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5月,朱镕基总理视察安徽省南陵县粮仓前一天,仓库内空空如也,但他到达时却看到了粮食满仓的景象。造假揭穿后,朱镕基勃然大怒痛斥道:“连我都敢骗,真是胆大包天!”
那么,当地政府为何要做出此等欺上瞒下之事呢?
朱镕基的人生经历颇为传奇,从一个出身普通的百姓到国家总理,这一路他走得十分艰辛。9岁那年,母亲也去世后,他便依靠伯父生活。尽管生活不容易,他仍坚持努力学习,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
毕业后,他进入了东北工业部工作,之后又经过几次工作调整,曾担任过国际计委主任办公室副处长、国民经济综合局工程师等职务。
1958年,他被错误的打成右派,白白荒废了20年的时光,还遭受了不少折磨。但是他并没有丧失斗志,顽强的扛下了一切苦难,平反后还能快速进入工作状态,有条不紊的开展工作。
1983年,朱镕基终于结束了二十年的蹉跎岁月,成为国家经委副主任,之后还兼任了中国银行行长之职,也曾当过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院长。
1991年,他升任国务院副总理。在他任职期间最重视的就是农业,最关心的就是粮食,他曾说过:“我花在农业上面的精力超过金融方面”。所以他担任总理后,第一次下到地方考察,就是去考察安徽的农业。
1998年5月22日,朱镕基来到安徽南陵县的鹅岭粮站,高兴地与在场之人握手,亲切问候。他十分关心地方粮站是否按照中央要求向农民购粮,于是便问他们是否已经“敞开收购”,还问了一个乡的田亩数、产量以及去年收购量等详细问题,并且根据一个乡2300亩田进行计算,一年种植两季,得出粮站所说今年购粮1700吨,农民手中肯定还有余粮,也就说明他们并没有真正做到“敞开收购”。
面对朱镕基的疑问,粮站负责人十分镇定地说道:“我们已经尽力了,现有粮库都用上了,全部爆满”,然后邀请朱镕基进仓视察。
朱镕基走进三号粮仓,看到的就是堆得又高又整齐的粮垛。看了一会,他又登上粮堆最高处仔细察看,看到满是粮食的仓库,他不由得放心了。这说明他制定的粮食政策被落到了实处,当地农业发展良好。
因此,当天在芜湖市召开座谈会时,他特别指出:“安徽是执行中央政策最坚决的地方之一。”
此时的朱镕基怎么也想不到,他大加赞赏的地方不仅没有按照中央指示执行,而且还阳奉阴违,将瞒天过海战术运用到极致。
原来南陵县鹅岭粮站并没有粮食,是当地政府得知朱镕基将要视察时特意安排的假象,目的就是要让朱镕基“满意”。他们从三里、烟墩、工山、陈桥等地突击调运1031吨粮食,发动所有人,仅用四天的时间做成了此事。
为了保证万无一失,他们还将站长刘鸿降为仓库管理员,由三里屯中心站站长俞水华暂时任站长,将所有可能的情况背诵下来,以便应付总理的问题。
后来造假事件揭露后,朱镕基十分震怒,说他们胆大包天,连他都敢骗。
那么,他们到底为什么要做出如此胆大妄为之事呢?其实如此做法跟当时中央制定的收购粮食政策有关,中央为了保障农民的收益,要求地方按照中央规定的价格向农民收购粮食。
但是,随着粮食产量逐渐增多,这项政策便难以执行了。因为中央规定如果出现亏损便要地方自行补贴,地方政府为了省下这笔费用,因此铤而走险,妄图以假乱真。
然而假的终究成不了真的,他们如此做法危害极大,因为如果中央领导得到的都是这种假信息,将不利于国家政策的颁布和实施,所以朱镕基才如此震怒。
一代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