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27日,毛主席在中南海怀仁堂授予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共十人为元帅军衔,以表彰他们在中国革命战争中立下的赫赫战功。
这十位开国元帅只是最终被评定并被授予军衔的革命元勋,其实除了这十人之外,当初评定元帅衔时,还有4人上榜,分别是毛主席、周总理、刘少奇、邓小平。
因毛主席是新中国的最高统帅,在中国革命事业中贡献最大,被推举为大元帅军衔;周总理、刘少奇、邓小平也因领导中国革命战争,被评为元帅衔。
当毛主席知道自己被推荐为唯一的大元帅后,内心有点抵触情绪,1954年8月下旬,毛主席就对负责评衔工作的彭总和罗荣桓说道:我这个大元帅就不要了,让我穿上大元帅的制服,多不舒服啊!到群众中去讲话、活动,多不方便啊!依我看,在地方工作的都不评军衔为好。
尤其是最后一句“在地方工作的都不评军衔为好”,毛主席这句不经意的话语,周总理他们都看在眼里,也都纷纷推辞了元帅军衔。周总理作为开国总理,已经离开了军界,并没有担任任何军职;刘少奇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职务,同样是离开了军界任职,他们俩不授元帅衔还说得过去。
可是没想到,邓小平也坚决推辞了元帅衔,就有点意外了。
尽管邓小平在1954年被选为排名第四的国务院副总理,主要负责政府方面的工作,但他还兼任两个军职,分别是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军委委员。
要说邓小平是因为在政府任职才不授军衔,理由未免太牵强。毕竟陈毅也在1954年当选为国务院副总理,兼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邓小平和陈毅的政治资历相差无几,陈毅可以被授予元帅衔,那么邓小平也能授衔。
最关键的是在评衔授衔的最后关头,1955年9月3日罗荣桓呈送给周总理和刘少奇委员长有关评衔的正式报告中,专门提到现任军委委员全部授予元帅衔的决定。
报告中所指的“现任军委委员”就是1954年9月中央新成立的军事委员会,毛主席为军委主席,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邓小平、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共11人为军委委员,不设副主席和常委。
此时的邓小平作为排名第七的军委委员,已经被列为授予元帅军衔的候选人之一,如果邓小平同意授衔,那么他将是排名第七的开国元帅,地位在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之上。
纵观邓小平革命的一生,他确实是有战功、有革命资历被授予元帅军衔的。按照评衔规定:对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或领导战役军团作战、立有卓越功勋的高级将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在红军时期,1929年邓小平与张云逸领导发动百色起义,担任红7军的政委、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抗日战争时期,邓小平接替张浩(林彪的堂哥)担任八路军三大主力师之一的129师政委,成为刘伯承师长的搭档;解放战争时期,邓小平又担任解放军五大野战军之一的中原野战军政委,作为淮海战役总前委书记,曾指挥了震动中外的淮海战役。
在中国整个革命战争时期,邓小平在创建人民军队、领导武装力量对敌作战、参与战略决策等方面功勋彪炳,授予开国元帅衔当之无愧。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邓小平仍坚持自己的意见,主动推辞开国元帅军衔,才显得更加伟大。
不过,在邓小平推辞被授予开国元帅衔的33年后,他又推辞了我军最高级军衔——一级上将军衔。
1965年共和国实行了10年的军衔制被取消,无军衔现状一直持续到改革开放以后,面对日益繁多的对外交流活动,解放军没有军衔的弊端逐渐暴露了出来,无法做到军事对等。
于是,邓小平提出对解放军高级将领重新授衔。此时,新中国已经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并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由邓小平担任军委主席。
当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军官军衔条例草案时,有部分人大委员提出军委主席应该授予元帅衔。可邓小平作为军委主席在听到这个建议时,又明确表示了自己不当元帅,还搬出了毛主席,他说:当年毛主席就没要大元帅衔,我要这个衔干什么?没有用。
随之,邓小平就提出和平时期不设元帅衔和大将衔的建议,这下可难住了评衔工作的人,如果军委主席不授元帅衔,那该授什么军衔呢?不可能和那些高级将领一样被授予上将军衔吧,为了把军委主席和副主席与普通上将区分开来,评衔工作者又提出了一个“一级上将”的军衔,地位在上将军衔之上,专门授给军委主席和副主席。
没想到,这个和平时期的最高级军衔“一级上将”军衔还是遭到了军委主席邓小平和军委副主席杨尚昆的推辞。
1988年,解放军举行了恢复军衔制后第一次授衔仪式,授予了洪学智、刘华清、秦基伟、迟浩田、杨白冰、徐信、郭林祥、王诚汉、赵南起、李德生、张震、尤太忠、刘振华、向守志、万海峰、李耀文、王海共17名高级军官为上将军衔。
至此,一级上将军衔和开国大元帅军衔一样,成了摆设,并没有被授予任何人。
就这样,邓小平于1955年推辞了开国元帅军衔之后,又于1988年推辞了一级上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