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清朝后期那么腐朽,但是逊位诏书却文采飞扬、书法优美,完全可以作为艺术品欣赏。
先看原文 。

上谕: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经降旨,召集国会,将国体付诸公决。查比年以来,各省迭被灾祲,小民生计维艰。转瞬春耕,长此兵连祸结,四民失业,盗贼蜂起,荼毒生灵,岂牧民者所忍膜视。又何忍争一姓之虚荣,贻万民以实祸,致与古圣民为邦本、先贤民贵君轻之训大相剌谬。用是,外观大势,内察舆情,自应将权位公诸天下,即定为共和立宪国体,以期回复秩序,海宇乂安。在朝廷无私天下之心,在中国当作新民之始。必须慎重将事,以谋幸福而奠初基。应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领土保全,满、汉、蒙、回、藏五族仍能合为一大中国,即为至幸。予与皇帝但得长承天眷,岁月优游,重睹世界之升平,获见民生之熙皞,岂不懿欤。钦此。
诏书的大概意思是说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天下大乱,兵戈不断,所以清廷顺应时代潮流退位,为的是天下苍生着想。
诏书中有句话很重要:“满、汉、蒙、回、藏五族仍能合为一大中国,”
这里要指出,清朝皇帝是汉人的皇帝,在蒙古是可汗,在西藏是菩萨…它们是和内陆完全不同的行政体系。
如果没有这份诏书,就没有法理收西藏,蒙古…看看奥斯曼帝国崩溃后,土耳其为啥不能收复其他领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所以,这句话但凡少一个字,后果有可能就是数以万计的人头落地,国家领土也就不可能完整了。
另外这份诏书的书法造诣颇高,文字清秀俊逸,对仗工整,既有手写体的飘逸,又有印刷体的既视感,堪为书法佳作。

除了清朝逊位诏书,汉献帝禅位诏书也是可圈可点的。
诏书开始就是宏大叙事,从尧舜禹禅让说起,说明天命应归于有德之人。现在汉朝气数已尽,魏武帝曹操力挽狂澜建立不世之功,魏文帝曹丕英明神武子承父业,所以理应由曹丕承受大位。

这样,刘协既承认自己禅位是天命,而不是自己不行,又顺便给了曹氏父子拍了一顿彩虹屁,给自己弄个山阳公当当,可谓是两全其美。
有人说,汉献帝是曹丕的大舅哥,曹丕忍心夺他帝位吗?
其实除了曹操时不时和汉献帝见面,曹丕估计很少见会到汉献帝,也谈不上有什么感情。在古代,为了帝位骨肉相残的例子比比皆是,何况汉献帝和曹丕压根儿没有任何亲缘关系。
如果还想不开,去农村看看,许多亲弟兄为了两家耕地边界问题都可以大打出手,何况这是至尊无上的皇帝位子啊。
另外,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自己的后代也是被司马炎逼着禅位,而司马氏后来被宋武帝刘裕逼着禅位,再后来,梁、齐、陈也是有样学样,连诏书都是相似的口气,第一句都是“咨尔”开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