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梅核气(慢性咽炎)
其症候犹如梅核堵塞咽喉,故中医称为梅核气。
本症是神经官能症之癔病中感觉障碍的一种咽部异物感觉,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表现为咽部有异物阻塞感,咽不下,吐不出,但饮食吞吐通畅,亦无或少其它神经系统症状,而检查咽部又无阳性发现。
说明:
一是本症多为妇人所患,
二是咽中似有烤熟的肉块堵塞,
三是用半夏、厚朴、茯苓、苏叶等理气化痰药治疗。常将其列入咽喉病者,认为因情志不遂,肝气郁滞,痰气互结,停聚于咽所致,属以咽中似有梅核阻塞,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为主要表现的郁病类疾病。
原文:
“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金匮要略》卷下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二、半夏厚朴汤
组成:半夏 一升,厚朴 三两,茯苓 四两,生姜 五两,苏叶 二两。用法: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主治:痰气郁结之梅核气。病机:七情郁结兼中上ニ焦寒痰停饮。治法:行气解郁、降逆化痰。
配伍特点:方中所用辛温之药皆归肺、脾经,主要治疗中、上ニ焦寒痰流饮气郁诸病。本方也可从三焦辨证的角度进行分析:
上焦苏叶辛宣芳化,
中焦半夏、厚朴、生姜辛开苦降,
下焦茯苓淡渗利水。
所治部位涉及上、中、下三焦。
病机为气郁、湿滞、痰阻。半夏厚朴汤属于表里双解、温散水饮之方剂。
生姜、苏叶辛温发散,半夏辛温散结,厚朴辛温苦降,全方含“辛开苦降”开郁散结之义。
方中茯苓,渗湿利痰,其性先升后降。
除茯苓甘、淡、平外,其余诸药皆具辛温之性,符合张仲景“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用药原则。使用注意1、方中多辛温苦燥之品,仅适宜于痰气互结而无热者。2、若见颧红口苦、舌红少苔属于气郁化火,阴伤津少者,虽具梅核气之特征,亦不宜使用本方。现代应用:本方常用于癔病、胃神经官能症、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食道痉挛等属气滞痰阻者。
三、医 案
唐某,女,40岁2022.3.18首诊
主诉:咽部异物感半月余。现病史:患者诉近半月来,咽部感觉有痰阻塞,吞之不下,吐之不出,怕冷,怕风,出汗多,动则汗更多,大便排出不畅,便质稀软,粘马桶。精神、纳食、睡眠、小便正常,舌淡苔薄腻,脉弦滑。诊断:梅核气(慢性咽炎)——痰气郁结治则:行气开郁,化痰散结。方药:半夏厚朴汤
法半夏20克,紫苏叶12克,姜厚朴18克,茯苓24克,生姜30克
(《金匮要略》原方:法半夏一升,紫苏叶二两,姜厚朴三两,茯苓四两,生姜五两)
2022.3.24复诊
患者诉咽部异物感减轻,大便较前成形,舌淡,苔薄腻,脉弦滑。
继以半夏厚朴汤加味 5剂
予行气解郁散结调理。
方药:
法半夏20克,紫苏叶12克,姜厚朴18克,茯苓24克,生姜30克,白术20克,大黄5克,黄连3克,蝉蜕10克,络石藤15克,枳实20克。
配伍:
半夏厚朴汤原方加
白术配枳实 消除痞满 白术健脾益气 (如:枳术丸 除胀消痞)
大黄配黄连 苦咸通泄 (大黄黄连泻心汤,消痞除满)
蜕衣:疏散风热,开宣肺气。
络石藤:味苦性温微寒,主痈肿不消,喉舌肿。
2022.4.22
遇见患者,并询问梅核气症状,患者诉上次10剂中药后,梅核气已消除。
按语:
笔者认为:
梅核气犹如山涧雨后弥漫在山间一层雾气,风是很难吹散,只有太阳出来,气温升高后,才能蒸发自然散去。
张仲景“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所以,用辛温之类的药,如半夏、厚朴、生姜、苏叶等,脾胃可升清降浊,借助大黄,黄连苦咸之药通泻,厚朴可以将偏寒导致的痰饮之气通过消满下气,得以解除病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