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孙子兵法》看现代战争19•胜可知

程远鹰眼观 2024-06-30 11:03:36

《孙子兵法》第四篇“军形篇”中的第一段: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译文:过去善于用兵的人,总是先创造自己不可战胜的条件,并等待战胜敌人的机会,使自己不被战胜,其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敌人能否被战胜,在于敌人是否给我们以可乘之机。所以善于作战的人,只能够使自己不被战胜,而不能使敌人一定会被战胜。所以说,胜利可以预见,却不能强求。

孙子这句话说的是,善于指挥作战的人,先要做到不会被敌人所战胜,然后待机战胜敌人。

孙子主张要"有备无患",要"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九变篇》)。

类似的思想还有《淮南子·兵略训》:"善用兵者,必先求诸己而后求诸人,先为不可胜而后求胜。"

《盐铁论·险固》:"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

《投笔肤谈》:"凡欲胜人,必先以敌不可胜我之事为之于己,而后乘隙以攻之。"

以上这些论述,都是强调用兵作战应遵循先要做到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再寻机破敌,争取胜利的基本原则。

凡攻敌者,若无坚实防御体系而悉数投入所有兵力长驱直入攻敌,难免陷入首尾顾盼的泥淖中,到最后畏首畏尾,很难取得胜利。因此,要想战胜对手,必须先使自己强大,而后才有资本有实力傲视群雄。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毛泽东把这个被历代军事家视为秘籍的重要军事思想,归纳成一句朗朗上口的短语: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在保身和制敌这二者之间,前者永远是后者的基础和保障,对此,为将者不可不察。

赵国大将李牧驻守雁门关之时,十分重视防守,还派出大量情报人员刺探匈奴人的举一动。

每逢匈奴军前来抢掠,他就退守城中,使敌人无功而返。几年间,李牧从不主动进攻,于是匈奴人认为他胆小软弱,因而对其放松了警惕。

一次,匈奴军受到佯败的赵军的引诱而贸然前进,结果进入了李牧预先设下的包围圈,最终导致数万匈奴骑兵全军覆没,赵军终于取得了对匈作战的决定性胜利。

历史上规模最大,两军作战拖得久是秦赵的长平之战,对峙了将近2年多,几乎拖垮了秦赵两国。赵王一碗粥分3顿吃,终于熬不住,撤掉建议继续守战的廉颇,而启用纸上谈兵主张出击的赵括。最终被战神白起坑杀40万。

俄乌战争中,乌克兰就拼死顶住了俄军的第一波进攻,然后边打边退,慢慢积累力量。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自己变强,是战胜对手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等待时机,主动出击,乌克兰终于开启了反击作战。

2024年6月23日,乌克兰向克里米亚塞瓦斯托波尔市发射了5枚装有集束弹药的美制陆军战术导弹,其中4枚在空中被俄方防空系统摧毁,另外1枚被击中后偏离了既定航线在空中爆炸,造成人员伤亡。

俄罗斯国防部公布这5枚陆军战术导弹的主要攻击目标是贝尔贝克军用机场。

射程达300公里的陆军战术导弹系统“ATACMS”,是美援乌众多重要武器之一。这意味着乌克兰可利用其直击克里米亚等俄军战线后方纵深目标。

6月25日,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与俄罗斯国防部长别洛乌索夫举行电话会谈。别洛乌索夫警告说,美国继续向乌军提供武器,会导致局势有进一步升级的风险。

这也从侧面说明,乌克兰坚持了“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原则,目前已经进入寻找俄罗斯“破绽”的阶段,未来“胜可知”也!

0 阅读:1

程远鹰眼观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