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低调的沈飞六代机,自从去年首次公开亮相后,很长时间内没什么动静。不过近日网上突然出现大量试飞视频画面,不仅飞行高度越来越低,而且网友拍摄清晰度也在不断提高,于是更多细节曝光见证这款被称为歼-50的未来定位。
沈飞六代机是去年底首次公开,当时和成飞六代机歼-36保持同步,可能是南方人口密度高又处于闹市。成飞歼-36每次试飞,基本等同于公开随便拍,可以大量高清视频画面火遍网络,这款三发重型机似乎没有秘密可言,只需要一个合适的时间宣布交付入役就好。反观沈飞六代机非常低调,拍到的画面清晰度可以忽略,由于之前都是仰视甚至外媒猜测它是无人机。直到近日多角度高清图公开,美媒才得出“重要结论”,沈飞六代机是有人驾驶战机还很厉害。
这次公开照片有张侧视图,而且清晰度还算不错可以看到座舱,座舱高度比传统四代机要低矮,扁平化设计对速度、隐身效果都有强化。弧形舱盖和机身紧密融合,座舱盖边缘正常也进行过锐角处理,目视视野应该会有一定限制。但在六代机时代,近距格斗已经不是主流,再加上大量传感器能提供更多信息利大于弊。而且座舱盖很长,估计可以坐进双人机组,比如一名飞行员驾机另一名指挥“忠诚僚机”。
接下来就是动力系统,矢量推力技术一直是航空工业最大不足之一,但从这次曝光新照片可见,歼-50确实采用了二元矢量推力发动机。对采用无尾翼布局歼-50来说,对飞机的操控主要依靠翼尖控制面,以及传统机翼控制面协同。如果得到二元矢量推力加持,机动性将得到质的提升,而且安全系数也更高。从照片可见,同款发动机之前在珠海航展上曾经展示,相当于技术储备完善随时可用。
歼-50虽然定位六代机,拥有远超传统战机隐身性能,理论上在超视距外就能轻松解决敌方战机,基本不可能进入近距格斗。但为了预防万一,它依然非常重视高机动性能,由于没有垂尾和平尾因此后缘副翼非常多。独特的兰姆达机翼设计,左右各有4片柔性可变弯度副翼,再加上可动翼尖已经高达10片。能够控制这么复杂的气动布局,可见沈飞在飞控技术方面有多厉害,当然歼-50也就拥有更强的高机动性能。
机腹正如大家看到的确实有条沟,所以主弹舱是两个分开结构,相比五代机完整主弹舱,内置空间好像多少会受点影响。比如最大载弹量,以及挂载更大的弹药等,不过还好拥有侧弹舱,在火力持续力方面应该强于五代机。然后最大的外部特征回到起落架,前轮采用双机轮结构,后轮和传统五代机一样都是单轮设计。
采用这样的设计风格,显然考虑到该机重量大,特别是降落时对前轮将形成巨大压力。有网友做了个对比,发现歼-50和歼-20相比确实要大上一号,六代机果然都朝大型化方向发展,大航程大载弹量缺一不可。当然这种双机轮设计,还有可能是一机两型需要,毕竟沈飞研制舰载机很专业,六代机显然也要考虑上舰需求。只是这么大的机体,如果上舰对平台吨位要求不小,或许就是和下代10万吨超级航母相匹配。
北方六代机其实进度一样很快,只是地广人稀能拍到的机会相对少一点,现在能集中看到这么多视频画面,说明它的测试频率在增加。按照美媒《战区》的说法,歼-50拥有强大的隐身性能,以及先进传感器、高机动性等,相比设计激进的歼-36更像传统战斗机。所以未来它的定位可能侧重制空作战,而且以目前美国研制六代机进度看,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绝对领先。
沈飞六代机的腹部两条十字大凶沟!说明沈飞对隐身飞机的设计还没有学到精髓,估计他们看到苏57和F35的腹部凹凸不平,也想学,问题是学的是缺点,想要设计些与众不同的特色,六代机就有了现在看到的设计。然而那两条十字大凶沟严重妨碍了腹部的隐身性能,违反了隐身学,画虎不成反成猫!😂听君一席话 ,现在只是试验机改正还来得及,空军版的腹部全部抹平,越平越好!舰载机版的中部和前部抹平,只在中后部留一条小浅沟用于安置长尾勾。同时,要采用两元矢量方型喷口!这样,大副增加了雷达隐形性能,更重要的是实现了红外线隐形,同时增加了机动性,一举三得![拍手][点赞]
好!很好!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