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要介绍的是一位胶东历史人物,他的名字叫作高鹤龄,生活在清代中后期,籍贯为登州府莱阳县,有武进士的功名,其事迹在民国版《莱阳县志》中有较为详细的记载。(注:以“鹤龄”为名的胶东历史人物还有清代招远籍武进士邵鹤龄。)
根据记载,高鹤龄,字镇东,具体是鲁格庄村人。鲁格庄村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属老莱阳县第七区岚桑乡管辖,现在则位于莱西市马连庄镇的地界。
鲁格庄,据说因明代鲁姓最早来此建村而得名。随着历史的变迁,该村的姓氏结构已经发生变化,有高、王、咸、董等姓氏,其中高姓居多。
(鲁格庄村的位置示意)
关于鲁格庄村高姓的由来,《莱阳县志》记载道:“高氏,进士出之族,世籍海阳灰(徽)村,析一区西古城、七区鲁格庄、高家屯诸村。”按此说法,该村高姓源自海阳徽村。
高鹤龄少年时,本来要走读书科考之路。但他看到《史记•项羽本纪》之后,心生感慨,便决定弃文从武。道光二年(壬午,1822年),他成功考取武举,次年(癸未,1823年),又联捷考取武进士,获授蓝翎侍卫,从而踏入仕途。
此后,他历任安徽徽州营左营守备、江苏常州营左营守备、署杨舍营都司、常州营参将。因为曾任参将职务,外界一般敬称他为“高参戎”。
再后来,进入暮年的高鹤龄卸任官职回到故乡莱阳居住。咸丰十一年,捻军进攻胶东半岛期间,他以致仕(退休)武官身份带领地方团练在展格庄一带进行抵御。由于团练为临时募集,进退无章法,交战时一触即溃。高鹤龄本人不肯退却,战死沙场。
对此,《莱阳县志》称:“捻匪犯境,率乡勇御贼于展格庄。乡勇不受节制,交绥辄溃,鹤龄独不肯退,手刃贼十余,马蹶遇害。”
清廷知悉高鹤龄战死一事后,下令予以“云骑尉”世职,并入祀褒忠祠。相应恤典信息在《清实录》中就有记载。
除了官方的恤典之外,民间也有人以撰写传记的形式来纪念高鹤龄。其中,与鲁格庄高氏有亲戚关系的招远人杨淑荫就撰写了一篇《高参戎鹤龄传》,后来被《莱阳县志》所收录。
根据文中记载,高鹤龄膝下有两子,分别叫作高联登、高联科,当时均有太学生的功名。至于再往后的子孙信息,则暂时不得而知。如果有鲁格庄当地的朋友了解详细情况,欢迎补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