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作者的地理真让人着急,逃到中牟的曹操咋又回了成皋?

诗珊谈历史 2025-03-17 03:37:28

《十八路诸侯》第60期

这位县令也挺听功曹的话,真的就把曹操放了。历史就是有这么多的偶然,每个人的命运里,也一样是这么多的偶然。曹操遇到的这个偶然,如果朝另一个方向发展,曹操将会面对怎样的结局很难说,而没了曹操三国历史更是无从谈起。

可历史没有如果,不过三国演义里对曹操逃亡的这段经历,有很大的改动。三国演义里最大的改动,是改变了曹操逃跑的路线。三国演义欺负当时的人没有地图、地理概念空白,将曹操的行程改为了先被中牟县抓捕住,被释放出来之后才去了成皋吕伯奢家。如果对照地图的话,曹操是已经跑出离洛阳很远的中牟,又返回头往成皋跑,那曹操岂不是自寻死路。曹操没那么傻,好在当时的人地理知识淡漠,看的听的是故事,不追究这个。

图1、释放曹操的是不知名的功曹而不是县令陈宫

三国演义另外一个比较大的改动是将这位识人但没留下姓名的功曹换成了县令。而且在三国演义里,这个县令有名有姓、鼎鼎大名——陈宫。依照三国演义,这位陈宫大义凛然,很赏识曹操,于是和曹操一起弃官跑到了吕伯奢家,见证了曹操杀人,并且大叫“宁可天下人负我,不可我负天下人”之后,心灰意冷,离曹操而去。之后这位陈宫跟了吕布,在白门楼被杀。

通过陈宫这样的亲身经历,三国演义形象地刻画了曹操这个有能力,但自私到极点的奸雄。可历史真的不是这样,陈宫要到后面很久才出来,确实帮了曹操很大的忙。不过又在曹操创业最艰苦的时候,背后捅了曹操一刀。不过,陈宫真没当过中牟县的县令,也没释放过被抓的曹操。

被好心的功曹释放之后,曹操继续往东走。曹操是谯人,在今天的安徽亳州,按理说曹操应该是回到家乡,再有所动作,可曹操却在路上的陈留停了下来。从地图上看,曹操被抓又被释放的中牟离陈留已经很近了,而曹操的家乡谯(安徽亳州)还很远。曹操怎么在这就停下来了呢?

图2、曹操从洛阳出来后的逃跑路线

曹操在这里又遇到一个贵人,这个人的名字叫卫兹,陈留襄邑人,是一位孝廉。能够被举为孝廉的人,在当时肯定是当地很有名望的。而且这个卫兹不但在陈留有名望,而且还挺有钱。当然更重要的是,卫兹看中了曹操的能力,全心投靠,跟定了曹操这个老大,“以家财资太祖,使起兵”。有了卫兹的财力支持,以及他在陈留的影响力,再加上曹操的名声,同时又有董卓这么一个不得人心的靶子,很快曹操就招募到了五千人。

于是曹操到了陈留,就没有继续往东南,回自己的老家去,而是直接在陈留这个地方举起了反抗董卓的义旗。曹操停在陈留郡的另外一个理由,史书里没说,但此时陈留郡的郡守是他的好朋友张邈,他能够在陈留举兵,没郡守张邈支持肯定是不可能的。

图3、曹操在陈留郡招兵买马

举义反抗,对陈留当地人并不陌生。也就在六年之前的184年,就是在这片土地上,爆发了有宗教性质的黄巾起义。只是那次起义是号称要替代掉东汉,而这一次曹操打起的名号是清除董卓。

这时候反抗董卓的义军可不止曹操这一路,整个洛阳以东的地区,都在蠢蠢欲动。第一个有动作的是东郡郡守桥瑁。桥瑁世家大族出身,是桓帝、灵帝时代著名的人物乔玄的族子。族子是指伯叔祖父(即从祖祖父)的曾孙,和乔玄关系不算太近,但有这么一个做遍三公的本家,怎么能不利用呢?

桥瑁和所有的士人一样,肯定也是看不惯董卓,就伪造了一份朝廷三公写的文书,文书是这样说:“见逼迫,无以自救,企望义兵,解国患难。”基本的意思是,我们身为三公,但是每天都受困于董卓没有办法;在州郡有兵权的各位,赶快举起义旗,一起讨伐董卓,共同解除国难。

多么好,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为了解除国难,让大家去兴兵讨伐一个人人讨厌的董卓,而且是身在朝廷位高权重的三公发出的。可之后会发生什么?桥瑁可能没有想,所有举起义旗的人,也不一定有人仔细想了。但一旦拥兵,这些举起义旗的人,真的会为朝廷吗?真的是一定不。其实,桥瑁发往各郡的这份文书只不过是起跑时的一声枪响。之前,刘焉设立州牧的建议,早为之后发生的乱象做好了准备。桥瑁发出这份伪造的书信之后,会怎么样?

《十八路诸侯》,名字取自于三国演义里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不过我们要介绍的十八路诸侯,不是以袁绍为首讨伐董卓军团里带头的十八个人,而是因为刘焉设立州牧这个建议被汉灵帝采纳后,后来割据一方、那些货正价实的诸侯,当然围绕这些货正价实的“十八路诸侯“有着异常精彩纷呈、远远比演义更精彩的故事。

《十八路诸侯》跳出传统儒家伦理,依照真实史料,结合最新历史研究成果,去重新解读我们最熟悉的三国历史。《十八路诸侯》以现代人的历史视角,从真实人性出发,以真实的情感,去看一看历史转折点上,那些我们熟悉的三国人物们是如何在历史浪潮里翻滚、逐浪。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