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台媒报道,台湾民进党当局为了加入由美国主导的“印太经济框架(IPEF)”,推动所谓的美台贸易关系,聘用了多家美国的政治公关公司。近半年内就投入了50万美元用于游说相关政客,以获取支持。如今结果也很清楚了,自然是白忙活了一场。民进党当局向来喜欢吹嘘所谓的“台美关系稳健”,随着岛内媒体爆料出了越来越多关于美国政客“挺台”戏码的内幕,让更多人看明白,美台之间的“友谊”得靠“友情价”才能维持。
就拿这民进党当局试图加入IPEF来说,“印太经济框架”到底是什么呢?在今年拜登的亚洲行访问日本的时候,宣布正式启动“印太经济框架”,有13个国家成为了初始成员国。也就是美日印澳,韩国、新西兰,再加上东盟7个国家。美国基本是把“印太”地区自己还拉得动的国家,都一股脑地拉进来了。美国此举,自然被外界看做是对抗“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CP所做的努力。
只是,IPEF虽然叫做“框架”,却并没有太多的实质性内容。美国公布的介绍,大都也只有一些“愿景”式的介绍,就像在喊口号。综合各方信息来看,IPEF不像正儿八经的区域贸易协定,而是一个来供成员国商讨经济议题的“高级论坛”,而且美国并没有在这个框架中开放自己的国内市场,所以就更没什么吸引力了,对成员国而言就像鸡肋一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不久后,印度就看透了IPEF的花架子本质,直言“看不到好处”,果断带头退出,让美国好是没脸。
尽管留在“框架”里的成员国只是为了照顾美国面子,在里面一天天地摸鱼,但对于民进党当局而言,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对美国表忠心、贴靠的机会。不管IPEF有没有意义,若是有机会摆脱大陆和美国同框,那就是“挟洋谋独”的一大“胜利”。尽管在拜登宣布启动IPEF时,就有场外记者问及是否考虑台湾地区,但拜登一直没有搭理。民进党当局以为那就是还有商量的余地,所以就开始动用公关找人“商量”起来。
实际上,被游说的美国政客也不是干拿钱不做事。美国众议院的“台湾问题核心小组”包括主席史蒂夫·沙博在内一众议员,曾起草联名信函递交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和贸易代表戴琪,参议员罗伯特·梅嫩德斯也带头鼓动致信美国总统拜登,呼吁邀请台湾地区参与IPEF。这些动作其实都是民进党当局通过“尼克尔斯公关公司”和“格普哈特政府事务公司”通过电子邮件和电话发起的,为了博取这点机会,民进党当局在半年里分别支付了12万美元和15.4万美元公关游说费。
说起来,民进党当局是格普哈特政府事务公司的老会员了,每个月都至少向其支付2.2万美元,所以这些活动也只是“美台友情价”的冰山一角而已。比如三年前,蔡英文以“过境纽约”的名义找到众议长佩洛西,民进党所谓“驻美代表”萧美琴出席拜登的就职仪式等,都是格普哈特暗中操作。
除此之外,民进党当局还两头下注,在共和党那边也同样每月支付2万美元。特朗普竞选期间,相关的公关开支一度拉高到了14万美元,才使得上任初期缺乏政治敏感性的特朗普破天荒地接听了蔡英文的电话。
而在美国之外,为了稳住剩下为数不多的所谓“友邦”,民进党当局那砸钱就更大方了。比如危地马拉政府雇佣公关公司游说美国政府官员,90万美元的费用居然是民进党当局出的。
于是,这些在绿营眼里都成了值得吹嘘的“外事突破”,靠花钱堆砌出国际社会“力挺台湾”的假象。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国政客喜欢访台不是没有原因的,你以为是看在民进党的面子上的吗?民进党哪有什么颜面,都是看在新台币的份上。民进党上台后,外事预算逐年增长,已经超过了280亿元新台币。背后的原因恐怕也在于,用钱收买的支持并不牢固,巨额支出恐怕是由于坐地起价的各方越来越多。而为了一个虚妄的目标,民进党当局还要继续往里搭钱到什么时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