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中国科技发展正处于艰难起步阶段,先进技术占比只有5%。
而美国作为当时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占比高达恐怖的94%。
不过,随着时代的变换,中国早已不是当初的样子,很多科技也走向世界第一。
那么,这样情况下,我国科技水平是否赶上美国了呢?
针对性极强
2024年,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ASPI),写了一篇“夸赞”中国科技水平的文章。
要知道,在过去的十几年间,这家机构写了很多充满偏见和恶意的文章,毫无根据的诋毁和抹黑中国。
在这篇文章里,ASPI以一种近乎夸张的笔触,极力吹捧中国的科技进步。
它竟以论文引用次数为单一依据,大放厥词称中国在64项关键技术中,已实现90%的领先,甚至宣称,美国仅能在寥寥几个领域,勉强维持第一。
稍有常识的人都能看出,这样的数据简直荒谬至极,严重脱离实际情况。ASPI如此行径,背后有着不可告人的双重目的。
一方面,它妄图通过过度的“夸赞”来实施“捧杀”策略,试图麻痹中国,误导中国的科技发展战略,让中国在虚假的赞誉中,迷失方向。
另一方面,它希望借此挑起欧美日韩等国家,对中国的敌视情绪,在国际上营造一种,中国科技发展对其他国家,构成巨大威胁的假象,从而阻碍中国前进的步伐。
此外,ASPI还在军事领域大做文章,大肆渲染所谓“中国军事威胁论”,毫无底线地夸大中国的军事实力,企图在国际安全领域制造恐慌,破坏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发展环境。
可想而知,在当年我国处于起步阶段时,有着多么大的阻碍。
与美国相差悬殊
2003年,美国凭借其先进的军事技术,如隐形战斗机、导弹防御系统等,在全球军事格局中占据绝对优势。
而中国的军事技术相对落后,在一些关键装备和技术上,与美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在太空探索时,美国的航天器,频繁往返于地球与宇宙之间,而中国的航天事业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技术水平和探索规模上,仍与美国有着不小的差距。
除此之外,当时中国科技发展,所面临的困境还远不止这些。
以芯片技术为例,西方国家严格限制技术出口,美国还联合他国,对中国进行技术围堵,限制中国参与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人才外流问题也是十分严峻,因科研环境和待遇,与发达国家有差距,大量优秀人才出国留学后留居国外。
从20世纪80年代到2003年,出国留学人员,回国比例较低,顶尖高校理工科学生,大量赴美深造后多留美工作,导致中国科技发展人才短缺。
同时,研发投入不足,也制约中国科技发展。
2003年中国全社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总支出为1539.6亿元,远低于美国,致使科研设备、实验条件相对落后,难以开展大规模、高水平科研项目。
但是,面对巨大差距和重重困境,中国科技人没有放弃,反而更加卖力的开始追赶之路。
多个领域取得成就
过去二十年,中国科技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从跟跑者到并跑者,甚至在一些领域,成为领跑者的转变。
从“神舟”载人航天,到“嫦娥”探月、“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再到2022年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标志着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取得决定性胜利。
中国航天人克服技术难题,突破技术封锁,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可控,这离不开国家重视、支持和科研人员的奉献。
5G通信技术,也是中国科技一大亮点。截至2024年4月底,我国建成5G基站374.8万个,在全球5G基站部署量,占比超2/3,5G移动电话用户,达8.89亿户,占比超52%。
5G技术的高速率、低时延和大连接特性,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动力,在工业制造、智能交通、医疗等领域广泛应用,推动各行业发展。
中国在5G技术研发和应用领先,得益于国家战略布局、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产学研用紧密合作。
还有一个,就是中国高铁。截至2021年底,高铁营业里程,突破4万公里,“四纵四横”高铁网全面建成,“八纵八横”高铁网加密成型。
中国高铁不仅国内网络密集,还走出国门,为多国提供建设和技术服务。
其成功是技术创新和工程实践的结晶,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自主创新,在动车组、轨道、通信信号等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掌握核心自主知识产权。
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成果,必不可少的就是新能源汽车领域了。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多年全球第一,2024年产销量,分别达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增长34.4%和35.5%,新能源新车销量,占汽车新车总销量40.9%。
产业崛起得益于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完善产业链。国家出台财政补贴等政策,促进市场发展。
在电池、电机、智能驾驶等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宁德时代、比亚迪的电池技术全球领先,同时建立完善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遏制中国科技发展
中国科技迅速崛起,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应。美国等西方国家,既惊叹中国成就,又担忧自身科技优势受挑战,采取一系列措施,遏制中国科技发展。
在芯片领域,美国对中国实施严格技术出口限制,禁止出口高端芯片和制造设备。
2019年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并不断升级制裁,联合日本、荷兰等国共同封锁,阻碍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
美国还以“贸易不平衡”“知识产权保护”等为借口,对中国科技产品,加征高额关税,限制中国科技企业,进入美国市场。
2018年发起“301调查”,对太阳能电池板、电动汽车等加征关税,还抹黑中国科技产品,阻碍出口。
面对外部压力,中国积极应对。中国明白核心技术买不来,只有加强自主创新,才能掌握主动权。
因此加大科技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
在半导体领域,政府出台政策支持产业发展,中芯国际、华为等企业取得重要进展,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
中国还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共享科技发展成果。
秉持开放、合作、共赢理念,参与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华为、中兴等企业与全球多国运营商,合作推动5G网络建设应用,通过 “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沿线国家科技合作。
发展前景广阔
展望未来,中国科技发展前景广阔。
人工智能领域,中国已取得一定成果,未来将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在更多领域应用创新。
据赛迪研究院预测,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2.3万亿元,同比增长38%,中国市场规模将超7000亿元,行业大模型仍将是发展前沿热点。
中国在人工智能核心技术领域,竞争力较强,计算机视觉等技术,取得显著突破,未来将加强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相关领域发展。
2024年1月6日,第三代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正式投入使用,标志中国步入算力可用新时代,已为全球众多用户,完成大量量子计算任务,证明应用潜力。
未来中国将加强技术研发,提高量子比特数量和质量,降低成本,推动其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
中国生物技术行业,也已形成完整产业链,涵盖生物制药、医疗诊断、生物农业等领域。
生物制药领域,创新药物研发成果丰硕,医疗诊断领域新技术不断涌现,生物农业领域技术应用广泛。
未来中国将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基础和应用研究,推动生物技术在多领域创新应用,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
不过,尽管中国科技取得巨大成就,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在高端芯片、操作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我国仍面临“卡脖子”问题。
结语
未来,中国会继续进行自主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努力缩小差距,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我相信,总有一天,中国科技会领先世界!
参考资料:
中国新闻网——2024年全球科技集群百强榜公布:中国连续两年数量最多!
中国新闻网——《2024研究前沿热度指数》:中国整体排名稳居第二 四领域世界第一
观察者网——澳“反华智库”炒作:64项关键领域先进技术,中国有57项全球第一
免责声明:本账号部分图片和内容,都来自官方媒体或互联网,如果存在侵权或其他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立马删除,为了增加文章的可读性,一部分进行了润色,如有雷同,请不要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