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住过的棕树营,竟藏了那么多故事…

都市时报 2024-11-01 15:40:51

若要简述棕树营街道,不过寥寥数语:“棕树营,昆明城西之村落,因古时棕树繁茂且为军屯营地而得名。”

然而,这简短的介绍背后,却蕴藏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01

棕树营之营

岁月的烙印

明代,为稳固云南边防,沐英统率三十万大军,在昆明实施“屯田戍守”的军屯制,三分守城,七分屯种。这些军队不仅带来了人口,还带来了中原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文化。军屯制在昆明及周边地区形成了无数的“营”,棕树营便是其一。

清朝年间,昆明城已呈现出繁荣景象。黄士杰在《六河图说》中描绘到:“又一支自涌莲河西北流至红庙,名鱼翅河,向西流至土堆,转向南流入草海。”这“土堆”之地,因地势高于滇池水面而得名,正是棕树营的前身。明朝军队与当地人融合的后代在此繁衍生息,棕树成林,遂得名“棕树营”。至于今天的鱼翅路,也因这条鱼翅河而得名。

02

白马东区

白马西区

据《昆明县志》记载,古滇国的长老们口耳相传,这片土地上曾有神马出没,可为人们带来祥瑞。相传在军队驻扎期间,真有一匹神马突然出现在营地附近。士兵们便精心照料并驯养,将它当做心中的精神寄托。

清朝时期,人们在神马出没的地方建立白马庙,如今还保留着“白马庙路”这一地名。而后这一片区命名为“白马东区”和“白马西区”。

(汪曾祺与夫人)

在西南联大时期,汪曾祺先生曾居住在白马庙附近。也是在这里,他结识了夫人施松卿。据汪曾祺回忆,在白马庙的生活虽然简朴,但却充满了诗意。他的居所三面都是农田,上课之余,常常看一位十五六岁的小孩边种田边唱歌,“他的歌有音无字,只有一句,但是很好听,长日悠悠,一片安静。(《白马庙》·汪曾祺)”那时的汪曾祺正沉浸在《庄子》里,这种简单而纯朴的快乐深深打动了他。他直言:“在这样的环境中读《庄子》真是太合适了。”

来源:西山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张丽青

审核:钟玲

终审:彭德光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