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乌德政变与阿富汗共和国的建立
1973年,阿富汗国内的政治局势已经紧张到了临界点。多年来,国内的各种冲突和不满情绪酝酿成熟,为政变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穆罕默德·达乌德·汗,这位曾是阿富汗国王的亲信和堂兄弟,决定采取行动,结束国王的统治,从根本上改变国家的政治格局。
在一个夏季的早晨,达乌德汗率领一支小规模但精心挑选的军队,迅速而果断地控制了首都喀布尔的关键位置。他们首先占领了无线电台和电信中心,切断了皇宫与外界的通信。随后,他们包围了皇宫,但出人意料的是,并未发生实质性的抵抗。
达乌德宣布废除了国王的统治,立即获得了广泛的支持,尤其是左翼群体。左翼政党和工人组织在政变后的几天里纷纷发表声明,支持新政权的建立。随着达乌德在权力的座位上稳固下来,他承诺进行政治和社会改革的立场开始转变,对那些帮助他上台的左翼领导人和团体的态度逐渐冷漠。他开始清洗政府内部和军队中的左翼分子,以巩固自己的权力基础。
达乌德政府的这些行动逐步引起了左翼组织的不满。这些组织最初抱有希望,认为达乌德的上台会为他们带来更大的政治空间和发展机会。然而,当看到自己的利益被新政权忽视,甚至被打压时,他们的态度开始转变,对达乌德的支持也逐渐转为怀疑和反对。
政变之后不久,首都喀布尔和其他主要城市内的政治气氛明显紧张。左翼支持者在街头的聚集和抗议逐渐增多。这些抗议活动虽然起初是和平的,但随着政府对这些活动的回应日益强硬,局势开始变得对立和激烈。
左翼的抗争与四月革命的爆发
1978年初,阿富汗局势骤然升温。人民民主党的工会领袖西贝尔在一次公开场合遭遇暗杀,消息迅速传遍全国,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人民民主党的党员和支持者迅速行动起来,组织了大规模的示威活动,要求调查凶手、追究责任,并对达乌德政权表达不满。
示威开始于喀布尔的主要街道,逐渐扩散至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工人、学生和农民涌上街头,高喊口号,手举标语,呼吁推翻压迫性政策和政治迫害。一些示威者甚至站上车顶或建筑物的高处,向人群挥舞旗帜,激励更多的人加入。
达乌德政权面对这些声势浩大的抗议并没有退让,而是迅速下令采取强硬措施。警察和军队被部署到抗议热点地区,试图控制局势。一些抗议活动迅速演变为冲突,警察用警棍驱散人群,甚至动用了催泪瓦斯和武器。数百名示威者在冲突中受伤或被捕,抗议的规模却依然有增无减。
为了进一步遏制左翼力量,达乌德政权展开了一轮针对人民民主党领导人的大规模逮捕行动。哈菲佐拉·阿明等关键人物成为重点目标,安全部队被派往他们的住处或办公场所实施抓捕。阿明被列入首批逮捕名单之一,政府认为他是组织和激励抗议活动的重要幕后策划者。
危机之夜与革命的成功
1978年4月的一个深夜,阿富汗首都的气氛异常紧张。政府已经下达了针对人民民主党领导人的逮捕命令,警察部门行动迅速,直接前往重要目标之一——哈菲佐拉·阿明的住所。到达时,警察队伍全副武装,敲开了门后径直进入。阿明此时显得异常平静,没有任何惊慌失措的表现。他微微一笑,请警察们坐下,说道:“各位辛苦了,这么晚了,您们何不喝杯茶休息一下?等天亮再行动也不迟。”这样的举动完全出乎警察的意料,他们略作商量后,竟然真的接受了这个提议。
在警察稍作休息时,阿明迅速通过隐秘手段将消息传递出去。他的联络人立即将信息传给革命军队的核心领导人阿卜杜勒·卡迪尔上校。卡迪尔接到信息后没有丝毫迟疑,迅速调动早已准备就绪的部队。他的部队在短时间内完成集结,分成小组向达乌德政权的核心目标进发。
首先,革命军锁定了喀布尔的电台和通信中心。通信中心是政变的关键节点,一旦控制,达乌德政权便无法协调部队行动。卡迪尔亲自带领精锐部队突袭通信中心,几乎没有遭遇太大阻力,值守的士兵在短暂交火后迅速缴械投降。
与此同时,另一支革命军队直奔国防部大楼而去。虽然国防部有一定数量的守军,但他们显然措手不及。经过短暂的激烈交火,革命军控制了国防部的主要通道,迫使守军投降。
最重要的一步是针对总统府的行动。总统府内守备森严,达乌德和他的核心团队正在召开紧急会议,试图应对突如其来的危机。然而,革命军的行动速度远超预期。他们迅速包围总统府,与驻守部队展开了激烈交火。虽然总统府的卫队试图顽强抵抗,但革命军人数众多且装备精良,战斗持续了几个小时后,守卫部队被彻底击溃。
当革命军突破总统府大门时,达乌德依然没有选择投降。据传,他试图进行最后的反击,但在混乱中被捕。随即,他的家人和亲信也被带走。后来,阿明下达了一个震惊全国的命令,达乌德及其家族成员被处决。
新政权的建立与内部矛盾
1978年四月革命后,阿富汗共和国的政权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迅速改组为阿富汗民主共和国。这一新的政治实体由人民民主党主导,试图确立社会主义体制。革命成功后,塔拉基成为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担任总统和党的总书记,而阿明则被任命为副总理兼外交部长。
塔拉基和阿明在很多政策上意见不一,分歧逐渐显现。在塔拉基看来,阿富汗的社会主义改革应该缓慢而稳步推进,避免过多触碰传统宗教和部落体系,而阿明则倾向于激进路线,认为必须迅速推行彻底的变革,包括削弱宗教的影响,废除部落权力结构。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分裂开始变得公开化。在政府会议上,阿明常常对塔拉基的决策提出直接质疑,并不掩饰自己的不同看法。而塔拉基也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到,需要防范“内部的激进势力”,党内的紧张局势也开始蔓延到军队和地方行政体系,支持塔拉基和阿明的阵营形成对立,导致国家治理效率下降。
在外交领域,塔拉基在苏联的支持下,与莫斯科建立了紧密联系,希望通过苏联的援助来巩固新政权。而阿明则试图寻求更大的自主性,他在某些场合表达了对苏联干涉阿富汗内政的不满,并希望减少对苏联的过度依赖。
与此同时,国内局势也日益紧张。塔拉基的政策逐渐失去民心,尤其是土地改革和教育改革在一些地区引发了强烈反弹。地方势力和宗教领袖利用这些不满情绪,掀起了反对政府的叛乱活动。在这样的背景下,阿明认为必须采取强硬措施来镇压反抗,而塔拉基则主张通过谈判来缓解矛盾。
1979年,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塔拉基开始试图削弱阿明的权力。他在党内争取支持者,试图通过组织架构的调整限制阿明的影响力。然而,阿明并非等闲之辈,他利用自己在军队中的支持迅速展开反击。双方的博弈变得越来越公开,政府内部的裂痕也越来越明显。
阿明的短暂统治与苏联的介入
1979年9月14日,阿明以果断而迅速的军事行动推翻了塔拉基,结束了两人之间长达数月的权力斗争。他动用军队包围了塔拉基的住处,控制了总统府的核心区域,并将塔拉基关押起来。几天后,塔拉基被秘密处决,消息传出时,整个政坛一片震惊。阿明随即宣布自己为国家领导人,试图通过清洗塔拉基支持者巩固权力。
阿明上台后,将目光转向削弱苏联对阿富汗的影响。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试图减少亲苏势力在政府和军队中的影响力。他命令彻底清查政府内亲苏派的活动,一些高官被解职甚至逮捕。同时,他开始与一些西方国家接触,希望通过外交手段取得更大的独立性。
阿明对亲苏势力的清洗引发了内部的不安,许多亲苏官员暗中开始与苏联联络。与此同时,阿富汗国内的局势继续恶化,反政府武装活动在农村地区日益猖獗,政府的镇压措施却收效甚微。
苏联对阿明的不满逐步升级,他们加强了对阿富汗亲苏派系的支持,同时积极制定推翻阿明的计划。苏联的情报部门暗中与阿富汗军队和政府内的亲苏势力合作,积累情报,寻找机会实施干预。到1979年12月,苏联的行动已经进入实质阶段。
1979年12月27日晚,苏联军队发起了代号为“风暴333”的突袭行动,目标直指位于喀布尔的达鲁拉曼宫。宫殿周围部署的总统卫队在苏军的突袭中奋力抵抗。激烈的战斗持续了三个多小时,总统卫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最终寡不敌众。苏联军队突破了宫殿的防线,阿明在混乱中被击中身亡。
参考资料:[1]李东金.阿明之死——苏军入侵阿富汗前奏曲[J].环球军事,2003(09X):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