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狂欢”的落寞,究竟是谁造成的?

榆木斋 2021-11-12 17:17:19

“双十一狂欢”的落寞,究竟是谁造成的?

文:枯木

今年的冬天,来的比以往要早一些,过去一周,暴雪!急冻!霸王级寒流席卷全国,据气象学家说今年是很特殊的“双拉尼娜年”,因而会带来极端气候。气温骤冷,多地开始提前供暖,室内温暖如春,可稍微缓解百姓之忧。

然而对于期盼在双十一期间获得更高利润的商家平台而言,却感受不到一丝温暖,反而是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这不,电商平台往年惯用的“双十一”喜报式实时成交额不见了,以往狂轰乱炸到处喧嚣令人烦恼的诱导广告也收敛了很多,电商人朋友圈也很少有炫耀的数据,一切都显得静悄悄地,无不透露出一股落寞之情,颓丧之势。

当然,商家平台永远是属鸭子的——“在锅里肉烂了嘴还硬”,自然还有不少晒出自己销售额的,无不是突破多少亿,创下历史最高水平之类,可是,很少有商家晒出增长率的。为什么如此?因为数据实在是令人汗颜,难以拿得出手,因而只能避重就轻,“王顾左右而言他”罢了。

而媒体评论,大多都会美其名曰“消费趋向于理性”,很少有直指商家平台运营失当管的自食恶果,更别提背后折射出的社会浮躁风气导致。一切“狂欢”的背后,最后还是烟消云散,正如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唱道:“俺曾见,金陵玉树莺声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为何这样说?我们就追溯“双十一狂欢购物节”历史,并依据其中佼佼者的数据,做一番对比分析,大家就能从中看出端倪,

先说“双十一狂欢节”的来历。所谓的双十一,指公历每年的11月11日,本来是和传统一点关系也没有,是个“八竿子打不着”的最普通不过的日子。然而由于阿拉伯数字“1“形似四根光滑的棍子,和民间俗称到了结婚年龄还没有对象的男生为“光棍”相谐,因而前些年被一些校园年轻人自我调侃,戏称为“光棍节”。于是有的人在这一天找由头和女生聚会餐饮,以便脱离单身状态,久而久之,成为一种校园趣味文化,在很小范围内流行。

不过,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以及商家平台的蓬勃发展,为了赚取利益刺激消费,不少商家纷纷利用节日作为宣传噱头,不断营造氛围,借机销售商品创收。因而不管古今中外的节日都一股脑地被拿来宣传,诸如传统的四时八节等民俗节日以及法定假日,西方的上帝天主基督耶稣等等,都被请来做招牌。

于是乎,在商家营造气氛下,一年十二个月,月月有节日,时时可狂欢。然而遗憾的是公历11月,东西方都甚少有节,因而原本小范围的11月11日“光棍节”便被利用起来,成了商家的营销工具,在平台的猛烈轰炸造势宣传下,打折让利,薄利多销,以此来刺激年轻消费者,没想到一炮打响,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很快席卷国内,风扫寰宇。

紧接着,商家为了扩大消费群体,在宣传上以前的“光棍节”不见了,转而面对所有消费者,逐渐变成了“购物节”,而在多种媒体声嘶力竭的吹捧下,又变成了“购物狂欢节”。在各种造势宣传下,“双十一”购物之风越刮越猛,随之成为近些年网络销售的最重要的时段。

然而,从开始有“双十一购物节”,发展到现在十余年来,购物逐渐变了味道。如果说刚开始几年还可以购买到真正让利、质优价廉的商品,如今却让消费者彻底寒了心。诸如战线拉长,套路满满;伪劣充斥,假货泛滥;数据造假,直播蒙骗,“连环计”不断,等等诸如此类的不良销售现象层出不穷。虽然监管部门频繁约谈,却见效甚微,以至于现在逐渐成了“鸡肋”,大有“食之无肉弃之有味”的感觉。

如果这样说,可能有的商家并不服气。那么,我们就以其中最典型平台——天猫为例,根据其官方公布的历年销售数据,笔者简单计算了一下每年的销售增长率,列图如下:

(图一)

(图二)

我们看到,从销售额(图一)上来讲,天猫从2009年的5千万,到2021年的5403亿元,一路增长,创下了历史记录,这确实令人咋舌。然而,如果我们再看其历年增长率(图二),就会发现,除了最初三年的高速增长,使得双十一成为销售节日,风气形成。然后从2013年起,增长速度就开始逐渐下滑,84%,62%,60%,32%,39%,26.9%,一直降低到2019年的25.7%。

2020年因为新冠肺炎的原因,前半年大多省份都处于隔离状态,事实上阻碍了消费需求,因而下半年逐渐解禁后,在双十一期间人们购物需求爆发,增长率上升为85.6%,这是一个特例。而2021年也就是今年,同样受新冠肺炎困扰,却在双十一期间,销售额增长速度仅仅是可怜的8.45%,这不能不说明问题,那就是消费者已经完全不把双十一购物当回事,

为何会出现增长速度快速下滑?首要原因是随着历年商家的宣传促销下,购物需求已经得到极大释放,消费群体逐渐饱和,达到高点。其次是今年有关部门对于数据造假监管颇严,以至于以往商家虚增销售额、刷单造假、制造噱头的现象略有收敛。还有就是有关部门对于“游戏规则”加强监督,垄断壁垒逐渐被消除,单一的“一家独大”现象成为过眼云烟。

不过以上都不是主要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消费者已经“为商所累”,有太多的消费者,在多次上当受骗以后,在被一茬茬割韭菜后,在被不同的饕餮薅羊毛之后,逐渐了解了商家套路,识破了很多骗子行径,认知到不管是直播还是拼团,不管是明星还是网红,不管是大牌还是散商,无论是消费券还是购物红包,大多玩的都是套路,目的都是攫取暴利,而不是商品质量,更不是质优价廉。因而消费者采取了用脚投票的方式,拒绝作为“韭菜”或“羊毛”被任意宰割,因而,增速下滑到个位数,其实更多的是商家造成的。

双十一能够成为一个购物节,从而席卷国内,横扫寰宇,成为风气,有其积极的一面,不但可以刺激消费,加快商品流通,还可以拉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岗位,从这方面来说,一些商家平台是有功的,值得赞扬。然而,太多的互联网企业只是过于关注流量销量和利润,往往忽视了消费者需求,因而“殚精竭虑”,整天变着法儿设计套路,或者声嘶力竭地摇旗呐喊,忽悠善良的消费者上当,长此以往,还有谁不会觉醒?

从双十一购物节的变迁以及如今的落寞,折射出一个社会问题,那就是社会风气过于浮躁,很多商家尤其是大企业片面追求利润,从而金钱至上唯利是图,再加上以前有关方面管理粗放,监管缺失,以至于坑蒙消费者现象时有发生,成为常态。因而,人们苦于劣商久矣!百姓困于套路久矣!维权也难矣!诉讼也烦矣!既然无法抗衡,那只好捂紧荷包,多看少买,或少看不买,用行动来抵制不良商家。那么,狂欢节岂能久乎?!

《左传·僖公十四年》有云:“皮之不存,毛将安傅?”,“无信患作,失援必毙”,希望那些商家平台引以为戒。

2021/11/12榆木斋

2 阅读:105
评论列表
  • 2021-11-13 16:20

    双十一原本是单身狗的悲伤日,最后成了女生购物的狂欢节[呲牙笑]