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老听人念叨 “纯电车跑不了川藏线”。可我作为一个自驾迷,就偏要挑战一下。去年 5 月,我开着蔚来 ES6,装上全新 150 度电池包,花了 6 天时间,从成都一路跑到了拉萨。今天,就把这趟 “打脸之旅” 的实战经验分享给大家。
一、行前准备比续航更重要出发前,我主要做了三件事:
在车机系统里,把 318 沿线充电站的坐标都标注出来了。一查才发现,每 150 公里内,肯定有换电站或者快充桩。
把应急充电线、防滑链和便携式充气泵一股脑塞进后备箱,以防万一。
提前联系蔚来道路服务团队,搞到了最新版的高原充电指南。
到了海拔 4000 米的折多山段,表显续航确实打了 8 折。但下坡时的能量回收系统,简直就像 “及时雨”。从东达山到左贡县,连续 40 公里下坡,居然反向充了 18% 的电量。全程我总共换了 3 次电,每次 10 分钟就搞定,比加油还快呢!
三、意外发现的充电窍门住带充电桩的民宿,既省心又省钱。凌晨的谷电价,一度才 0.4 元。
高原早晚温差大,出发前,提前用 APP 预热电池,能提升 5% 的续航。
要是碰上藏民家的慢充桩,可别嫌弃。吃碗藏面的工夫,就能让车多跑 100 公里。
这趟旅程让我明白,制约电动车进藏的,不是技术不行,而是信息差。现在 318 沿线的充电网络,比加油站还密集,就连怒江七十二拐观景台都有充电桩。想尝试的朋友,记住这三点:提前规划充电点、学会利用动能回收、别开运动模式和越野车 “飙车”。谁说诗和远方只能是油车的专属?我的电车仪表盘上,一样跳动着雪山的 “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