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昆是“奋斗者的楷模,新时代的歌手”。
她是我国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从她脸上被岁月留下的折痕中不难看出她曾经历风霜,
只是不管什么时候,她依然用最饱满的热情深爱着她的舞台和她的歌迷和学生们,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艺术家。
她演唱的歌曲《秋收》《纺棉花》《农友歌》《夫妻识字》《北风那个吹》《兄妹开荒》《抗日战士出征歌》等等歌曲都成为一代人脑海中的记忆旋律。
她和丈夫为了歌唱事业舍小家顾大家,丈夫周巍峙也是著名音乐家,代表作《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夫妻二人为了音乐事业把孩子交给保姆照顾,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迟来的父爱和母爱突然醒悟时,儿子早已长大成人,
王昆和周巍峙多少次想和孩子谈谈心却发现很难走进孩子们的心里。
王昆与丈夫周巍峙
他们知道,这是选择事业的代价,两位老人只能流着泪听儿子控诉,我妈妈的怀抱里总是抱着她心疼的学生,不是我..
01 行军路上的小歌星
王昆是河北人,生于1925年,祖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人,
那个年代女孩子能念书识字的不多,加上一些陈旧思想,对于女子总是不公平的。
母亲段明珠就曾深受其害,她不顾所有人的反对,坚持不给女儿缠足,带着孩子大大方方地走在路上,
赶上庙会节庆,段明珠就带着王昆一块儿去听戏。
看着戏台上杂耍卖艺的人,王昆一双眼睛都看花了,
每次听完戏回来她脑海中回荡着旋律,轻轻跟着唱出来,
母亲段明珠给她打着拍子,走在回家的路上,时光缓慢而温馨。
这样愉快的时光被敌人的的炮弹摧毁了,
1938年,还不满13岁的王昆被迫跟着家人东躲西藏,
后来实在缺衣少食,又一心想要救国救民,王昆参加抗日自卫会,和她一样大小的孩子都被迫早早地肩负起这沉重的担子。
王昆在部队里用歌声激励人心,别看她年龄小,嗓音的爆发力十足,在这儿她可是有名的小歌星,
行军路上靠着王昆的歌声为战士们消除思乡之情和心中的寂寞。
她的歌声像温柔的风,吹到哪里都让人浑身舒畅,
此时18集团军的音乐才子周巍峙听说了王昆的大名,特意赶来想见识一下本尊,
如果真的百年难遇,那一定要收入囊中,作为战地服务团的团长他深知一个好苗子有多么难得。
周巍峙比王昆大了9岁,他已经是一个老兵了,
王昆第一笔见到她时不怯场,笑盈盈地做着自我介绍,然后就清唱了一段儿,
周巍峙听了立刻就给她鼓掌,一首《松花江上》俘获了他的耳朵也征服了周巍峙的心。
王昆被周巍峙收入团里,成了一名正经的文艺兵。
周巍峙对她格外照顾,在音乐上他们亦师亦友,
那时候条件简陋,一个木板凳,几块木板凑成一张桌子,找一片空地围起来就是他们的练声房。
想画音符没有纸就捡烟盒写下来,周巍峙身上对于音乐的坚持和努力都让王昆看在眼里,
她对这位团长由敬佩渐渐地转为爱慕,没想到周巍峙先一步对她表明心意,
两人坠入爱河,在那个年代性格保守,没人的时候才敢牵一牵手,大多数时间他们还是围坐在一起讨论工作。
1943年,年满18岁的王昆和27岁的周巍峙举行了简单的婚礼,
他们胸前扎着红花,结婚照上两个人都笑容腼腆。
婚后周巍峙接到上级命令要求他随部队返回延安,
为了隐匿行踪他们要步行前进,全程2000多里地。
王昆二话不说扎起腰带,把头发绑在脑后,连夜替自己和周巍峙收拾行李跟着组织一块儿出发。
到达延安后,他们马不停蹄地开展工作,
王昆得到歌剧《白毛女》中“喜儿”的角色,
为了演出效果她起早贪黑,晚上点着煤油灯查阅资料,把家里能用的纸张都拿出来写下自己的感悟和心得。
那时候王昆身上都是为了事业拼搏的冲进,
她和周巍峙商量,决定晚两年再要孩子,先把重心都放在工作上,
丈夫尊重王昆的想法,对她说“你就做你想做的,其他的交给我。”
《白毛女》成功上演,王昆也成为第一代“喜儿”她也是许多观众心中最经典的存在。
02 对得起所有人却对不起孩子
直到1947年,王昆和丈夫一边忙着事业,一边抽空生下了儿子周七月,为什么说是抽空?
《白毛女》的大火让王昆忙的脚打后脑勺,身上的责任与义务义不容辞,
在儿子出生没几天王昆就投身工作,周巍峙请来保姆照料儿子,他也尽可能压缩工作,肩负起丈夫和父亲的担子。
王昆的工作蒸蒸日上,新中国成立后,她也随着一股学习浪潮进入中央音乐学院进修,
因为学业繁重,王昆十天半个月也难回一次家。
转眼,儿子周七月已经到了上小学的年纪,可是他开口叫妈妈的次数少得可怜,
每当周七月哭着想妈妈的时候,周巍峙就那拿着王昆的照片一边给他讲故事,一边让他看着照片,
后来周巍峙以为妈妈就在照片上,想妈妈时他就拿着照片怯生生地叫“妈妈”。
王昆在学校经常深夜思念儿子,孩子从托儿所就开始住校,她想着想着就泪流满面,觉得对不起孩子。
难得休息日回家一趟孩子跟她并不亲近,她心里又懊悔又自责。
丈夫也劝着“等孩子大了,也许就能明白你的为难之处”。
王昆只能收起眼泪,努力为儿子创造更好的生活。
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后王昆与丈夫生下小儿子周月,
周月一直跟着保姆,王昆对此愧疚地说“我不是一个称职的妈妈”。
她错过了儿子成长的重要时刻,在孩子的童年记忆里很少有妈妈的身影,
慢慢的,母子关系越来越疏离,这些都在后来让王昆心痛莫及。
王昆在《东方红》中演唱《农友歌》
其实,王昆确实也是太忙了,但她心里一直挂念着儿子,1970年隆冬,因为特殊年代到来,王昆在张家口部队农场劳动改造。
那天夜里,天空飘着鹅毛大雪,她得知小儿子乘坐的火车会在凌晨5点到站来探望她,
从深夜一点半开始,王昆就激动得再也睡不着,因为要步行17里地,凌晨两点半她就出门前往车站。
王昆盼子心切,一路上顶着大风大雪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挪着步子,终于在4点30分到达车站,
结果因为太久没见面,她没能第一时间认出孩子,就这么等到六点半也没看到小儿子周月。
等她带着失望回到房间里时,看到周月坐在桌子上吃早餐,
一时间羞愧,自责,思念种种心情交织着,
王昆冲上去把周月抱在怀里,眼睛一酸,眼泪立刻就流了下来。
在极大压力下,亲人是王昆心中最大的温暖,
大儿子受到她的影响,被抓起来严刑逼供,遭到各种非人的待遇,甚至险些被拉出去处极刑。
王昆以泪洗面,她恨不能代替儿子受苦,更恨这莫须有的罪责到底何时是个头?
王昆苦苦的哀求能够去看一眼大儿子,可是没人批准,
体会到什么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每天被关在牢里,什么也做不了,除了流泪,她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暗无天日的日子一直熬到了1977年,王昆和丈夫重新恢复工作,
大儿子周七月也从牢里出来,一家人团聚在一起。
周七月此时已经30多岁了,他后来参与编剧《火龙》《牛氓》《江湖兄弟》等,
观众反响还不错,他还是副导演,执导《双雄会》《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等作品。
周七月一直到30多岁才结婚,在母亲王昆看来,儿子能有个自己家比什么都好。
03 音乐界的伯乐
1982年,王昆被提拔为歌舞团团长,她发掘并培养了很多学生,
郑绪岚、朱明瑛、索宝莉、郭蓉、崔健等,都是王昆慧眼识珠把他们推上舞台。
郭蓉刚来时,因为家里情况很差,她身上穿得破烂,王昆直接带她来家里住,
把自己的衣服拆了做成郭蓉的尺寸,还送给她自己最喜欢的一件皮裤。
小儿子周月在一旁羡慕不已,他多希望妈妈也能这么用心对自己好,而不是把他和哥哥都放在学校寄宿。
周月记忆里自己家就像个旅馆,食堂,
妈妈不断把学生带回来,给他们做饭,教他们学唱歌,还给他们零花钱,既是老师更像妈妈。
歌手崔健得到王昆的指导和支持,才没有导致才华埋没,崔健一直将王昆视为恩人。
周巍峙形容王昆是“肛肠科动物”没心没肺,
这句话周七月感同身受,在母亲王昆举办的从艺六十周年演唱会上,
周七月的文章《从侧幕看妈妈》里说“妈妈不称职,家庭观念不强,事业心太重”。
王昆突然意识到,儿子已经长大了,她亏欠孩子们太多,
就连两个孩子都已经成家,她也很少去看望他们,
王昆泪洒现场,在舞台后方,她拉着儿子的手“是妈妈不好,妈妈对不起你们”。
听到母亲的话,周七月和周月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2009年,周巍峙因为肺炎住院,王昆和儿子在医院里轮流照顾他,
就连住院时,他也把自己埋在文件堆里,吊着点滴批复稿件,对待一刻也不停。
王昆老师最后一次演出
王昆身体也大不如前,出行都要依靠轮椅,
每天学生们来到她家里,她就坐在轮椅上教大家发音,唱歌,
二位老前辈对自己的事业鞠躬尽瘁,两个儿子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特别是对于王昆,他们渐渐的不再疏离妈妈,只要有空就带着孩子们一块儿回来陪伴母亲。
听母亲闲话家常,陪父亲看看新闻聊聊政事,一家人坐在一起时,王昆和周巍峙脸上是掩藏不住的高兴。
04 临终解开心结
这些年,周巍峙身体越来越差,一直用药养着,直到2014年因病住院后,他再也没有醒来,以98岁的高龄离开人世。
王昆在病床前一直守着他,丈夫去世那一刻,她再也绷不住声泪俱下,她一声一声的喊着“你怎么不等我啊!你走了我可怎么办啊”
让所有人意外的是,在周巍峙去世两个月后,王昆突发疾病陷入昏迷,两个儿子焦急不已,
在她昏迷时,学生们赶来医院给她唱歌希望能够唤醒王昆,王昆听到歌曲留下眼泪。
孩子们一直陪伴在王昆身边,2014年11月21日,小儿子周月拉着妈妈的手,
眼睁睁看着心电图变成了一条直线,他流着泪对妈妈说“妈妈我爱你”。
周七月也紧紧拉着妈妈的手“妈妈我爱你”。
听到这句话,王昆的心电图突然又跳跃了五六秒钟,终于还是变成了一条直线。
临终,她听到儿子对自己说“我爱你,妈妈”就已经不再有任何遗憾了,和儿子多年来的疏离也在此刻溶于亲情之中。
到如今,周月和周七月也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
在他们心中母亲王昆永远是那个容光焕发的模样,
他们会带着母亲对这个世界的热爱和责任一步一步往前走,教育好下一代家国大爱。
周七月
我们的一生中会遇见很多种感情,每一种都是生命的一部分,
纵然有无数种痛苦需要面对,也不要忘记有无数种快乐在等我们体会,
正是这样丰富多彩生活才赋予了生命厚重感,才让我们知道,何为不枉人间一回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