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个男人的“婚房”陷阱:消失的“共享女友”如何套走千万房产?

寻跃菡评娱乐 2025-04-14 20:26:38

你有没有想过,谈个恋爱能把自己谈进房贷里?

最近,36个大老爷们儿就集体栽在了“爱情”这个坑里。

他们来自天南海北,年龄从25岁到40岁不等,唯一的共同点就是——都曾有个叫“刘佳”的女友,都在她的“建议”下买了同一栋楼的房子,最后都成了“人财两空”的冤大头。

这年头,听说过“杀猪盘”,可“杀房盘”还是头一回见。

恋爱脑遇上套路党,简直就像小白兔撞上老狐狸,连个渣都不剩。

01 39个男人,同一女友,同一栋楼

28岁的程序员小王(化名)第一次见到刘佳是在交友软件上。

女孩长发披肩,说话温柔,朋友圈里全是烘焙、健身的“岁月静好”。

两人聊了半个月就确定了关系,刘佳总说:“等买了房,我就带你见爸妈。”

在刘佳的推荐下,小王咬牙贷款买了惠州某楼盘的一套两居室。

“她说房产证不用加她名,反正以后都是一家人。” 这“懂事”的态度让小王感动不已。

可交完首付第二天,刘佳的电话再也打不通了。

更魔幻的是,当小王跑去楼盘维权时,竟撞见35个和他遭遇一模一样的男人——他们都为“刘佳”买了同栋楼的房子,首付从50万到150万不等。

02 套路拆解:“共享女友”的精准收割术

为什么这么多高学历、有积蓄的男性集体中招?

梳理案件细节,刘佳的套路堪称“教科书级别”:

1. 精准筛选目标:

标签明确: 瞄准27-40岁、急于结婚、有一定积蓄的男性。

人设立体:朋友圈打造“独立女性”形象,聊天时却暗示“愿意相夫教子”,满足男性对“理想妻子”的幻想。

2. 情感操控“三步走”:

第一步: 用温柔攻势快速建立信任,甚至主动提出“婚前体检”“见家长”等承诺;

第二步:以“婚房”为诱饵,强调“买房=结婚门票”,却拒绝房产加名,降低对方戒备;

第三步:联合房产中介唱双簧,虚构“内部折扣”“限时优惠”,制造紧迫感159。

3. 利益链暗藏玄机:

有受害者发现,刘佳推荐的楼盘均价竟比市场价高出20%,且开发商与其有疑似利益关联。

“这不是恋爱,是组团卖房啊!” 律师指出,若证据确凿,这可能涉及团伙诈骗。

03 背后真相:婚恋焦虑下的“人性围猎”

这场荒唐闹剧,撕开了当下社会的几道伤疤:

1. 婚恋市场的畸形规则:

“没房不结婚”的压力,让不少男性把买房视为“爱情投名状”。

刘佳正是利用这种心态,把婚姻异化成“购房KPI”。

讽刺的是,当她拒绝加名时,男方反而觉得她‘单纯’,殊不知这才是圈套的开始。

2. “情感诈骗”的升级迭代:

传统骗局往往虚构身份直接骗钱,而“杀房盘”却披着“正当需求”的外衣,甚至用真实楼盘和合同做掩护,让受害者维权时陷入“民事纠纷”的泥潭。

3. 楼市的灰色诱惑:在部分三四线城市,开发商为去库存,与中介合谋“借婚恋促销售”早已是潜规则。

有业内人士透露:“一套100万的房子,中介能抽15万,比卖房提成高多了。”

这场“共享女友”闹剧,给所有人敲响警钟:

警惕“速成式婚姻”:认识一个月就逼你买房的“爱情”,99%是生意;

破除“有房才有家”的执念: 婚姻的本质是感情,不是房产交易。

36个男人的故事,看似荒诞,却折射出普通人面对婚恋与房产时的集体焦虑。

当我们把房子当作婚姻的入场券时,爱情早已成了被明码标价的商品。

0 阅读:0

寻跃菡评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