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应湘,这个名字在香港乃至整个中国商界都挺响亮的。他1935年出生在香港一个开出租车的家庭,老爸胡忠当年从养猪起家,后来混成了香港有名的“出租车大王”。家里条件虽然不错,但胡应湘小时候就对造房子、修桥铺路感兴趣,经常自己画些建筑图纸,琢磨怎么让城市变得更好。

长大后,他跑去美国学土木工程,拿了学位后没留在国外享福,而是回香港一头扎进了建筑行业。1963年,他成立了合和实业,这家公司后来成了香港地产界的一块招牌。他的第一个大作品是合和中心,一栋66层的大楼,建成后整整十年都是亚洲最高的建筑。这事儿让他在香港商界站稳了脚跟,也让他开始思考更大的东西——比如怎么把香港和周边地区连起来。

80年代,胡应湘脑子里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建一座桥,把香港、珠海和澳门连起来。当时香港还是英国殖民地,珠海和澳门那边的发展跟香港比差得远,他觉得要是能有个大桥把这仨地方串起来,交通方便了,经济肯定能蹭蹭往上涨。他在美国见过切萨皮克湾大桥隧道的工程,觉得这玩意儿完全可以搬到香港来干。

他开始到处跑着推销这个想法,给政府官员讲,给商界大佬讲,拿出一堆图纸和数据,说这座桥能缩短通行时间,促进贸易和旅游,还能让香港在物流上的地位更稳。可那时候这个想法听起来太超前了,很多人觉得不靠谱。有人担心这么大的工程会破坏环境,有人觉得钱花太多不划算,还有人说这牵扯到政治,太复杂。

胡应湘的这个桥后来成了港珠澳大桥,但这条路可不好走,尤其是在2002年他重新把项目提上日程的时候,碰上了个硬茬——李嘉诚。

李嘉诚在香港的名头就不用多说了,外号“超人”,靠着房地产、港口、电讯等生意攒下了巨额财富。他的公司长江和记实业(简称长和)在香港的港口业务特别牛,控制了好几个集装箱码头,是香港货运的命脉。港珠澳大桥要是建起来,意味着香港、珠海、澳门之间可以用陆路直通,货运和人流走桥比坐船快多了,成本也低。这对李嘉诚的港口生意来说不是啥好消息,因为大家可能会少用船,码头的吞吐量一掉,他的收入就得跟着缩水。

2002年,胡应湘拉了一帮商界大佬支持这个项目,包括李兆基、郑裕彤、何鸿燊这些人,资金和声势都不小。可就在这时候,李嘉诚那边坐不住了。他的得力助手霍建宁站出来公开唱反调。霍建宁是长和的高管,他在一次记者会上说,建这座桥花钱太多,性价比不高,还可能会影响到其他生意。虽然他没直接点名,但谁都听得出这话是在说港珠澳大桥会砸了港口的饭碗。

这事儿一出,商界里炸开了锅。有人支持胡应湘,觉得他这是为了大湾区长远发展着想;也有人站李嘉诚,觉得港口是香港经济的老底子,不能随便动。胡应湘和李嘉诚,一个推桥,一个保港,就这么杠上了。
胡应湘是怎么把桥推下去的面对李嘉诚这边的反对,胡应湘没退缩。他知道光靠自己喊没用,得拿出真本事说服人。他找了一堆工程师和专家,把桥的设计改了又改,既要保证环保,又得控制成本。他还跑去跟政府磨嘴皮子,说这座桥对大湾区整合有多重要,对国家经济发展有多大好处。

那几年,他没少奔波,一边拉支持,一边应付质疑。反对的声音虽然多,但胡应湘也有自己的盟友,李兆基他们几个大佬一直站在他这边,愿意掏钱出力。他的坚持终于有了回报,2009年,国家看上了这个项目的战略价值,决定接手港珠澳大桥的规划和建设。胡应湘被请去做顾问,虽然不是他亲自盖,但这桥能落地,他的功劳是跑不掉的。

2018年,港珠澳大桥完工,全长55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这座桥把香港到珠海的时间从原来的3个多小时车程加渡轮,缩短到40分钟,货运效率也大幅提高。开通后,大湾区的交通网一下子活了,经济联系也更紧了。胡应湘当初的设想变成了现实。

胡应湘这些年投了不少基础设施项目,比如广深高速公路和虎门大桥。这些工程造价不菲,建好后他把所有权转给了国家,没留给自己收过路费赚钱。以广深高速公路为例,这条路当年花了好几十亿建起来,通车后直接交给国家运营,胡应湘一分利润没拿。虎门大桥也是类似的操作,造价高得吓人,建成后一样捐了出去。

510亿,是把这些年他投进去的钱和捐出去的资产总值加起来算的。但不管咋样,胡应湘在基建上的投入和捐献是实打实的,他不像有些商人只想着自己兜里多装钱,他是真的想给国家做点贡献。
与李嘉诚的恩怨胡应湘为啥得罪李嘉诚,说白了就是利益撞车了。港珠澳大桥对胡应湘来说是实现梦想的项目,对国家来说是发展大计,但对李嘉诚来说却是生意上的威胁。李嘉诚的港口靠海运吃饭,桥一建好,陆运抢了海运的风头,他的码头生意自然受影响。

2002年那次公开反对是个导火索,但背后其实是两边理念和利益的碰撞。胡应湘看的是长远,他觉得大湾区连起来,大家都能赚更多钱,哪怕自己少赚点也没啥。李嘉诚那边更现实,手上的港口是现成的现金牛,干嘛要冒险支持一个可能让自己亏本的项目?
这俩人也没撕破脸到你死我活的地步,毕竟都是香港商界的老江湖,更多是各守各的立场。胡应湘后来靠着国家的支持把桥建成了,李嘉诚的港口生意虽然受了点冲击,但也没垮,毕竟他产业多得很,抗压能力强。说“得罪”可能有点重,但两边确实因为这座桥有了分歧。

胡应湘到了80多岁还没闲着。2020年,他83岁的时候宣布把合和实业私有化,这时候还跟大儿子胡文新闹了点不愉快。起因是广州一个叫合和新城的项目,胡应湘想把这地方打造成文化地标,造福社区,可胡文新觉得应该多盖商场和写字楼,赚快钱。父子俩理念不合,胡应湘一气之下把胡文新踢出了继承名单。
这事儿挺能看出胡应湘的性格。他不是那种只想着赚钱留给子孙的人,更在乎自己的想法和对社会的贡献。跟儿子翻脸虽然有点狠,但也说明他到老了还是那个倔强的工程师。

到了89岁,他还在推新项目,比如深中跨海磁浮列车。这东西要是建成了,又能给大湾区交通加一把火。胡应湘这辈子就没停下来过,满脑子都是桥啊路啊这些东西。
胡应湘不是那种天生含着金钥匙的富二代,从出租车家族起步,一步步靠自己闯出来的。他的眼光确实牛,港珠澳大桥这种大工程,换别人可能早就放弃了。他跟李嘉诚的冲突也不是啥私人恩怨,就是生意场上利益碰了头,谁也没错,谁也没故意害谁。

晚年跟儿子闹翻也好,继续推新项目也好,都能看出他这人骨子里就爱干大事,不太在乎个人得失。他跟李嘉诚比,可能没那么会赚钱,但论对社会的长远影响,港珠澳大桥这一手牌打得够响。
胡应湘这辈子,活得挺值。他的桥连起了城市,也连起了他的梦想跟现实。得罪李嘉诚?不过是这条路上的一道坎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