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组1940年时华北交通株式会社拍摄的济南小清河黄台桥码头货运场景,位于济南黄台板桥庄东端。
小清河上黄台桥码头附近航路 1940年9月荒木摄影
小清河上黄台桥码头 1940年9月荒木摄影
小清河上华北交通株式会社的船队 1940年9月荒木摄影
可以看出这时的小清河航运还是比较繁忙的,在上图中的船队中,背景即是济南的华山。这时的航道上自济南的黄台桥码头开始,下至小清河入海口羊角沟。
作为黄河以南,横贯山东北部的一条重要河流。自伪齐刘豫时期,“导泺水”东流而有小清河,以“宣泄洪水”“利于漕运”。
此后历朝,时有淤塞,河道屡有变迁。至光绪十九年(1893年),得到全面治理后,全河贯通,流量才趋于稳定,黄台港口也正形成于此。
小清河、玉符河交汇处
作为小清河上游主要港口,受渤海盐场的影响,由此黄台至羊角沟的船民运输日趋活跃。
特别是在胶济铁路通车前,大批的物资运输由小船沿小清河转运至济南等地。1904年6月,胶济铁路通车以后,受铁路运输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推动盐船运输,水铁联通的方式开始出现。
先是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廷铺筑胶济铁路黄台桥支线至此,次年又铺筑了自小清河黄台码头至泺口轻便铁路,至1913年时,又改建成津浦铁路泺黄支线,从而与胶济铁路黄台板桥支线连接,形成水路、铁路联网运输。
如下图所示,自胶济线黄台站经黄台桥支线北上至小清河黄台桥码头,再经津浦泺黄支线到达黄河岸边的泺口码头。
胶济铁路黄台桥支线 津浦铁路泺黄支线示意图
这时的黄台桥码头成为原盐外运、沿河县市物流中转的重要枢纽。
水路变成侵略者的吸血管光绪年间,小清河全面治理后,一脉贯通,流量稳定,船只以槽木帆船为主,但这时的航运以货运为主,并没有专门的水路客运,旅客多采用货船“捎脚”。根据1993年出版的《天桥区志》中记载,黄台桥码头自1931年开始,先后开办有济渤汽艇社、华通汽艇社等水路客运机构,运营自黄台至岔河间客运,但到了1939年,两家汽艇社都被日寇劫夺,接管营运,至1942年停运。
货运方面,清末民初,黄台桥码头为水路、公路、铁路货运中转、分运之地,为小清河运盐、棉、粮、农副土特产品、燃料、建材、海鲜、日用杂品等的集散总汇。
但后期随着军阀混战的影响,小清河航运衰败,原盐及其他物资运输自难满足。
七七事变后,山东沦陷,日寇开始将魔爪伸向了小清河航运。
1939年1月23日,日军占领羊口,进而又控制了最大的王官盐场。
羊角沟盐田
4月,日本国际运输社接手了小清河航运管理事务。
在李振峰、王勤山编著的《黄河三角洲水文化研究》一书中介绍,自1939年4月,自日本国际运输社统辖的当月,“就组织了3个船团300只船自羊角沟抢运原盐6220吨。”
根据1993年出版的《山东航运史》中的介绍,日寇接收管制前,小清河仅剩240条对槽船,航运业一片衰败。在1939年7月7日,由国际运输株式会社征集的43只盐船组成的船团,在日寇保护下,运载原盐438吨,历时11天至达济南黄台桥,至1939年底,共组织了5次船团运输,使用盐船424只,掠运原盐6430吨。1938年8月开始,日寇在小清河上用武装押运原盐每年高达5万吨。
1940年4月,日本方面又将小清河航运事务划归华北交通株式会社管辖,从而构筑起了遍布各地,蛛网一般的水上运输管理体系。
羊角沟盐正在进行原盐称重的民夫
羊角沟附近拉纤的苦力
羊角沟盐场 民夫正在进行装船作业
帝国主义的影子管理机构华北交通株式会社接手小清河航运事务,这一管理机构的演变是日本帝国主义推行殖民政策演变的结果。
华北交通株式会社由满铁、华北开发公司、华北伪政权共同出资组建,是一个矛盾的复合体。
华北交通株式会社标志
作为日寇在华北控制交通、物流的重要机构,除了铁路、公路以外,水路运输也是他们重点垄断行业之一。
根据沈翔编著的《日人经营之华北交通事业》一书中的记载,七七事变后,日寇积极开发华北产业,将交通作为一切开发的基本任务,于1939年4月17日承继满铁华北事务局,成立华北交通株式会社,资金为三亿元,经营华北管辖区域内的铁路、汽车、水路及其他各附带事业。
日伪时期 华北交通株式会社水运路线示意图
再根据福田英雄编著的《华北交通史-华北交通株式会社创立小史》的记录:
“在日军需要军事行动的期间,日军华北最高指挥官对交通、通信及航空等给予军事上必要的管理”。
根据1939年6月18日的《华北方面对华北交通股份公司监督规程》规定:
“第二条:军司令官在紧急需要的情况下,可直接对会社进行军事上必要的命令。
第三条:军司令官可直接对会社提出作战警备上的必要的要求。”
除此以外,该会社的注册资本、股东变更、收益分配、经营计划都需要预先经日军谅解。
不仅如此,其他诸如有关铁路、港湾、河道的改良或修缮,其他有关汽车运输计划、列车时刻、车辆新造或变更、线路开通或废止等都须得到日军司令官承认。
也就是说华北交通株式会社的一些具体营运事务,都得需要日寇过问,它的存在只不过是日寇的影子机构,在重大经营决策方面还得由日寇直接过问决策。
水运作为华北交通株式会社的经营的三大事业之一,原设置有水运局(水运部),还在各地分设航运营业所,办理客货运输及水运统制业务。
根据《山东航运史》中介绍,当时华北交通株式会社在山东设济南铁路局,局内设水运处,济南铁路局辖济南航务所、徐州航务所、海州航务所,其中济南航务所下设:德县、临清、东阿、济宁、韩庄、黄台桥、岔河、羊角沟、泺口9个航务分所,如同蜘蛛网一般,遍布各地,控制着水上运输。
小清河济南段,船头插着带有华北交通株式会社标志的旗帜
小清河济南段,前面船只也同样插着华北交通株式会社的旗子
小清河羊角沟附近,华北交通株式会社船队 见船头旗帜
小清河济南段黄台桥码头上,管理人员对货物称重检查
为保障小清河航运安全,华北交通株式会社还在济南设立1支河防队,负责小清河济南至羊角沟的安全。
在货物运输方面,为更快掠运原盐,自1940年开始,日伪当局发放修船货款,胁迫船民修船。在华北交通株式会社接管后,安排接管的450只盐船中的315只担任盐运,其余担任杂货运输。
为防止抗日军民袭击,日寇还将船只分成3个船团,每个团队约120只船,分为12个班,每班约10只船,团长由日军担任,配备30名日本士兵,河防队员150名,盐警80名,出航时,日伪军在前后押运。
黄台桥码头货场的货物
黄台桥码头民夫正在卸货
黄台桥码头民夫正在卸货
黄台桥码头民夫正在卸货
准备扬帆出航的船夫
黄台桥码的原盐货场 远处背景为华山 货场前即为窄轨铁路
小清河黄台码头华北交通船队出发
截至1940年底,共掠运原盐49855吨。1941年后,盐船数量达到了720只,年运量5万吨。
除了原盐外,还通过小清河掠运了大量矿产品、农产品、林产品、水产品等。
到了1944年5月,随着抗日军民的打击,日军在小清河的运输中断,8月,日军撤离羊角沟以后,日军在小清河的船团掠运彻底结束。
(本文原创:史说新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