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套课程终于和大家见面了,这套课程的名称叫做《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学习课外知识》,今天这一期算是整套课程中的第一节课,是让大家对这套课程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这套课程从构思到录制完成前后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本来刚开始计划用两个月的时间把稿子写好,然后用一个月的时间录制完成,结果到真正下笔写的时候就没那么简单了。整体框架、整体思路脑子里已经有了,但写到具体的每一期时就得好好斟酌一下了。
哪些方法更适合如今的孩子们?哪些方法咱们家长用起来比较方便,效果还好?哪些案例家长们听起来更亲切、更容易明白?然后就是写了改,改了写,每一句话都得细细琢磨,有时候一个内容反复推敲好多遍,总感觉哪不太好,反而是在不经意的那么一瞬间突发灵感想到了,有时是在接送孩子上下学时,有时是在做饭时,有时是在开车时,甚至是在上厕所时,不管在哪我都会立马停下手中的事,赶快拿出手机把它记到备忘录里,等晚上十点以后再汇总到电脑上。同时还要查各种资料,翻阅了大量的相关书籍、看纪录片、看影视剧、听有声书等等。
有人说为什么非要等到晚上十点以后呢?
因为晚上十点以前我不属于我自己,怎么说呢?因为晚上十点以前我得照顾孩子,给孩子做饭、接送孩子上下学、辅导孩子学习、上班工作等等。这些家庭琐事,这些事儿家长们再熟悉不过了,也都深有体会。我家两个孩子,大的五年级,小的幼儿园。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我更懂家长们,也更理解家长们在日常教育孩子中遇到的苦恼。
所以,我晚上十点以后才有自己的时间,大部分稿子都是在半夜完成的,有了灵感甚至写到凌晨两三点。当然,有时心烦意乱时一晚上也写不了几个字,就这样拖拖拉拉写了将近一年的时间,还好赶在今年暑假前完成了。
好了,不说这些鸡毛蒜皮的事了。
进入正题,说点正事!
一、为什么会出这样一套课程?首先,我先聊聊我为什么会出这样一套课程吧。
如今的家长,已经是升级版的家长。我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我深有体会。网络上制造焦虑的内容太多,我们家长喝的鸡汤也太多了,我们家长只想要干货,只想要现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套课程全都是结合我个人多年教育实践经历,站在教师、家长、孩子三方角度去思考,去总结,都是在教育实践中探索出的现实可行的小方法。当然了,家长们在看这套课程之前也要明白一个道理:里面讲到的方法家长们可以用,但不要生搬硬套,一定要结合自己家孩子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有借鉴也要有创新。方法可以借鉴,启发才是目的。
如果家长们在我这套课程中有那么几点得到了帮助,得到了灵感,得到了启发,并结合自家孩子情况有创新,帮助孩子增长了课外知识,成绩有所提高,那么这套课程的目的就达到了。
用几句简短的话来总结这套课程的目的吧:引起家长们对孩子学习课外知识的重视,给出一些现实可行的引导方法,解决家长们迷茫焦虑的现状,增长孩子们课外知识的储备,提高孩子们的综合素养。
这就是我这套课程的最终愿景。
大部分家长对课外知识不够重视,即使重视,也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去引导孩子学习课外知识。孩子要上小学了,该给孩子准备哪些课外书?给孩子买了好多书,孩子就是不看,咋办?该如何引导孩子看课外书?如果孩子就是不爱看课外书,有没有其他方法来替代、帮助孩子增长课外知识呢?那么要不要让孩子看电视呢?这一系列的问题在这套课程中都可以给你一些答案和建议。
二、这套课程包括哪些内容?下面,我简单的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学习课外知识的重要性:这一期课程主要是引起家长们对孩子学习课外知识的重视,让家长们明白,家长辅导孩子的重心应该是课外。
引导孩子学习课外知识的六种途径和六种方法:在这些课程里面,给出了很多增长课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比如看纪录片这种方法,看哪些纪录片、看纪录片在哪里找,以及引导孩子学习课外知识的小方法,方法简单实用,内容详实具体,方便家长们借鉴使用。
一定要尽早帮孩子在大脑中构建“历史和地理知识框架”:这个内容看似不重要,其实很重要,这个一定要在小学阶段就开始构建。
重视孩子对红色教育知识的学习:学做人的同时增长课外知识,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
重视孩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和了解:作为一个中国人,不精通但是也要有所了解,非常提升孩子的综合素养。
日常和假期如何规划孩子课外知识的学习:家长们很关心,但又不重视的一个问题。
坚持很重要:缺少了这个,其他都是空谈。我认为这一期是整套课程中最重要的一节课。
培养孩子终身学习习惯:这才是我们最终、最长远的目标。
这套课程总共21节课,上面刚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当然,后期有了新方法、新体会还会继续更新课程,感兴趣的家长可以持续关注。
好了,这一期的课程就到这,下期见。
齐老师出镜录制的视频版《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学习课外知识》专栏已发布,大家可以直接点击下方专栏链接(也可以去我的主页—专栏里找哦),视频版清晰易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