锋。经过一番激战,我军成功击溃了国民党精锐的整编第七十六师,不仅消灭了其师部和下属的一个旅,还俘虏了该师师长廖昂。这场战役是西北战场上的一次重要胜利。彭老总心里清楚,廖昂可不是等闲之辈。他可是正经八百的军校毕业生,先是在黄埔军校第二期念完书,后来又去了国民党陆军大学深造。现在都混到中将了,在胡宗南手下干了好些年,是胡宗南身边最得力的左膀右臂。在红军第四次反“围剿”的鄂豫皖战场上,廖昂就带领部队与红四方面军交过手。之后,他又把兵力部署在川西北一带,给准备北上抗日的红一、红四方面军设置了不少障碍。
清涧战役刚打完,彭德怀得知廖昂被活捉,马上吩咐身边的警卫员:"去把那个顽固的反共头子带过来,我要亲自跟他聊聊。"警卫员喊了声“报告”,随后领着廖昂走进来。这位胡宗南手下精锐部队的师长显得不可一世,满脸傲气,刚跨进门就嚷嚷:“我搞不懂这场仗怎么会输,也不明白你们怎么抓到我的。有种就放我走,咱们堂堂正正再干一场!”彭总听完哈哈大笑,语气坚定地回应:“你整天待在那样的环境里,早就习惯了,根本察觉不到问题所在。所以,你当然搞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输。”
你们仗着有十万精兵强将,武器精良,可我们虽然只有几万战士,背后却站着陕北一百五十万乡亲。他们和我们心连心,人人都是战士。这样算来,我们的力量你们能比得上吗?在陕北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无论你走到哪个角落,不管是高山深谷还是乡间小道,都有我们的民兵在暗中观察。国民党军队的任何行动,都逃不过我们的眼睛,我们随时掌握着你们的动向。你们这支队伍失去了道义,像聋子听不见、瞎子看不见一样,处处受制于人,注定要失败。我们背后站着千千万万的百姓,胜利是板上钉钉的事。道理再明白不过了,我们进行的是人民的战争,这一点你们难道还不明白吗?
廖昂呆呆地站在那儿,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到了吃饭时间,彭总为了照顾这些被俘的士兵,专门派警卫员去厨房准备了些特别的饭菜。没过多久,通讯员端来了一碗热腾腾的面条。彭总二话不说,拿起勺子就开始往自己碗里盛面。廖昂起身,语气平淡中带着一丝惊讶:“彭总司令的简朴作风早有耳闻,但亲眼见到他吃这么简单的饭菜,还是让我深感意外。这份清廉,实在令人佩服。”彭总随即起身,严肃地回应道:“这饭有什么问题?战乱不断,你了解陕北百姓平时吃什么吗?作为人民的军队,百姓就是我们的依靠,我们理应和他们共渡艰难。”
眼下,他们连最普通的粮食都断了,只能靠榆树叶充饥。而我彭德怀能吃到一碗白面条,简直就像过上了皇帝般的日子,这待遇可真不一般啊!你们这些高高在上的权贵,只顾自己享乐,根本不在乎老百姓的死活。整天山珍海味,连普通的饭菜都觉得难吃,这样的国民党已经腐败到极点,老百姓迟早会彻底抛弃你们!廖昂愣在原地,不停地点头,刚进门时那股子傲气早已被彭总的正气压制得无影无踪。最后,他由衷地说道:“我总算懂了,为啥那么多国军的‘精锐',都栽在你们中共手里!”在见到彭德怀之前,廖昂已经和西北野战军的著名将领许光达有过接触。有趣的是,两人都毕业于黄埔军校,但廖昂是第二期学员,而许光达则是第五期。
许光达和这位学长交流时,曾大方地表示:要是廖昂心里不服,他可以向上级申请,把廖昂调回去,让他再带一个师过来,咱们再比试比试。在与许光达和彭德怀会面后,廖昂心中对与中共军队对抗的念头彻底打消了。尽管他内心充满了犹豫和恐惧,彭德怀最终还是答应了许光达的提议,让廖昂安然返回。这次惨败让廖昂彻底认输,尽管他又回到蒋介石阵营,却再也没机会指挥部队。他先是移居台湾,最后在美国结束了一生。据《彭德怀传》(当代中国出版社)和《第一野战军征战纪实》(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等史料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